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对策研究论文_徐继峰,田国栋,唐德双,包野,张乐乐,才大勇

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对策研究论文_徐继峰,田国栋,唐德双,包野,张乐乐,才大勇

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 150431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高职院校实训教学平台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高职院校实训教学平台建设与共享的意义,并提出了共享式实训教学平台建设的策略,为高职院校实训教学平台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字: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对策

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的一个主要路径,而实训基地建设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所在。因此,全面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创造优质的实训环境,是摆在每一所高职院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校内实训基地是地理位置在学校内的实训基地。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建设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的创新之举,是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探究如何以“项目实训”、“工学交替”为切入点,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如何创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营模式等等,对增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为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多渠道建设,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提供借鉴。

一、强化顶层设计,优化建设环境

从宏观层面上来说,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长期、持续发展需要得到保证,政府需要完善相应的法律规章制度,以此在财政、立法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从微观层面上来说,如果基地建设的政策环境好,各个系(部)、专业必然会争相上项目,从而形成良性的竞争态势,达到“以产促教”的目的。如何能使全院上下一盘棋,真正调动起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就成为各个高职院校必须要去面对和重视的问题。通过大量调研及查阅文献,根据专业需要申报、建立实训基地的类型;对基地的具体运营、管理由负责各实训基地的负责人具体负责。但学院层面要出台一系列全面的制度作为保障,如应出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办法》主要包括合作模式、双方的责任及义务、管理体制、质量的控制、盈利分配、出资方式、风险控制等多方面内容。同时,还要对实训师资的奖惩、课时津贴等制定倾斜性政策。

总的来说,高职院校若想加强实训基地的质量和增加实训基地的数量,就必须要从根本上解决完善基地的建设环境问题,还要对实训基地实行规范化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为保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良好的运行、发展以及实训功能的更好的发挥,一方面专业应该依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和专业目标制定一系列配套的管理制度。其中主要包括《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负责人岗位职责》在内的各个岗位都应该有明确的岗位职责;严格的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实训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学生实训守则》以及《安全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实训基地管理规章制度》、《文档资料管理办法》、《基地财务制度》等等。

另一方面,每一个带实训项目进入基地的指导教师必须拟定校内生产性实训大纲和实施计划,对实训目的、岗位数量、实训时间、实训项目、实训考核与评价等进行合理安排,并尽可能量化以便于考核。同时,师生分别完成生产性实训日志。这样才可以确保生产性实习实训的有序进行,确保生产性实训的效果,并且不影响生产性实训基地经营的稳定性。总之,必须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营、管理各方面都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

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决定了必须高度重视生产性实训,而高职院校要办出特色也就必须要确立以“学生顶岗实训为主”的教学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基地建设中起到至关作用的就是组建和培养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这支队伍对基地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指导实训项目的专业教师自身必须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特点、发展前景进一步加强认识,从思想深处明白参与实践教学及改革是每一位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必须要积极投身到基地建设、实训指导、实践教学改革中来。

其次,学院必须将“双师型”实训师资队伍培养列为重点的战略建设项目之一,这就需要制定一套适合的内部管理体制,在人事制度和工作评价的改革与调整上必须体现出政策的激励性、导向性。

再次,学院应该制定具体的措施和相应的政策,鼓励教师到企业亲身感受企业的生产和运营,建立专业教师“轮换顶岗制度”。这样教师可及时掌握该专业目前的发展趋势,接触到真实的新技术技能以及新的营销实战理念,及时补充到下一步的教学中。同时,教师也可带着在学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遇到各种问题,向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请教,这样将极大程度地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第四,学院应鼓励教师申报与专业相关的技能考核等级证书,从而促进实训教师尽快具备“双师型”素质。

第五,学院还应进一步强化企业兼职教师的激励措施。企业兼职教师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思想上不可避免会出现趋利性。因此,学院对待企业兼职教师应该在市场原则的指导下,出台另一套灵活的津贴分配制度,从而激发兼职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议学院可结合自身情况,对那些教学效果好,在师生中广受好评的兼职教师给予荣誉表彰,或者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兼职教师给予物质奖励以资鼓励,并实行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但同时也要发挥教学督导作用,对兼职教师进行科学考核。对那些较差的应及时解聘。总之,通过建立激励机制,从而提高兼职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

四、强化基地功能多元化发展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学生消化理论知识、锻炼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质的重要平台,只有科学地确定其功能向多元化发展,才能使得基地建设围绕功能目标进行合理规划,避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盲目性。

首先,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应具备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与人才培养直接相关的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的功能。这些都直接制约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类型和质量,要优先保证此功能的充分发挥。

因此,所有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给教学实习实训提供平台,生产经营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真实的职场环境供学生实习,并减少学生实习消耗。在强化此项功能时需注意的是:要能按照课标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等各种实践教学;要能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的进行考核。

其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还应发挥生产、科研、技术服务、示范辐射等扩展功能。其中生产与技术服务功能,体现为实训基地必须保持生产性,产品要面向市场,并具有一定的生产、服务规模和技术水平,保证职工收入。除此之外,还可以以基地为依托,承担科研课题,提供技术支持或咨询服务等,是学校创造科研成果、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区域经济的方式。如市场营销专业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对外开展市场调研、市场细分及定位、广告策划、促销策划及营销咨询等方面的技术或咨询服务;示范辐射功能,是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具备较高水平,取得良好效益,可以为同类院校提供示范、指导、借鉴和服务。

第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还必须进行“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能按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针对教师、社会人员、企业职工进行相应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训。

参考文献:

[1]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探讨[J].邱明.教育教学论坛.2015(10)

[2]我国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梁燕.职教论坛.2013(07)

基金项目:课题来源: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课题

课题名称:高等职业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课题编号:GZ001728

论文作者:徐继峰,田国栋,唐德双,包野,张乐乐,才大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9

标签:;  ;  ;  ;  ;  ;  ;  ;  

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对策研究论文_徐继峰,田国栋,唐德双,包野,张乐乐,才大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