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视野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生态问题研究_绿色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视野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生态问题研究_绿色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视觉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问题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视觉论文,生态论文,企业技术创新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传统技术的固有缺陷使中小企业发展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21世纪是绿色经济的世纪,中小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生态化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和谐发展,是我国走绿色经济之路的关键。

当前,全球面临着经济衰退、能源和其他资源安全、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21世纪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以生态经济为基础、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绿色经济,将是21世纪可持续发展模式和新的经济形式,是未来经济的主力引擎。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长期以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经济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绿色经济发展之路,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成为劳动就业的主渠道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并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小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生态化是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绿色经济发展之路的关键。

一、绿色经济与技术创新生态化

(一)绿色经济的内涵与本质。“绿色经济”一词最早由经济学家皮尔斯在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提出的,主张从社会及其生态条件出发建立起一种“可承受的经济”。直到目前在经济学界对绿色经济的内涵、外延以及特征等方面都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

一般认为: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基本产业链,以保护和完善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珍惜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主要内容,以经济和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为增长方式、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经济形态;概括地讲,绿色经济就是达到经济、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方面和谐统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其发布的《绿色经济报告》中,对绿色经济给出的定义是“从长期来看,能够使人类的福利水平改善,使不平等程度降低,同时不会使后代面临环境风险和生态稀缺性的经济形式”。

绿色经济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其本质是实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环境合理性与经济效率性相统一,是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绿色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在于:传统经济发展理论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对立起来,认为“经济不生态”和“生态不经济”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矛盾,是以能源与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损害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损耗式经济;绿色经济把环境保护、优化生态与提高效率、发展经济统一起来,使其一切经济活动和过程,既能保护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又具有经济效率性,是一种平衡式经济。

(二)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内涵和要求。“创新”概念最早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熊彼特认为创新一个经济概念,而不是一个技术概念,把创新一词定义为“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即“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这种新组合包括制造新产品、采用新的技术、开辟新市场、获得新的供应商、形成新的组织等内容。传统技术创新从企业内部经济性出发,片面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技术创新生态化是在传统技术创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失衡的现实基础上,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全面引入生态学思想,将生态化的思想融入到技术创新理论体系中,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纳入技术创新目标体系,从而引导技术创新朝着有利于减少资源消耗、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它追求的是经济效益最佳、生态效益最好、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这与传统的技术创新主要是追求经济利益有本质的区别,是一种新型的创新系统。

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系统由相互支持、相互依赖的两个层次的动态创新系统构成,包括技术层生态技术创新和管理层生态技术创新。从技术层面上讲,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追求的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如何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资源。从管理层面上讲,技术创新生态化是建立一种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管理模式,促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可见,技术创新生态化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通过技术创新生态化,消除或减少经济发展对环境的敌对行为,以更加合理的方式将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以可持续的方式节约使用资源和能源,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问题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数的99%,实现的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全国总数的60%和50%,出口总额中的份额占到了60%以上,提供了超过75%的就业岗位。中小企业还是技术创新、技术进步的生力军,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明专利占全国的66%,研发新产品占全国的82%,经认定的省、市级以上的企业技术中心近70%也是中小企业建立的。我国中小企业中,虽然不乏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企业,但大多数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处于粗放式发展的层面上,技术创新面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发机构不很健全,缺乏各类技术创新人才。技术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必要的研发机构,具有较高的技术创新人才。我国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技人员只有38%在企业,其中绝大多数又集中在大企业。大、中、小企业所拥有的工程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分别63.68%、15.79%、和20.53%,所拥有的R&D人员所占比例分别为60.86%、16.71%和22.43%,有和没有研发部门的企业各占29.35%和70.65%。可见中小企业研发机构不健全,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匮乏,技术人才素质不高。

(二)技术创新经费投入明显不足。技术创新的一个核心和基本环节就是研发(R&D)。R&D经费的投入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技术发展水平。中小企业规模小,资信程度低,融资困难,导致R&D经费的投入明显不足。一般认为,企业研发费用占其销售额的2%,企业才能基本生存,当达到5%以上时,企业才具有竞争力。我国有53%的中小企业R&D投入占当年销售额的比重不到1%;34%的企业在1%-3%,只有13%的企业在3%,技术创新经费投入不足,从而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三)自主技术创新水平和能力普遍低下。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方式主要是模仿再创新,资料显示:有66.9%的企业通过引进获得产品和技术,与科研机构有广泛密切合作关系的企业仅占28.3%,而合作关系不很密切的企业高达71.7%;拥有自主专利和技术发明1项、2-5项和5项以上的企业分别为10.39%、8.93%和2.21%,没有任何专利或发明的企业却高达78.37%;在产品创新能力上,有22.8%的企业表示根据市场变化能够及时开发并推出新产品,31.5%的企业分别表示不具有及时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可见我国中小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水平和能力比较低下。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低,技本创新投入不足,生产设备比较简单,多数采用传统的技术和工艺,且技术创新往往追求单一的经济目标,总体处于粗放式发展层次上,生产过程中资源利用率低、三废排出率高。中小企业中80%以上的工业生产存在污染问题,污染负荷约占工业污染50%,占我国污染源的60%,成为中国环境污染的主导因素,且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尤其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乡镇企业废水、废气、废物的排放,对环境保护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并制约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中小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生态化是企业市场竞争和环境保护的共同需要,真正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和持续发展。

