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论文_时吉柏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论文_时吉柏

时吉柏(吉林省通化县人民医院五官科 134100)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37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7例患者中36例一次性治愈,1例上颌窦炎于术后3个月复发,经再次手术后治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1年,鼻内镜下窦腔黏膜均为上皮化,窦口开放良好,无黏性分泌物。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能彻底清除病灶,保持鼻腔正常的生理功能,便于术后定期复查及术腔清理,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鼻内镜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

【中图分类号】R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2-0164-01

真菌性鼻窦炎是鼻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广泛使用以及临床诊断技术不断提高,尤其是CT在医院的普及,真菌性鼻窦炎发病率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1]。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类型是以其病理学为依据,从病理学角度分为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NIFRS)和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IFRS)。而鼻内镜技术不断成熟及在临床广泛应用,为NIFRS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本文笔者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37例NIFRS患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37例患者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43.5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7年。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塞及流脓涕,其中涕中带血28例、嗅觉减退20例、头痛感11例、面部麻木3例、眼胀痛1例。鼻腔检查:中鼻道息肉或中鼻甲息肉化5例;鼻腔有褐色干酪样物3例;中鼻道痂皮或碎屑样物9例;鼻腔外侧壁内移2例;鼻中隔向患侧偏曲7例;其余鼻腔检查未见异常。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鼻窦水平位和冠状位CT扫描,CT检查多表现为鼻窦腔内密度增高且不均匀,其中央区域有斑块或条索状高密度钙化影,在软组织窗表现更为典型,部分患者窦腔扩大、窦壁变薄甚至骨质吸收;33例局限于单侧上颌窦,4例同侧上颌窦、筛窦同时病变;6例有骨质破坏,主要为上颌窦内侧壁破坏。术后病理检查均显示为非侵袭性真菌感染,无黏膜受侵袭征象。

1.2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行经鼻内镜鼻窦手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病变局限于上颌窦者,切除钩窦,开放并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吸尽窦腔内腔液,彻底清除窦腔内病变组织,去除息肉样变的黏膜,并以3% 过氧化氢液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窦腔,以防真菌团块残留;累及筛窦者,打开筛泡及筛窦,清除病变组织;术中同时纠正鼻腔结构异常;并取窦内分泌物、真菌团块及受累鼻窦黏膜行真菌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在彻底清理病变的同时,尽量保留健康黏膜,0.9%氯化钠溶液冲洗后,再用0.5% 甲硝唑液冲洗窦腔,不同角度的内窥镜观察有无病变遗留;鼻腔内用止血膨胀海绵填塞。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48h后逐步抽取鼻腔填塞物,每周换药1次;嘱其定期复查,内窥镜下清理术腔痂皮、肉芽及水肿组织,保持鼻腔鼻窦长期引流,辅以生理盐水窦腔冲洗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喷鼻1 ~ 3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局部或全身使用抗真菌药物。

1.3 疗效评定标准[2]:①治愈:术腔上皮好,窦口开放良好,无脓性分泌物及真菌团块;②好转:术腔上皮化,窦口开放,有脓性分泌物但无真菌团块;③无效:术腔没有上皮化,窦口开放不良或闭塞,有脓性分泌物及真菌团块。

2. 结果

37例患者中36例一次性治愈,1例上颌窦炎于术后3个月复发,经再次手术后治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1年,鼻内镜下窦腔黏膜均为上皮化,窦口开放良好,无黏性分泌物。术后无脑脊液鼻漏、鼻泪管损伤等并发症。

3. 讨论

真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可长期存在于健康人的呼吸道,一般情况下并不致病。近年来认为鼻窦真菌感染主要因素可能是鼻腔鼻窦的解剖结构存在异常和病变,阻碍了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其它原因导致引流通道狭窄或闭塞时可引发鼻窦炎;而缺氧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真菌的大量滋生,窦口壁道复合体的病变与解剖变异是导致真菌性鼻窦炎的重要因素。

NIFRS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为鼻塞、流脓涕、涕中带血、头痛及面部肿胀,常伴有鼻腔异味。术前CT扫描对其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应作为鼻窦病变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钙化斑最具诊断特异性,同时CT能精确定位病变窦腔、病变范围及估计破坏情况。而术后病理检查是最终诊断侵袭性和非侵袭性鼻窦炎的重要依据。其治疗关键是要彻底解除鼻腔和鼻窦口的引流和通气障碍,尽可能多地保留鼻腔和鼻窦的各种基本结构[3]。本组37例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根据病变的部位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矫正结构异常,扩大鼻窦的窦口,彻底清除鼻窦内真菌团块及炎性息肉,解除患侧窦口阻塞,恢复鼻腔鼻窦的正常生理功能[4]。术后定期复查、清理术腔内痂皮、分离黏连、确保窦口开发、通畅换气等可促使病变彻底清除。定期用生理盐水冲洗窦腔,使其不利于真菌生长,可有效防止复发。

综上所述,鼻内镜下手术治疗NIFRS能在直视下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和解剖异常,充分开放窦口,可维持鼻腔的正常生理功能,治愈率高且复发率低。

参考文献

[1]乔占清.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45例疗效分析.中国社区医师.2013.15.2:123.

[2]张颖菲.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医学信息.2011.2.24(2):955~956.

[3]蔡运杆.温太佩.鼻内镜在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观察. 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2.31(1):56~57.

[4] 陈朝阳.蒋玲月等.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31 例疗效观察【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8.14( 3) : 221~222.

论文作者:时吉柏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9

标签:;  ;  ;  ;  ;  ;  ;  ;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论文_时吉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