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是儿童的心理营养_亲子成长论文

这个故事是儿童的心理营养_亲子成长论文

故事是儿童的精神营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营养论文,精神论文,儿童论文,故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心理研究

对于听故事,几乎所有的儿童都有一个共同点——百听不厌。一个故事重复数十遍,儿童听时同样会注意力集中,眼睛凝视着讲述者的动作,眼神和表情,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儿童为什么如此着迷故事呢?首先,故事可以说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窗口,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过“对于幼儿,没有再比故事更为重要的了,因为孩子是这个世界的生客,这个世界对他是个无所知的世界。”为了使儿童认识世界,最好的手段就是讲故事。尤其是那些伴有图画讲述的故事,更能促进儿童感知的发展。儿童认识世界大多是凭直觉来进行的,当故事中出现“蓝天”、“白云”、“小鸟”等词时,儿童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抬头望天。通过图画及成人的讲述,儿童便认识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未知事物。正是这些事物的不断积累,他们才逐渐认识了周围世界。

其次,故事是增强儿童记忆的添加剂。我们每个成人都或多或少地能回忆孩提时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讲的一些故事,对于一些鲜明的形象甚至终生不忘。

儿童的记忆多以无意记忆为优势,他们既不能给自己提出记忆的任务,同时亦很难记住成人吩咐的任务。但是,一些有趣的故事内容儿童却记得很牢。因为这些内容大多能与儿童日常生活和游戏联系起来,使儿童的无意记忆发挥了最佳效能。

按心理学上记忆的递增规律,越是听得多也就记得越多,儿童记忆宝库中的财宝也会越来越多。并且,通过重述故事,可以锻炼儿童的有意识记能力。

第三,故事是儿童想象力的源泉。列宁说:儿童的本性是爱听美妙的童话故事,任何童话故事中都有它现实的成份。”儿童听故事时,除了通过讲述者的语言和表情来了解一些内容外,其余的内容(如故事中的地点、人物、事件等)全靠自己去想象了。

儿童的想象力受他们知识和经验的制约,知识和经验越丰富,想象力也就越丰富,故事有助于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我在某幼儿园听过一节大班的故事课(内容大致讲的是一群善良的小动物智斗一只大灰狼),每当讲到关键处老师都停下来让小朋友去想象。比如,当讲到大灰狼紧追小动物们来到一条小河边时,老师便让小朋友说小动物们该怎么办?虽然小朋友们一致认为过河是小动物们的唯一办法,但是过河的方法却不统一。有的小朋友认为应该让会游水的小动物驮着不会水的小伙伴过河;有的认为让大象站在河中央伸出长鼻子,翘起尾巴呈小桥状让伙伴过河,还有的小朋友认为河中的木头可以当船让不会水的小动物上去让会水的伙伴推着过去。还有许多方法,令人为儿童的丰富想象力惊叹不已。

经过想象,儿童又渴望知道新的故事情节,更多的是通过想象去再造故事中具体的情境,如此,创造力的幼芽就开始萌发了。

第四,故事也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激素。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形式,它可以使儿童获得比平时更多更丰富的正确词汇。我女儿不到三岁,平时经常给她讲或用录音带听故事,语言发展较好,而且常说出一些令成人吃惊的语言。记得有一天我穿了条新裙子,她望着我用欣赏的口吻说:“妈妈,你很漂亮,象公主一样。”我很激动,抱着女儿问她是谁教其这么说的,她回答:“画书上就这样说的。”平时,我们常从报刊杂志上看到有关“迷失的花朵”之类的短文,所以常告诉孩子,不要随便下楼,也不要跟生人走等等,否则让人偷跑了就见不着爸爸、妈妈了。有一天女儿要吃泡泡糖,我让其随阿姨下楼买,她不肯,并摇着小手说:“小偷抱走我怎么办?”我说有阿姨在不会的。她很认真地告诉我:“妈妈,小偷非常喜欢小孩。”当时我为自己常吓女儿感到十分内疚,同时也为孩子能说出这句话感到惊讶,我问女儿:“你怎么知道小偷非常喜欢小孩?”她用小手指着音响说:“那里面的小木偶说的。”我立刻明白了,原来我给她买的故事盒带《木到奇遇记》中有这么一句话“从前有个老伯伯他没有孩子,可他非常喜欢小孩……”女儿就是这么偷梁换柱地迁移了这句话。

儿童在逐步掌握词汇的基础上,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发展,他们的言语,特别是内部言语迅速发展,概括成份逐渐增加,概括能力逐步提高。

实践与科学证明,故事对儿童的感知、注意、思维、想象,以至个性的形成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每一位儿童家长和幼儿教师都不应忽视故事对儿童的教育作用。

标签:;  ;  ;  ;  

这个故事是儿童的心理营养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