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电子信息资源的信息服务业及其技术发展趋势_图书馆论文

面向电子信息资源的信息服务业及其技术发展动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资源论文,动向论文,技术发展论文,服务业论文,电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本文在探索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过程基础上,提出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服务—信息需求的社会信息链观点,主张面向电子信息资源建立和发展我国现代信息服务业。这个行业,要面向由当代社会各信息媒介产生、提供和存储的信息资源,而不是被传统模式局限的信息资源;要以由产业群体组成的行业结构和规模,为社会提供产业化信息服务,而不是封闭在象牙塔内孤军奋战;要实现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技术手段现代化,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国外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接轨,而不是重蹈技术模式几十年一贯制的覆辙。

关键词 信息服务业 电子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建设 信息技术

Information Services Based on Electronic InformationResources and Its Technical Trends

Zeng Minzu

(Beijing

Document Service)

Abstract An idea which links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information media,information services and information needsas an information chain was

presented

with

a

briefobservation of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world- wideinformation media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to advocate thatmodern information services industry in China should beestablished and developed to orient itself to the electronicinformation resources,whose essential features can brieflybe characterized by that.it will provide the society withneeded information generated,stored and disseminated by allkinds of information media rather than those limited to thetraditional information sources; it will provide the societywith the industrialized information services based on an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scope formed by various groups ofindustrial sectors,rather than on an isolated sector closedin an ivory tower;it will be modernized with technical meanscharacterized by digitization and networking technologies tokeep abreast with the latest and ever changing developmentsin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and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services,rather than with a technical mode which has beenincreasingly stale but scarcely upgraded over decades.

信息是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在特定的信息媒介上的映射。信息媒介是表达和传播信息的信息技术(包括硬软件)手段的总称。信息媒介含其表达和传输的信息即构成信息资源。信息资源与社会需求的接口即信息服务。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服务—信息需求构成了社会信息链,也构成了信息产业结构的基础。席卷全球的信息高速公路热再次表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信息媒介和信息服务业带来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了明确的任务:“要有计划地建立全国科技信息资源传输的设施,建设连接全国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的科教信息网络”。本文将围绕这一任务的实现,探讨作为信息资源和信息需求之间接口的信息服务业的作用,并探讨面向电子信息资源的现代信息服务业及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动向。

1 “数字革命”带来信息表达和传递的质的飞跃

模拟信息如文字、图像、声音等,需要不同的媒介表达和传输。文字需要纸张,图像需要胶片,音乐需要唱盘等。信息封闭在不同的媒介内,物理上相互隔离,严重地限制了信息的交流和利用。信息媒介随着技术的发展在不断进步。信息的表达从纸到胶片到磁介质,信息的传输从邮寄到电话到广播等,都停留在模拟信息阶段上。直到计算机实现信息数字化的技术突破,信息的表达和传输才开始了质的飞跃。0和1两个简单的数字,开辟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时代,可称之为“数字革命”。我们看到,从联机检索、CD-ROM、多媒体到Internet和信息高速公路,这些技术实现归根结蒂在于信息的数字化。美国MIT 教授尼格罗彭特为多媒体下了一个最本质和最简洁的定义:“所谓多媒体,是一种数字媒体,数字化是多媒体的必要和充分的条件。”从计算机处理的角度看,文本、图像、多媒体等,只不过是大小不同、结构不同、加工不同、输入输出条件不同的数字化文件而已。多媒体就是各种数据、文本、图像无缝结合为单一的数字化信息。“数字革命”把各种信息和信息媒介融合在数字化上来,使人类实现一体化信息资源成为可能。数字化信息及其信息媒介构成了电子信息资源。电子信息资源具有非常明显的优点:可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进行制作、处理、加工、传播等;便于各种媒介信息的一体化、相互转换和二次开发;制作和利用双方可共用和统一采用各种硬软设备,等等。今天,文本、图形、图像、映像、声音、计算机数据等各种各样的信息可以任意组合,加工编辑为一般人可简单利用的信息产品。同一信息产品可寓于书本型、缩微品、光盘、录像带、通信传递等多种介质,可由出版社、图书馆、通讯社、数据库服务、联机检索等提供,可通过电视、广播、电子邮件、卫星通信等传播。新闻、出版、图书馆、信息服务部门,数据库、CD-ROM、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电子图书馆、电子报刊、电子美术馆等,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为主体的信息资源。

