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变电站是汇聚电能、分配电能及传输电能的中枢。变电站设备故障将可能导致发电厂切机、电网失稳、大面积停电事故等。因此,如何做好电力安全生产风险控制,保障人身、电网和设备安全是变电运行工作的重要任务,变电运行工作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作为一个高素质的变电运行工,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熟悉各种规程制度,同时还需要很强的责任心和仔细认真的态度,本文就变电运行管理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系统;研究
0 引言
电气运行是指电力系统在发电、供电、配电、用电过程中,运行值班人员对发供电设备进行监视、控制、调节和操作,使发供电设备正常运行;同时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在故障情况下处理事故,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优质、经济运行。变电运行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和经济运行。
一、变电运行的主要模式
变电运行的主要任务是电力设备的运行操作和维护管理工作。其特点是维护的设备多,出现异常和障碍的机率大;工作繁琐乏味,容易造成人员思想上的松懈;人员较为分散难于集中管理。一旦发生变电事故,轻则造成经济上的损失,重则危及电网、设备和人身的安全,甚至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的稳定。每个值班员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稳定运行和经济运行的直接执行者。随着电网技术的发展,变电站应用了大量的新设备及装置,运行人员急需了解它们的内部结构、原理、操作和检修方法等深层次的知识,以满足运行高标准要求。因此,加强变电运行管理,提高变电运行管理水平是很有必要的。无人值班变电所是变电所一种先进的运行管理模式,以提高变电所设备可靠性和基础自动化为前提,借助微机远动技术,由远方值班员取代变电所现场值班员,实施对变电所设备运行的有效控制和管理。目前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无人值班变电所已成为趋势。但要真正做到安全运行,无人值班管理已成为关键问题。正确理解“无人值班变电所”,无人值班变电所是一种先进的运行管理模式。并不是不需要任何技术措施的无人管理,相反而是更需要充实训练有素的高素质人员,利用先进的设备,互相协调共同搞好管理工作,以达到减人增效的目的。
二、现有运行管理优点及成效
电力企业的无人值班、集中管理运行管理模式,从1996年开始,至今已有10年时间,经过不断地完善改进,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一个220kV变电站为运行集控中心,负责周围1~3个220kV变电站和5~10个110kV变电站区域的运行管理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取得以下成效:
2.1 减人增效效果明显
在常规值班模式下,某一地市供电企业,按国家电力公司2000年颁《供电劳动定员标准(试行)》定额值班员配置标准,共需要值班员205人。到2006年底,按集控所模式运行,该企业实际值班员数量为153人,比标准配置减少值班人员52人,下降幅度达25.4%,按一个值班员10万元计算,每年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为500多万元,若加上计算管理成本则综合效率更加明显。
2.2 运行管理水平提高
变电站实现无人值班后,工作效率大幅提高,进一步缓解了由于变电站点多、面广难以统一管理的矛盾,通过建设一流供电企业、同业对标及争创规范化变电站活动,使运行管理水平相比有了大幅度提升。
2.3 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实施变电运行集控管理模式后,强化了班级规范化管理。从采用变电站无人值守至今,随着变电站不断增加,倒闸操作工作量大量增加,但误操作事故大幅减少,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现有运行模式的缺点和问题
3.1 人员紧缺仍然存在
由于近几年电网的迅速发展,变电站大量增加,值班人员的紧缺矛盾突出,人员不足对安全运行及提高运行素质都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运行工作过于繁重
从近五年工作量统计的情况来看,运行人员工作量过重,主要工作量体现在操作、巡视以及维护检查、变电站内监护等工作上,特别是因为检修和改造引起操作占整个工作量的50%以上,据统计近几年每个集控所平均每个值班员主要工作量(不含管理工作)在145天左右,没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提高上,因此也无法达到高效精干的目标。
3.3 集控所选址不合适
由于设备等原因集控所所在地通常选择在这些老旧的220kV变电站内,而不是根据区域电网的实际情况,将其建立在集控所所管辖的区域的中心点,这样,从集控所出发到本集控所管辖的其他变电站进行操作,其路程也就相应的较远,经常不能及时赶到现场,延误电网停电操作时间,给供电可靠性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因素,同时,也给交通安全带来了不利的因素。
四、健全制度,提高运行水平
4.1健全变电管理制度
建立一整套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确保生产长治久安的重要措施,根据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目标和任务,并根据各岗位的职能分工,层层细化分解责任。制定技术指标考核管理措施,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开展可靠性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可靠性管理的资料、档案,使可靠性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将供电可靠性承包指标层层分解责任到变电站,各变电站每月认真及时、准确地进行可靠性统计工作,定期按要求上报。
4.2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
要确保变电运行工作的责任到位,还必须有一个健全的监督机制。即对变电各级人员责任制的完成情况实行动态考核与指标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以严、细、实的要求推动各级人员的全面到位,并且将安全生产的实绩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与干部的任用和奖励挂钩,重奖重罚。通过采取监督、考核、保证措施,形成一个安全保证体系,形成一个人人保安全,人人抓安全的良好局面。安全生产主要在预防上下工夫,对事故进行超前控制,注重实效,从严管理。
五、变电运行的培训管理
企业管理者的支持。在电力企业中变电运行人员的培训需要企业管理者的大力支持,需要企业给予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大力支持。具体开展有效的培训工作。
编制合理的培训计划。现有的变电人员培训出现的问题,主要的原因是没有一个合理而切实的计划,而要做出一个合理的培训计划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科学的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工作分析是通过系统全面的信息收集手段,提供相关工作的全面信息,以便组织进行改善管理效率。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其分析质量对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是编制培训计划的基础工作,通过准确的工作分析和科学的岗位评价,才能真正从根本上了解变电运行人员培训需求,“点单”式培训,准确的了解运行人员的培训需求正式编制有效配训计划的前提条件。
有效的绩效考核。通过对员工比较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可以知道员工在哪些方面已经达到企业的要求,哪些还没有达到企业的要求,据此便可以有的放矢,设置有针对的培训计划。
培训效果评估。通过对培训满意度、培训方式、培训课程、培训成本等方面的评估,为有效制作下一次的培训计划提供可靠的保证。
选派人员参加上级组织各种学习班、轮训班。随着新产品、新技术、新的管理思路的应用,上级主管部门往往要举办相应的培训班,变电所适当选派一些有基础和责任心较强同志参加学习班,让他们把新技术,新思路带回所,再给全所职工进行讲课,使变电所培训工作始终与企业整体工作接轨。
六、结束语
安全生产是供电企业各项工作的基础,要不断加强变电管理,落实好变电站运行管理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明确责任,各司其职,提高变电运行人员的业务技能素质,做到细心、耐心、恒心。进一步在制度的建设和落实、管理的深化和细化上下工夫,实现变电运行的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文献参考
[1]李浩彬.浅谈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方法[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06)
[2]茆瑷.试论变电运行管理中的危险点与防范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1(09)
[3]变电运行管理制度县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标准[S]
项目名称:变电运行备品备件管理软件(031900KK52170101)
论文作者:王传旭,宁雪峰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9
标签:变电站论文; 变电所论文; 值班员论文; 人员论文; 电网论文; 工作论文; 设备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