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论文_莫先涛

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论文_莫先涛

身份证号码:45048119840608xxxx

摘要:道路桥梁施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施工过程中和在使用阶段之后均易出现病害,比如桥梁表面出现裂痕、路桥不均匀沉降、梁端头局部破损、钢筋生锈问题等,从而影响整体工程质量,需要维护单位采取适当的处理技术对道路桥梁工程予以维护。本文针对当前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常见病害类型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关的施工处理技术。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施工处理技术

国民经济的显著提升促使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同时也对我国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人们对交通的性能要求也更高。目但是,目前我国道路桥梁项目在承载方面仍存在很大的弊端,仍未能满足我国人民出行的运输要求,并造成我国交通运输的超负荷运行问题。一旦道路桥梁的路面出现了病害问题,就会给道路桥梁的正常使用和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同时,还会给人们的正常出行埋下安全隐患。当前,我国道路交通运行过程当中因为道路桥梁工程质量问题造成的交通安全事故比例逐年递增,可见,病害问题对人们的人身安全及生活出行具有非常大的影响,需要施工人员对此类问题予以深入的研究,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施工处理措施,进而保障道路桥梁的正常通行和使用期限。

1.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分析

1.1桥面铺装层裂痕

桥面铺装层裂痕较为常见,导致其出现裂痕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温度、车辆碾压及混凝土配比等。桥面铺装层以半刚性结构为主,介于柔性路面与刚性路面之间,可有效提升道桥铺装面强度与压实度。然而这种半刚性结构对外界温度较为敏感,当温度变化时易导致裂纹出现。尤其对于温差较大的北方地区,其出现裂痕的概率更大。车辆超载、急刹车会使路面承受力度超出其负荷能力,并对路面造成一定磨损和挤压,致使出现裂痕。另外,混凝土配比及锯缝时间不合适,也容易导致道路桥梁路面出现裂痕[1]。

1.2道路桥梁地基沉降不均匀

当道路桥梁路面受力不均时,会导致路基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进而导致路面裂痕出现。地基沉降的主要原因包括:(1)图纸设计、工程勘探等前期工作准备不足,设计图纸缺乏针对性与科学性;(2)施工过程存在违规操作,操作工序不科学以及竣工后养护不当。

1.3梁端头局部破损

梁端头局部破损主要表现为梁端头塑封出现变形或损坏,其主要原因为:(1)工程施工设计本身不科学或伸缩量值计算存在误差;(2)未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或养护不到位。

1.4钢筋生锈问题

钢筋是道桥施工过程中重要的施工原料,若钢筋在存放中出现锈蚀情况,将会极大降低梁体内部结构承载能力。此外,当混凝土出现细小裂缝或麻面时,空气中的杂质或水分极易进入钢筋内部,导致钢筋锈蚀,从而严重威胁道路桥梁的稳定性与安全性[2]。

2.对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的施工处理技术

2.1混凝土裂痕修补技术

混凝土一旦产生结构裂缝,就会加快混凝土结构的腐蚀速度,对道路桥梁的使用性能与使用周期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混凝土病害进行处理。造成道路桥梁路面出现裂缝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管是混凝土的收缩还是温差变化、钢筋锈蚀,都会给道路桥梁带来一定的质量问题,并形成裂缝。反过来,这些裂缝的存在也会加快混道路桥梁结构内部的混凝土腐蚀程度。通常,在裂缝宽度小于0.2cm的时候,施工人员可以用环氧树脂浆液作为修补材料在混凝土的表面,采取封闭式的方式来进行处理。需要注意的是,施工人员在对进行裂缝的表面进行修补时,需要将裂缝中存在的渣土与碎石清理干净,并使用环氧树脂浆液来进行涂刷。同时,也可以使用丙酮、二甲苯、酒精等清洁材料对钢筋的结构进行擦拭、除锈。之后,再使用环氧树脂浆液对干燥的钢筋表层进行反复涂刷,时间次数最好为3-5min/次,厚度为1mm左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路面裂缝的宽度是≥0.2mm时,维护人员可以用化学压力灌浆技术对路面裂缝进行修补处理,修补的材料也应尽量选择环氧树脂浆液及其相关的产品。目前我国维护人员对混凝土路面中存在的裂缝修补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表面修补法和填充封堵法。表面修补法是一种最常用的裂缝修补方法,其主要适用于路面表面浅层次中的裂缝问题。其具体的操作程序为:第一、对裂缝的表面进行涂抹处理(修补材料可选用环氧胶泥或者是水泥浆);第二、将一些防腐性的修补材料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涂刷(可选用沥青和油漆作为修补材料);最后,对路面中的裂缝使用玻璃纤维布进行黏贴和覆盖,防止裂缝的继续扩张。填充封堵法是一种将水泥浆及树脂等胶结物压入到裂缝当中,进而起到加固的作用[3]。另外,维护人员还可以沿着裂缝的形成方向来开凿槽位,并将丁基胶水等材料放置在槽位内,从而对道路桥梁工程进行加固。