2 以电子信息为主体的信息资源的发展

电子信息资源是现代化信息媒介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现代社会里,信息媒介大体上可划分为通信媒介、广播媒介和制品媒介三大类别。信息媒介是信息资源的载体。信息媒介日趋多样化和相互融合,构成了现代社会灿烂斑斓、浩翰无垠的电子信息资源。

通信媒介:包括话音通信、信息通信网以及与通信有关的信息服务。话音通信包括电话、移动电话、可视电话、话音信箱、全球卫星通信等。信息通信网包括局域网、广域网、加值网、国际互联网、ISDN、电子邮政、数据通信、传真、远程电视会议、图像传输等。联机数据库服务包括联机检索、电子图书馆、电子杂志、电子美术馆等。网络计算机服务包括科学计算、信息处理、文字处理、电子数据交换、通信数据压缩、存储检索、CAD/CAM等。通信媒介的服务品种和范围越来越广,发展趋势是模拟通信向数字通信发展,固定通信向移动通信发展,1对1向1对N发展,话音通信向多媒体通信(ISDN)发展,有线通信向无线通信发展。

广播媒介:主要是广播和电视。广播包括有线广播、无线广播(AM、FM、短波、中波、PCM卫星广播)、文字广播、电话广播(OFFTALK)等。电视包括普通电视、有线电视、高清晰电视、图文电视等。广播媒介的发展趋势是模拟信息向数字信息发展,单向广播向交互式广播发展,1对公众向1对N发展,声音图像向多媒体发展, 地面电波向有线和卫星广播发展。

制品媒介:是指封装在一定形式的载体之内的信息媒介,包括印刷、电子和声像形式等。印刷形式包括出版、新闻、图书、杂志、缩微品、广告等。电子形式有CD-ROM和其他电子出版物等。声像形式包括电影、录像录音制品(ACR、VCR、VTR、LD、CD)等。 制品媒介的发展趋势是模拟信息向数字信息发展,文字声音向多媒体发展,纸张印刷向电子化、空间化、网络传输发展。

信息媒介之间的相互融合是另一个引人瞩目的发展趋势。

大众传播和个人选择之间在互相靠拢。电视本来是1 对大众的传播媒介,现在出现了1∶N的高选择性专门电视通道。通信本来是1∶1的传播工具,现在出现了1∶N的数据库服务和电话服务。

信息载体普遍实现数字化。印刷文本、计算机信息、声像盘带、录像盘带、电影电视、广播等都将融合为数字化信息。

通信网络正在向数字网发展。广播卫星、通信卫星、电话网、微波通信、有线电视等都将汇合为统一的数字网。

用户终端实现多功能化。录像机、电话机、电视、传真、计算机等都将合并为一个多媒体终端。

以上各种信息媒介作为载体的全世界信息资源究竟有多大,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根据国外资料介绍,有人统计, 全世界每年约产生720亿(另一说300多亿)条各种媒介的信息。如果按每条平均约1000 字节估算,则全世界每年产生的信息资源量约在数十TB(万亿字节)的量级。而据《大英百科全书》的“信息处理与信息系统”条目估计,仅美国商业和事务处理领域每年就处理约4000亿张以纸为媒介的文件,如按每面一两千字节估算,则信息量就达数百个TB。据估计,目前世界提供服务的数据库约在60亿条记录量,如以每条记录1000字节计算,数据库信息资源总量当为5—10TB。日本邮政省1992 年的《关于信息流通的调查报告》也曾对日本不同的信息媒介上流通的信息量作了分析和估算。为了可比性,信息量统统换算为以词为单位进行比较。这些数据虽然具有日本的个性,但提供了现代社会电子信息资源的数量概念。根据该报告:

信息的产生,以每年10亿个词为单位计算,各媒介产生的信息总量分别为:电视广播29.5(即29.5×10亿单词/年,以下类推),无线电广播5.71,图书4.03,报纸3.10,杂志3.40,视频介质1.23 ,电影0.15,音频介质0.11。

信息的提供,以每年100兆个词为单位计算, 各信息媒介提供的信息总量分别为:电视3780(即3780×100兆单词/年,以下类推),无线电广播759,报纸16.5,杂志4.75,图书1.74,视频介质1.23, 音频介质0.023,电影0.005。