三、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路径选择

(一)树立企业“绿色”发展观,制定技术创新生态化战略。由于企业长期存在“重经济、轻生态”的观念,以资源的高消耗和环境的高污染为代价追求经济发展,中小企业的这种状况尤为突出,实践证明这种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技术创新生态化所追求的目标是在自然生态平衡、社会生态和谐有序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小企业必须树立“绿色”发展观,转变以经济增长为唯一衡量指标的业绩观,是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绿色”发展观的树立,意味着企业技术创新的目标不是获得最大的商业利润,而是要实现符合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最大商业价值。中小企业要以绿色发展观为指导,制定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战略,指明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向。围绕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对技术创新活动进行总体性谋划,协调好资金、技术、市场、人力资源等各方面、各层次的关系,遵循生态规律,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加强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以保障技术创新生态化的顺利进行。

(二)企业要不断加强生态化(绿色)的产品创新。企业是通过它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来参与市场竞争,从某种程度上说产品代表着企业的经营目标与价值诉求。21世纪是绿色经济世纪,生态(绿色)产品是消费市场的主流,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用不断加强生态(绿色)产品的创新,在开发生态(绿色)产品的同时实现自身的社会责任和价值。我国中小企业的产品创新主要拘泥于单纯的经济目标,很少考虑到产品创新中要体现企业价值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加强生态化(绿色)产品创新,就是要强调产品创新各个环节都考虑到产品的环境负担,即做到环境污染最小化、资源利用最大化。要注重产品设计过程的生态性,材料选择的生态性,生产过程的生态性(清洁生产),产品包装的生态性等产品创新各个环节的生态性。只有这样,生态化的产品才既能够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又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效合一”。

(三)实行合作创新,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集群程度。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创新资源的限制,单个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发展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中小企业通过合作形成创新集群(生态系统),通过创新集群(生态系统)的模式进行技术创新,从而产生创新聚集效应。中小企业要通过合作创新形成技术创新生态化集群(生态系统),可采取以行业为依托的联合模式和区域联合创新模式等形式,即中小企业与本行业相关的高等院校、研究所、企业等进行联合;与区域内的科研院所、企业、有关部门等进行合作。技术创新集群(生态系统)中的成员通过一定协议或契约联结在一起,实现合作主体间的资源共享,整合相关技术优势,做到优势互补;在克服中小企业技术、人才、信息等创新资源不足的同时,能够保证整个创新集群(生态系统)的技术创新能力最优。

(四)进行生态化(绿色)营销创新。传统营销通过注重协调企业、顾客和竞争者三者关系来获利,而技术创新生态化所倡导的生态(绿色)营销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效合一”目标。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生态化,必须要树立生态(绿色)营销观念,建立生态(绿色)行为准则,建设生态(绿色)企业文化,广泛宣传生态(绿色)产品,激活生态(绿色)产品消费市场。要灵活运用生态(绿色)营销组合策略,设计生产生态(绿色)产品,制定生态(绿色)价格,选择生态(绿色)渠道,实施生态(绿色)促销。生态(绿色)价格的制定,要根据“环境有偿使用”的现代观念,在价格上反映资源和环境的价值,利用人们的生态(绿色)心理来定价。生态(绿色)渠道主要是指企业在选择中间商时,必须考虑中间商的生态信誉与形象,并建立网上生态(绿色)通道,开展电子商务;生态(绿色)促销要让消费者了解企业的绿色生态(绿色)定位,认可企业的生态(绿色)形象,塑造生态(绿色)品牌,并营造良好的生态(绿色)消费氛围。

(五)政府要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提供政策支持、制度与法律保证。一是政府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生态(绿色)消费观念,加强对国民进行消费环保教育,带头使用生态(绿色)产品,并通过政策对居民消费进行合理引导,鼓励消费生态(绿色)产品和使用生态技术,并自觉抵制高能耗、高污染的商品。二是政府要采取一定的激励和扶持政策,对开展技术创新生态化的中小企业实行税收减免优惠、提供资助和财政补贴、进行政府采购等;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建立畅通的融资体系,使企业能够获得信贷优惠;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并加大对创新基金的投入,降低申请门槛;不断健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等,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的资金投入。三是政府要通过排污收费、排污权交易、排污许可证制度等手段推动中小企业的生态技术创新,并逐步提高排污收费标准,使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无利可图,以经济手段迫使其开展生态技术创新。四是要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强化执法力度,坚决淘汰落后技术和产能,严厉打击违规违法超标排放行为,促使企业由传统技术创新向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变。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获得快速发展,但是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资源和能源消耗比较高、产出效益比较低下、污染比较严重等,因此中小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生态化是我国走绿色发展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由于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创新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低下,创新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实施。为了促进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生态化,政府要不断加强制度和法律建设,提供政策扶持;同时企业要树立绿色发展观念,不断加强自身生态技术创新能力,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标签:;  ;  ;  ;  ;  ;  ;  ;  ;  ;  

绿色经济视野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生态问题研究_绿色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