2.2沉降病害加固增强技术

工程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可对公路桥梁整体结构造成很大影响,因此需采取桥梁加固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如增加截面积和钢筋配比,从而增强桥梁上方结构稳定性,提升桥梁安全性。此外,还可采用外部粘贴覆盖技术,即采用环氧树脂粘合剂将型钢、玻璃钢、

外部结构等进行粘合,从而提升道路桥梁承载力。

2.3优化设计方案,做好后期养护

相关设计单位在设计初其应结合工程实际,反复修改并不断优化施工方案,从而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与施工技艺,提升施工效率与质量。后期养护是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养护不到位是后期出现病害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道路桥梁竣工后应立即实行交通管制,从而预防道路桥梁表面遭受损坏,减少其病害出现。同时采用高科技手段对常见的滑溜、松散、裂痕、坑槽等病害进行处理,并限制带钉轮胎车辆与大型货车通行。此外,当道路桥梁出现异常情况,相关工作单位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及时调整养护治理计划。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后期养护方案:

2.3.1对松动和破碎的混凝土予以清理

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道路桥梁会由于车轮的摩擦给路面带来损伤,促使构建表面的劣质化混凝土出现了脱落、疏松和腐蚀等问题,维护人员应该将这些脱落、腐蚀的混凝土清理干净,特别是钢筋下方的混凝土,更应清理干净,以此方便钢筋下面的材料修补工作顺利进行。

2.3.2对裸露的钢筋予以保护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损之后,工程表面的混凝土脱落,里面的混凝土被暴露在空气当中并生锈。维护人员应对这些裸露的钢筋予以保护,清理干净钢筋上额锈迹,并用水泥基防绣等材料对钢筋的表面进行有效地处理,保障处理后的钢筋不会出现再次锈蚀现象,进而对桥梁的主结构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

2.3.3混凝土损伤部位进行修补

维护人员应该依据修补层的混凝土厚度来对混凝土损失部位进行修补。在一般情况下,我国会选择环氧砂浆或者环氧混凝土作为修补的主要原料。为了避免混凝土内部出现大量收缩及开裂情况,可以在修补砂浆当中适当的添加碳纤维来进行修补。同时,还应该依据施工的具体情况选用环氧混凝土作为大体积混凝土的修补材料,并通过喷射混凝土的方式来进行施工。施工单位还应依据病害的程度和部位对桥梁工程进行二次加固,并将碳纤维布黏贴在修补层的表面,确保修补混凝土浆不会出现渗漏问题,提升混凝土损失部位的修补质量。

3.结语

本文对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进行了讨论,通过分析病害现象及原因,提出了具体处理方法。总体来说,施工处理中,技术人员应不断优化施工处理技术,注意多种技术联合,并针对具体病害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各个施工环节,不断提高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杰.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处理技术与常见病害分析[J].南方农机,2018,(10):129.

[2]张程.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及施工处理技术解析[J].西部交通科技,2018,(03):123-125.

[3]冷淼洪.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J].民营科技,2018,(03):139-140.

论文作者:莫先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  ;  ;  ;  ;  ;  ;  ;  

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论文_莫先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