信息的存储,以每年1兆个词为单位计算, 各信息媒介存储的信息总量分别为:图书1414(即1414兆单词/年,以下类推),电视105, 视频介质30.7,音频介质27.9,无线电广播18,杂志3.0,电影0.01。

从上述信息量的分析可以看出,信息产生、提供和存储的信息量各不相同。例如信息的存储量仅为信息生产总量的6%, 说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层次是不同的。如何多快好省地利用和开发各种信息媒介的信息资源来满足社会的不同信息需求,是信息社会赋予信息服务业的社会职责。

3 电子信息服务的几个新的技术领域

面向电子信息的信息服务的最新技术发展集中表现在网络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具体应用上,把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递、共享和交流从广度和深度推向更高的水平。电子信息服务的技术特性包括:具有“无墙”、“无缝”、“透明”的通讯网络;全球性、全国性或地区性覆盖面;文字、图像、影视、声音等多媒体电子出版,包括光盘和联机出版物;各种类型的信息服务应用,包括数据库和全文文本联机检索、电子邮政、文件传输、电子布告、电子论坛、数字图书馆、电子报刊等;通过网关、网门、智能开关和联接等把分布的系统联成一体;对用户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采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超文本、友好界面等让用户访问网络上的各种信息,等等。以下列举电子信息服务的几个新的技术领域:

3.1 网络化信息服务

(1)电子信息服务的类型。电子信息服务可划分以下类型:

·通信型信息服务:可视电话、移动电话、电子邮件、远程电视会议、电话查询等。

·交互型信息服务:家庭购物、订票、联机电子游戏等。

·监视型信息服务:家庭安全、远程诊断等。

·广播型信息提供:图文电视、数据广播、联机新闻、联机教育等。

·检索型信息提供:数据库服务、录像点播等。

(2)电子邮件。电子邮件可以一对一通信,也可以一对多广播。 每个用户都有特定的编码信箱,可同网上任何用户进行信息传递,自发自收。与电子邮件相仿的有语音信箱、电子布告等。信息服务机构可将电子邮件用于新书通告、新闻发布、会议通告、快讯快报,甚至还可用于广告等。电子信件在速度上可与电话相媲美,在费用上往往比邮政信件更低。今天的信息服务如果没有电子邮件,就将如同社会没有邮局一样。

(3)电子文件传送。让用户到网上存取电子文件, 高速度和大容量是其两大特点。在正常情况下,文件传送协议每秒种能在国际互联网上传送上百万字节的信息数据,文件可以是文本、图像、声音和软件。电子图书馆、电子报刊等,都是在这一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信息源查询服务。数据库越来越分布化, 数不清的数据库在网上为用户开放。用户如何在检索自己所需的信息之前发现和定位自己所需的数据库,成为信息服务的一个大问题。信息源查询服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例如,Internet的GLLS、Archie的检索工具,面向图书馆服务的联机公共目录查询(OPAC)服务,都可划在信息源查询服务范畴之内。

(5)图文电视。对电视台提供的信息服务,用户具备一个转接器,就可用家用电视机接收图文信息。国外通信和信息服务都看好这一新型信息服务业务,有的由电视台自己兼营信息服务,有的是信息服务机构准备信息,租用电视台的播放时间。

(6)数据广播。 广播台提供的信息服务是利用调频广播副频信道进行文字、数据、图像信息传播,服务形式同图文电视广播相仿。国处80年代开始提供数据广播服务,尤其适用于通信网不够普及的边远地区。我国也开始试行数据广播服务,每小时可广播约10万汉字信息。用户只要具备一个转接器,就可用普通调频收音机定时接收信息广播并转入自己的计算机。

(7)电视远程会议。用于远程讲习班、报告会或研讨会, 需要多媒体传输的技术设备的支持。目前电视远程会议的设备费用已降低到一般企业都能设置的水平。企业将它应用于远程教学、用户技术支持、产品发布、技术演示等,不仅可节约出差等经费开支,而且可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8)网络化信息服务类型选择。用户的信息需求是多样的, 信息资源的载体是多样的,因而现代信息服务业出现了多种类型的信息服务方式。各种方式之间有其共性,也有其不可取代的特性。表1 列举了选择网络化信息服务方式时应考虑的因素。

