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课程设计_课程设置论文

日本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课程设计_课程设置论文

日本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职业技术论文,师范教育论文,课程设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职教战线的人们谈起日本的经济发展时,往往会不约而同地把经济发展同职业教育的发展联系起来。而培养中等职校师资的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自然更会引起人们的兴趣。笔者在工作中接触过有关日本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情况。为了从微观领域深刻了解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本文拟从日本职业能力开发大学的课程设置谈谈职教为经济发展服务的问题。

一、学校概况

职业能力开发大学是日本劳动省属唯一的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位于神奈川县相模原市。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兼顾研究生教育、在职培训、国际培训和提高进修。本科设有8个专业, 它们是产业机械、生产机械、电气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通信、建筑工程、工程设计和残疾人福利。

学生毕业后主要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从事职教工作,这部分人约占40%,其余去政府机关、民间企业或继续升学等。以前,除文部省属高校外,其他省(部)属高校无权授予研究生学位。1988年这种限制才在劳动省属高校开禁。当年该校招收了少量的硕士研究生,学制2年, 主要为职业能力开发短期大学培养师资。之后每年大约招收20名左右的硕士研究生。此外,该校在国际教育交流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至1994年为70多个国家的1139人开设了职业训练指导员课程,为14个国家的35人开设了高技术研究课程。

二、专业概况

该校电子技术专业属大学本科层次,学制为4年, 招收高中毕业生,培养目标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培训机构的师资。在日本,这类中等职教机构共有3 种:一种是各都道府县所属的职业能力开发学校(全国共有270所);另一种是国家职业能力开发中心(全国共65所); 再一种是残疾人职业能力开发学校(国家级的有13所,都道府县的有6 所)。

按上述学制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毕业时要达到:具有广而深的新技术知识;掌握通用的实践性技术;具备自主开发能力和创造性;具备走向国际社会的技术能力,即以一个技术专家的身份投身于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

该校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结构如下:

普通文化课计46学分,共14门课程,包括哲学、文学、法学、经济学、微积分、物理、化学、英语、第二外语、保健与体育、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等。

专业基础课计10学分,共3门课程,包括线性代数、解析几何、 机械制图。

专业理论课计60学分,其中必修课41学分,选择性必修课12学分,选修课7学分(具体课程详见附表1)。

专业实践课计40学分,其中必修课35学分,选修课5学分。

师范类课程计23学分,其中必修课17学分,选修课6 学分(具体课程见附表2)。

以上课程总计179学分,每学分为18学时。

四、课程设置分析

从培养目标,业务要求和课程设置情况看,日本高等职技师范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有如下特点:

1.业务要求独具特色。按照4条基本业务要求, 所培养的人才具有广博的新技术知识,较强的动手动脑能力,能成为有创造性开发能力的独具特色的职教教师。这样的人才无法由其他人才来替代。

2.总学分要求高于普通高校。据该校校长介绍,日本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要求学满140~150学分,而职业高师本科毕业生要求学满165~175学分之间,比普通高校多20~30学分。由此可见,职业高师对本科毕业生的综合质量要求,高于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

