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南昌起义70周年理论研讨会综述_南昌起义论文

8月1日南昌起义70周年理论研讨会综述_南昌起义论文

八一南昌起义七十周年理论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昌起义论文,研讨会论文,十周年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7月22日, 由南昌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八一南昌起义七十周年理论研讨会”在南昌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关方面的领导、专家、理论宣传工作者及军队同志共50余人,提交会议论文30余篇,与会论文主要围绕如下问题展开:

一、关于八一南昌起义历史地位的评价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何正确评价其历史地位,一直是史学界关注的热点。与会论文运用大量史料,通过分析论证: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还在于:

1、南昌起义是中共历史上第一次重大转折的开始。 其依据:一是南昌起义是党处在危急情况下为挽救中国革命而作出的英明决策,是“以武装力量保持革命胜利的尝试”;二是南昌起义是党单独地用武装的革命去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的开端,是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造红军新时期的标志,也是划分中国革命战争两个不同阶段即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标志;三是南昌起义提出了土地革命口号,揭开了土地革命的序幕;四是南昌起义贯彻了八七会议的基本精神。这是因为,在八七会议上作报告的新任共产国际代表罗明拉兹是7月23 日到达武汉的,他参加了中共中央决定举行的南昌起义的会议,并支持南昌起义的决策。八七会议原定7月下旬召开,因时局紧张,未能及时召开, 而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是罗明拉兹起草的,由瞿秋白翻译,这就说明八七会议的召开虽在八一南昌起义之后,但基本精神,在武汉的中央常委是知道的,并在周恩来领导南昌起义过程中付诸实施。因此,中共历史上第一次重大转折的起义应是八一南昌起义。

2、 八一南昌起义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寻找革命新道路的起点。在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中作了重要的贡献。其依据:一是南昌起义是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是我党用武装斗争积蓄革命力量,夺取全国胜利的光辉起点;二是南昌起义开始把武装斗争与土地斗争结合起来,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主要表现在:南昌起义是以土地革命为宗旨的武装暴动,并以军事力量推动土地革命的实现;起义部队南下途中,虽未进行土地分配,但在某些地方进行了建立工农革命政权、打土豪、没收地主土地的尝试,对土地革命的具体政策做了有益的探讨。南昌起义以土地革命为旗帜,对当时各地开展土地革命运动起了很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三是南昌起义开始了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的结合,为建立新的根据地,进行了可贵的探索。这是因为:,南昌起义开始了党独立领导建立根据地的尝试;起义后部队南下广东建立根据地是考虑了和广东东江农民运动相结合。南昌起义的余部在农村找到了立足点,一部分到达海陆丰,一部分进入湘南后又开赴井冈山,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八一南昌起义对创建人民军队作出了贡献。 一是南昌起义诞生了党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二是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三是重视了政治思想工作对人民军队建设的作用,四是建立了一套适合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原则,五是培养和输送了一批人民军队的将帅之才。

二、关于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比较研究

两次起义的相同之处:一是组织领导:两次起义从最初酝酿到实施,从武装暴动的发起到大政方针的制定,从组织领导到起义的演变,都是在党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南昌起义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委,秋收起义的前委书记是毛泽东;二是斗争目标及形式:两次起义的斗争目标所向是背叛革命的蒋汪之流,斗争形式均是采用武装起义的形式同反动势力斗争;三是军队建设:两次起义注重对军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努力提高部队战斗力,成功地摸索了我军初创时期加强自身建设的经验;四是动员民众:两次起义都注意动员民众参与,注意发动和依靠群众;五是分兵战术:两次起义都一度实行了分兵战术,并由此导致起义部队遭受严重损失。

两次起义的不同之处:一是旗帜问题:南昌起义打的是国民党“左派”的旗帜,而秋收起义打的是共产党的旗帜;二是起义的规模:南昌起义比秋收起义规模影响大得多,南昌起义共计二万余人参加,且主要是正规军,有较强的战斗力,在中心城市举行。秋收起义为五千多人,多为工农武装,战斗力较弱;三是起义的发展方向,两次起义的初衷都是夺取中心城市,而发展方向却大相径庭,由于南昌起义没有同当地农民运动结合,采取了从城市到城市的进攻路线,最终遭到失败。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初期失利后,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在文家市转兵,进军井冈山,使部队转危为安,走上了以农村为依托向国民党反动派发起新的进攻的正确轨道。

三、关于八一精神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对八一精神如何表述,与会论文的观点有相似之处又有所区别,有的认为八一精神应概括为:坚定不移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跟党走的信念,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有的认为应表述为:在逆境中奋起,敢于斗争、勇于探索的革命精神;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对革命理想无比忠诚和对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有的则认为,对八一精神应概括其最基本的内涵,这就是:不怕挫折,敢于斗争,积极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南昌起义所蕴含的精神跨越时代,超越空间,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大力弘扬八一精神,使八一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再铸中华民族的辉煌。

四、其它问题

1、 南昌起义对中国道路的探索有三大特点:一是“早”:大革命失败后,在全党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实践中,南昌起义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二是“全面”:南昌起义后对军队工作、革命政权、统一战线、土地革命、建立根据地等重大问题都进行了探索;三是“不完善”:南昌起义发生在中国革命的转折关头,又无经验,因此,它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是不完善,不成熟的。但无论是成绩还是缺点,经验或教训,都是革命的宝贵财富。

2、南昌起义与“城市中心论”的区别。第一, 南昌起义在时间上不处于1927年11月到1935年1月之间, 更不是“左”倾机会主义的产物。第二,南昌起义不符合“城市中心论”的第二个特点,即本质上与不顾革命形势的策略上盲动紧密相联的特点。南昌起义虽在大城市举行,但不是策略上的盲动。一是有理想的群众基础;二是有积极而全面的部署,并派了一大批富有斗争经验的重要干部直接领导起义;三是有力量对比的优势。第三,南昌起义也不符合“城市中心论”的第三个特点,即主张以城市革命为中心,以农村斗争为辅助,。南昌起义从酝酿到爆发,从未提出过起义的目标是占领南昌,以这座城市为中心进行革命,而是南下广东,恢复广东革命根据地,再行北伐,完成革命大业。

标签:;  ;  ;  ;  ;  ;  

8月1日南昌起义70周年理论研讨会综述_南昌起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