表1 网络化信息服务类型的比较

注:○最好◎较好△一般×较差;方向性:信息发射者数与信息接者数的关系;

双向性:双方都能发射信息;即时性:发射信息到接收信息的时间很短;同报性:同时发射给多个信息接收者;记录性:信息能够记录;存储性:信息能够存储;加工性:信息能够再利用;检索性:能检索所需的信息;机动性:使用场所无需选择;操作性:使用方便;经济性:使用费用和系统建设费用少。

3.2 Internet在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从技术上看,Internet在网络技术、网络化信息资源、网络服务应用等方面都是现代化信息服务的楷模。各国信息服务部门不仅可入网直接利用Internet信息资源,而且可仿效Internet建立国家、地区、部门、企业的信息服务网。

Internet是网络的网络,是以广域网把无数的局域网互相连接起来的网络。Internet技术以IP(Internet协议)相互连接的网络为中心,支持在IP上建立的各种各样的应用。最初Internet主要支持UNIX系统,以后凡能够移植IP的PC机和主机都可以入网,这样各种各样的计算机通过IP相互连接,使Internet发展为如此巨大的网络。

Internet有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堪称世界超一流信息超级市场,既有美国白宫、国防部、NASA、国会图书馆、medline 等国家图书馆和OCLC 、 Rlin 等图书馆网提供的信息资源, 也有美国Dialog 、CompuServe、American Online、Prodigy等商业信息服务部门提供的信息资源;全文文本有杂志论文、报刊、电子杂志、电子快讯、研究报告、政府和议会资料等,二进制信息有从PC机到大型机的各种软件资料、图像文件和声音文件等,数据库信息有从OPAC到各种商业性数据库等。

Internet上提供的各种信息服务应用工具,代表当前电子信息服务的最新技术水平。主要工具有:(1)联机信息检索;(2)电子邮件;(3)电子布告;(4)文件传输;(5)远程登录;(6)信息源查询;(7)电子论坛;(8)分布处理;(9)多媒体文件传输;(10 )远程电视会议。

Internet在信息资源方面存在着精度和可靠性等问题,其管理体制有其利弊,在使用方面也需要从政治、文化的角度采取对策。结合国情利用Internet的技术和信息资源,是发展我国信息服务的当务之急。

3.3 电子图书馆

Backland,Michael K.的《图书馆服务再构筑》一书,把历来的图书馆划分为三代,如表2所示。

表2

代的划分图书馆名称图书馆业务图书馆资料

第一代图书馆纸介质图书馆 手工作业 纸

第二代图书馆机械化图书馆 计算机作业纸

第三代图书馆电子图书馆计算机作业电子媒介

第二代向第三代的转变主要是数字化“信息表达的再构筑”和Internet“信息流通的再构筑”带来的“知识再构筑”。电子图书馆同图书馆自动化概念不同,不是泛指图书馆业务的计算机化,而是侧重于图书馆资料内容的电子化,亦即信息的数字化。因此出现“数字图书馆”的提法,以突出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多媒体处理和网络传输的特性。由于电子图书馆的服务不限于物理意义的“馆藏”,而是通过通信网络联结各地区、全国甚至全球信息资源的逻辑意义的“馆藏”,所以又称“虚拟图书馆”。电子图书馆同Internet的WAIS、WWW和GOPHER 等网络化信息检索有许多共同之处,但电子图书馆通常是指一个组织为自己的需要建立的,提供全面服务,执行自己的管理政策,而网络化信息检索系统主要存储公共信息,只提供检索和浏览服务,向网络所有用户开放。

从技术上看,电子图书馆的技术实现涉及以下几个领域:

(1)全文存储和全文内容检索。 全文存储包括文本信息和图像信息混合的电子全文信息,目前有页点阵信息存储和ASCII代码存储(SGML文本等)两种方式。许多原文文献提供系统和CD-ROM数据库等已采用光栅扫描方式存储了大量页点阵全文文本,但这种方式不能进行内容处理。目前研究重点是建立在SGML、HGML电子文本格式基础上的全文存储及其内容检索。