表1 电子技术专业专业课课程设置表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学分 开课学期备注

1电磁学 必修专业理论课 42前+2后

2电磁学演示 必修专业理论课 12后

3交流电路理论

必修专业理论课 41后+2前

4交流电路理论演示

必修专业理论课 12前

5电子应用数学

必修专业理论课 41后+2前

6外国文献讲座

必修专业理论课 14前

7量子力学Ⅰ 必修专业理论课 23前

8固体物理

必修专业理论课 22前

9模似电子电路

必修专业理论课 42前+2后

10

数字电子电路

必修专业理论课 21前

11

通信原理概论

必修专业理论课 23后

12

电气规程

必修专业理论课 24前

13

电工测量

必修专业理论课 22前

14

控制工程

必修专业理论课 23前

15

图像学 必修专业理论课 23前

16

计算机程序设计 必修专业理论课 21前

17

企业生产管理

必修专业理论课 24后

18

企业安全保护

必修专业理论课 24后

19

过渡过程理论

选择性必修专业理论课

22后

20

高频电子线路

选择性必修专业理论课

23前

21

电磁波 选择性必修专业理论课

23前

22

网络理论

选择性必修专业理论课

23后

23

硬件基础Ⅰ 选择性必修专业理论课

22前

24

软件基础Ⅰ 选择性必修专业理论课

22前

25

软件基础Ⅲ 专业选修课 24前

26

软件设计原理Ⅲ 专业选修课 23后

27

计算机通信概论 专业选修课 24前

28

基础数学电路实验

必修专业实践课 21前

29

交流电路实验

必修专业实践课 11后

30

模拟电子电路实验

必修专业实践课 22后

31

数字电子电路实验

必修专业实践课 22前

32

电子设备组装实习

必修专业实践课 22前

33

测量技术实验

必修专业实践课 11后

34

控制工程实习

必修专业实践课 13前

35

计算机编程实习 必修专业实践课 11前

36

电子系统设计实习

必修专业实践课 22后

37

电气电子制图

必修专业实践课 11后

38

电子工程实习

必修专业实践课 22后+3前

39

电子实际应用实习

必修专业实践课 43后+4前

40

工厂实习

必修专业实践课 43前

41

毕业研究

必修专业实践课 10

4前+4后

42

计算机编程实习Ⅱ

选修专业实践课 12前

43

高频电子电路实习

选修专业实践课 13前

44

电子测量实习

选修专业实践课 24前

45

数据处理方法实习

选修专业实践课 13后

合计 45门

18+6+3+14+4

100

表2 电子技术专业师范类课程设置表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1

教育与培训概论 必修师范类课程2

1前

2

职业教育教学法 必修师范类课程2

2后

3

教学法 必修师范类课程2

4后

4

专业课教学法

必修师范类课程1

3后

5

教育与培训心理学

必修师范类课程2

1后

6

指导理论与方法 必修师范类课程2

2前

7

职业科学

必修师范类课程2

3前

8

教育实习

必修师范类课程4

4前

9

日本职业教育培训政策

选修师范类课程2

3前

10 企业教育与培训 选修师范类课程2

3前

11 比较职业教育学 选修师范类课程2

2后

合计11 8+3

23

3.课程设置体现了“科学·技术·技能”三位一体的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既充分体现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把技能教育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又把技能教育置根在其赖于生存的基础——科学和技术之上。职业技术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处理好“科学、技术、技能”三者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4.师范类课程所占比重较大,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该课占总学分数的12.8%。其次,8门必修课和3门选修课涵盖了职业教育的各方面。从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理论和方法到职业指导和职业分类,从职教的心理学到教学法,职教政策、企业职业教育直至职业教育比较等内容。这就为学生构建了较完整的大职教概念。

5.课程比例较为合适。三类课程,即基础课、专业课和师范类课,分别占总学时的31%、55.9%和12.8%。在专业课中,理论课占60%,实践占40%。这些比例既体现了师范教育的特点,又体现了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特点。

五、对我国职业高师课程设置的思考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可作为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专业课程设置的参考:

1.吸收“科学、技术、技能”三位一体的教育思想。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在起步的80年代初,由于无经验可循,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选用等方面均受到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相应专业的影响,形成了一种重科学技术轻技能的学科型教育,从而影响了与职业技术教育相适应的特色人才的培养。时至今日,这种影响还在某些方面顽固地存在着。但也要防止另一种现象的发生。把握好“科学、技术、技能”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合格特色人才是很重要的。

2.加强师范类课程设置和教学。作为培养目标为职业学校师资的毕业生,如果缺乏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全面了解,则其知识结构是不完整的,会影响他今后从教的针对性。笔者所在单位的工程类各专业课程设置中,仅开设了心理学、教育学和专业课教材教法共计约120学时, 最后以4周的教育实习结束师范课程的教学。这种教学安排, 将难以完成职教的师资培养要求。因此值得进一步研究、学习国外这方面的经验。

3.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安排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改进。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专业课的课程设置都采取理论课与实验实习课分开设课的课程结构,单独评定成绩。这种安排突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地位,有利于技能的培养。国内由于受实验设备条件的限制,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实验很少单独设课,单独评定成绩。就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时比例而言,笔者所在单位的情况与日本相应学校相差无几。但内部结构有些情况相去甚远。例如模拟电子电路和数字电子电路这门课,日本为216学时,其中实验学时占一半。 而我院该课程为150学时,实验课仅占约30学时。

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起步较晚,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材体系等方面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去改革。开放的国策使我们接触到国际上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许多情况,为我们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标签:;  ;  ;  ;  ;  

日本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课程设计_课程设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