如何做好小学数学课堂分层教学论文_马永德

如何做好小学数学课堂分层教学论文_马永德

甘肃省临夏州广河县双泉小学 马永德 731300

【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倡关注每个学生的良好发展,但是同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自学能力、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学科基础等方面是不相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因人而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收获到应有的知识与快乐。

【关键词】:小学数学、难度适中、分层指导、

小学生都有荣誉感和自尊心,都有要求进步和成功的心理,让每一类学生都摆正位置,在学习“最近发展区”学有所得,这样就能让尖子生尽其所长,后进生打好基础,各类学生各得其所,信心足,动力大,在学习过程中,人人争先,在学习上力争成为新知的发现者,新方法的创造者。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的技巧.

一、教材的基本内容要细化,具有层次性

教材中的例题起着对概念的应用、解题规范化的示范作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但是层次性不强,内涵有限。因此要积极钻研熟悉教材前后联系,掌握每个概念、例题所处的“地位”,对概念、例题恰如其分进行分层,建立学生所要获取的知识同学生意识中已有知识间的联系,使各层学生在各自学习可能性最近发展区有所发展。有的适可而止,有的加以铺垫与引申,形成变式例题组或习题组,以供不同层次学生选用。

二、问题难度要适中,具有层次性

学习活动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问题的设置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老师课堂上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设计问题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特点和思维水平为基点。化复杂的问题成一串有层次、有梯度的小问题,搭好台阶,逐层解决,循序渐进,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只有难度适中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感到问题有刺激力,产生解决的欲望和认知驱动力,将学生逐步引入到对整个问题的思考中来

三、注意个性差异,作业分层次布置

1、作业是学生进行自学、自练和反思的过程,是学生主动进行观察、推理、讨论等数学活动的补充,因此分层次的作业设计能实现接受式学习和互动式学习的合理结合,从而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有条理地思考和学习,感受数学的整体性。

2、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运用演示、操作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使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单调、枯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发展学生的认识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因此,对学生不懂的地方进行演示,让学生理解难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一种分法例1时,学生对"每2根一份"不理解,通过演示拿2根放一堆,再拿2根放一堆,告诉学生这就叫"每2根一份"。通过操作能帮助学生建立感知,解决关键性的问题。如教学第二种分法例2时,6个苹果,每2个放一盘,能放3盘。让学生自己分苹果,知道关键的一句话:每2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调动学生动手操作提高教学效率,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学生动手操作是发展思维的一个有效手段。

四、分层指导,合理评价

学生训练时,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B、C层次学生的辅导。对C层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积极组织A层次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竞赛知识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平时的课堂训练,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A层次的学生帮助C层次的同学,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评价有所区别,对于C层次的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激励C层次学生不断进步,让他们勇于拼搏逐渐走向高一层次。对A层次的学生所取得进步应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奋进。

互帮互助,分层完成后,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指导,如:A、B层学生自认或教师组合帮扶一名C层学生,被帮扶的学生在做练习题时,遇到不会的问题就可以向他请教。帮扶者在讲解问题的过程中加强了对该知识的掌握,被帮扶者从中收获新知,真可谓两全其美。

五、重视学生悟性的培养,提升思维能力

重视学生的悟性,首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加强学生间的多向交流,教师要主动跟学生交朋友,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敢于并乐于在教师、同学面前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其次,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实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当学生深思到一定的程度时,才有可能产生顿悟。有了顿悟的迹象,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浓厚起来,学习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六、培养参与意识,因材因时施教

教师不仅要因材施教,还要因时施教。每一节课都要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创造发言的机会,使他们不仅对学习有兴趣,还有求知欲望。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习出色的学生不感到乏味,又要让学习困难的学生树立信心,真正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产生一种“我好喜欢数学”的情绪体验。笔者认为,教学中可采取全班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形式。这样教学,不仅使课堂上的学习氛围轻松愉快,也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发挥,还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长足发展。

总之,分层教学着眼于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有所收获。深刻体会到收获知识的快乐,同时感受集体的温暖。了解到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使自己有个好的地位,从而让学生有目标、有动力的投入到学习之中。

论文作者:马永德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9年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0

标签:;  ;  ;  ;  ;  ;  ;  ;  

如何做好小学数学课堂分层教学论文_马永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