(2)多媒体检索。研究目标是图形、图像、动画、 声音等信息不仅能够数字化,而且能够象文本信息一样结构化和以任意单元进行组织,从而可进行内容检索。目前的超文本方式仍有待改进。

(3)电子读书。 目标是解决任何人和任何地方都能够电子读书的用户界面和有关的硬软件问题,做到同普通人利用传统图书馆那样的方便。需要发展“读书支持”手段,如边读书边查阅参考文献边作笔记,自动朗读、自动翻译等。

(4)网络利用。 目标是让全世界无数的图书馆和信息服务系统对个人读者来说就象身边唯一的图书馆一样,通过网络利用全世界信息资源。

人们看准,电子图书馆是未来21世纪图书馆和信息服务的技术模式和发展方向,必将对未来社会知识的组织和传播产生重大影响。电子图书馆是当前热点研究课题,国外许多国家的国家图书馆和著名的大学图书馆已经在实施电子图书馆计划或相应的研究计划。美国国会图书馆计划到2000年把500万页的书刊信息数字化并提供服务。美国国防部计划到2000年实现2000万页文件数字化。美国比较有名的计划还包括:卡内基梅隆大学与OCLC合作的MERCURY电子图书馆,CORE(Chemical OnlineRetrieval

Experiment)计划,Standford数字图书馆,UC Berkeley数字图书馆,Illinois数字图书馆,Alexandria数字图书馆,Michigan数字图书馆等。英国大英图书馆有“Access Project”。日本国会图书馆有国家电子图书馆计划,日本关西图书馆界有“Ariadne ”电子图书馆开发计划。

3.4 电子出版

电子出版是指将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储在光、磁载体中,用户通过计算机本地或远程读取使用。同电子图书馆的概念类似,电子出版不是指出版生产过程的计算机化,而是最终产品内容的数字化。电子出版兼容了通信媒介、广播媒介和制品媒介的特性。欧洲信息产业协会主席瓦洛克用“技术融合”、“多媒体”、“突破空间限制”、“客户定做出版”、“轻便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七个关键词概括了电子出版的技术特性。电子出版是信息媒介的一个划时代的技术突破,也必将对传统信息提供和传播模式产生重大影响。

电子出版物,从信息媒介划分,可分为网络型和制品型(CD-ROM)两类;从文献类型分,可分为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电子软件等类;从信息载体分,可分为文本、静态图像、动态图像、声音、多媒体、多存储介质、超媒体等类。

从发展趋势看,CD-ROM出版物继续爆炸性增长。市售的CD-ROM品种,1986年54种,1989年250种,1990年2250种,1992年5300种,1995 年估计将达到12000种,其中尤以词典、百科全书、数据库、娱乐教养、 学校教材发展最快。我国的CD-ROM产品几年前还是凤毛麟角,而现在估计也在数百种以上。

近年来国外网络型电子杂志的迅速发展值得我们重视。 以AT &TBell研究所与德国Springer杂志社合作开发的RightPage电子杂志出版系统为例,这个系统把Springer出版的分子生物学、放射线学科的杂志通过网络发行,用户用主题词表示自己预订的课题,系统按照用户的要求检索每期上网的期刊,用电子邮件把检索结果送给用户。按照这种方式,不是用户来找印刷的期刊,而是系统主动发送给用户,而且用户只订购自己所需的部分,而不必整本期刊都要。另一个优点是从编辑到发行周期极短,出版费用大大降低。RightPage 已决定在实验成功后增加电子杂志的数量,并向全美国开放电子订阅。1992年,OCLC在全世界首家开始了商业化电子杂志服务。AAAS 是它的第一个电子杂志, 用户采用Guidon通信软件,每年支付120美元即可联机自由使用这份杂志。 OCLC提供的联机杂志年年增加,预计将增加IEE、AIP等有影响的电子杂志。此外,美国EI杂志已决定对它每年出版的30万篇论文加以数字化并提供联机利用。美国ISI同IBM合作也有类似的计划。美国最大的CD-ROM出版商SilverPlatter公司,决定开发ERL(电子参考图书馆),把CD-ROM和磁带等数据库建立在服务器上,通过网络提供服务。

电子出版的技术条件,一是大量多媒体信息处理,二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信息的采集,三是普通人用得起了和用得起的人机界面。电子出版的信息源是多种多样的,如CD-ROM之类已数字化的信息,纸质印刷品,录音带,图像照片,电影录像等。这些信息不但都需要数字化,而且在计算机内部必须分门别类进行处理。例如期刊论文上有文字、图像、表格、图形等,必须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数字化。再如,为了检索和阅读,输入计算机的信息必须以具有信息意义的最小单位进行组织和结构化,因此需要某种有效的信息存储方法进行管理。一种方法是采用SGML、HyTime等描述逻辑结构的方法,对信息进行超媒体化,另一种方法是采用面向目标的数据库来存储多媒体信息。人机界面技术的改进需要虚拟现实感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知识处理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进步。在检索技术上,要在瞬间并在多点上访问数字信息,需要解决浏览、创建链接的检索工具,包括查阅、检索、改变意图和重新定位等问题。电子出版物是面向世界各国用户的,绝对需要标准化。目前国际上已出现许多电子出版物方面的标准或格式,例如多媒体信息压缩、存储和检索格式有JPEG、MPEG标准;电子文献结构有SGML(ISO 8879)(标准通用置标语言)和HGML;排版方面有PostScript标准;可携带文献格式有PDF;网上传输格式有CAJUN;开放办公文件结构有ODA; 还有超媒体基于时间的结构化语言HyTime,标准音乐描述语言SMDL,标准页面描述语言SPDL等等。

4 现代信息服务业的产业化是客观发展规律

在信息社会,信息如同金钱、效率、时间,它可以代替资本,可以减少材料消耗,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可以提供劳动生产力,可以转化为科学技术。信息的需求是普遍的,可是谁来从浩如翰海和杂乱无章的信息资源中采集信息、整理分类、去伪存真?谁来针对不同的信息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值?谁能做这些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这就产生了信息服务业。信息服务是社会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客观需要,信息服务产业化的形成是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按照产业经济学的原理,实现产业化具体表现为生产过程的规模化,产业功能的社会化,生产分工的专业化,产业结构的网络化,产品服务的商业化,生产手段的现代化,产出投入的增值化等。现代信息服务业自60年代以来在美国、欧洲、日本兴起,已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国际上关于信息服务业的产业结构和分类标准至今尚未一致。依据美国的统计分类,信息服务业一般分为处理服务、网络服务、专业服务、系统集成、系统运营、软件产品、系统总承等部分。日本则把信息服务业分为综合服务、软件开发和销售、信息处理(联机、网络增值等)、信息提供(数据库服务等)。欧洲关于信息服务业的分类标准同美国大致相同。我国由于发展历史较晚和技术水平较低,目前关于信息服务业尚无明确的产业结构和分类规范。国内较普遍的观点认为信息服务业是指从事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递和提供等活动的部门,根据历史发展通常把信息服务业分为传统信息服务业和现代信息服务业两类。传统信息服务业包括科技情报、图书、档案、专利、新闻、出版等。现代信息服务业指以计算机和通信为主要技术手段的信息服务行业。近几年来,传统信息服务业与现代信息服务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我国信息服务业的产业结构和分类标准应该向国际科技先进国家靠拢和接轨,信息服务业应该覆盖与信息服务密切相关的行业,包括信息处理服务、信息提供服务、软件开发和产品、网络增值、系统集成、系统总承、咨询服务等。近年来,这些领域的蓬勃发展及其相互密切关系,有力地支持了以上信息服务业结构向前看和同国际接轨的观点。

国外有关信息服务业的产业规模和增长速度的统计数据,可参见有关的文章。应该指出,80年代以来信息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高速发展,美国、西欧、日本的增长速度均高达两位数,是这些国家同期GNP 增长速度的3倍以上。即使在经济萧条时期,信息服务业仍年均增长10 %—20%,部分分支行业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0%。国外信息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中,与我国传统或现代图书馆信息服务关系密切的是信息提供部分。信息提供服务在美国是指网络服务,包括加值网络服务、联机数据库服务、电子信息服务、电子邮政和电子数据交换等网络应用。在日本则主要指数据库服务。美国1988年网络服务产值约70亿美元,但是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电子数据交换和CD-ROM、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信息服务市场发生发较大的变化,1991 年数据处理和网络服务总收入达到356亿美元,1992年为404亿美元。1991年电子信息服务(CD-ROM和多媒体产品等)总收入为102亿美元,1992年为122亿美元。日本数据库服务销售额,1987年为432亿日元,1988年为1063亿日元,1989年为1576 亿日元,1990年为2336亿日元,是信息服务业中年增长率最快的行业之一。日本估计,到1995年,数据库营业额将达到5307亿日元,2000年将达到2.5—3.4万亿日元。

国外预测,未来信息提供者将包括广播事业单位、数据库事业单位、出版社、新闻社、各办公系统、安全警备部门、各种联机服务提供系统、加值网事业单位(个人计算机通信等)、声像信息提供单位、软件中心、游戏中心等。到2000年,有线电视、电话公司和计算机信息服务的界线将模糊化,一台普通家庭电视机将能够同时用于选择电影、电视节目、电子游戏、教育节目、家庭购物、银行存款取款、购物支付、各种订票、信息咨询等。有线电视可传输大量数据,但提供双向对话式服务的能力有限;电话公司拥有先进的双向对话技术和设备,而线路的传输能力有限。移动电话需要有线电视公司的配合,因为有线电视比电话系统更便于把个人通信设备联接在一起。电话和电视(当然还有计算机)的结合,有可能提供点播录像和点播电影的服务。

5 几点考察

(1)“九五”期间国家将加大对建设“科教信息网”的投资, 我国信息基础结构建设将得到加强,国内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将有利于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本文从探讨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加深了一种认识,即在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服务—信息需求这个社会信息链中,我国科技信息服务这个环节仍受传统观念和旧的生产关系的严重束缚,同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信息需求这些已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外部环境不能协同发展。外部条件固然重要,内因仍然是决定的因素。我国科技信息事业能否利用绝好外部条件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再度辉煌并跃上历史发展的新台阶,取决于本身能否按照现代化社会信息链的发展规律更新观念,吐故纳新,重新构筑。

(2 )我国图书馆信息服务界关于“小情报”和“大情报”的讨论及“情报”改名“信息”的举措,反映了重新构筑的认识和要求,但是这场改革似乎还不彻底,目标也还不够明确。不能说没有变化、改革或改进,但总体上看仍然是“新瓶旧酒”。我们强调信息服务产业化和社会化,但把自己封闭在条块隔离的狭小圈子内,无异于企图在花瓶里种大树;我们强调加强信息资源建设,但只是按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建设信息资源,而不是按照社会的需求来建设信息资源;我们强调重视手段现代化,但技术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人们有理由担忧,我国科技信息服务会不会再次坐失良机,重蹈覆辙。

(3 )为社会的信息需求服务是信息服务业的社会分工和存在的价值。拿什么去服务?按照“小情报”的传统做法,对信息社会由各种信息媒介构成的信息资源,只用制品媒介中的纸介质而且带“科技”标识的信息去服务于社会。信息服务业是行业群体组成的,而且行业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小情报”是孤家寡人,固守自己的阵地,失去许多天然的同盟军,其结果是“小情报”局限和贬低了自己的信息服务,也失去了社会对它的信任和信赖。

(4)如何处理信息服务中“信息”和“服务”的关系和位置, 是一个需要继续深入探索的问题。从社会信息链看,信息技术中的信息与技术,技术是手段,信息是目的;而信息服务中的信息与服务,信息是手段,服务是目的。信息服务的定位是信息资源与信息需求之间的接口。不能为信息资源网而建信息资源网,建设什么样的信息资源网必须以社会的需求为前提。现代的信息服务业,不仅要建设信息资源,没有信息当然谈不上服务,而更主要的任务是利用信息资源进行信息服务。

(5)怎样才是“大情报”的做法?简单地说, 应该定位在社会信息链的信息服务位置上,面向电子信息资源建立和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这个行业,要面向由当代社会各信息媒介产生、提供和存储的信息资源,而不是被传统模式局限的信息资源;要以由产业群体组成的行业结构和规模,为社会提供产业化信息服务,而不是封闭在象牙塔内孤军奋战;要实现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技术手段现代化,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国外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接轨,而不是重蹈技术模式几十年一贯制的覆辙。

标签:;  ;  ;  ;  ;  ;  ;  ;  ;  ;  ;  ;  ;  

面向电子信息资源的信息服务业及其技术发展趋势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