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论文_马红瑛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论文_马红瑛

(四川省南部县第三中学 南部 637300)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除了传授学生知识和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外,我们更应加强对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本文针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提出了“渗透式”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及实施策略,让学生学会珍惜、懂得爱,又尤其是对祖国的了解、对祖国的爱。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爱国主义教育 渗透策略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是卓有成效的途径。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和目标,我们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脱离传统的“传道受业解惑”的纯工具性作用。除了传授学生知识和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外,我们更应加强对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要让学生学会珍惜、懂得爱,又尤其是对祖国的了解、对祖国的爱。语文本身具有思想性,要完成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任务而把语文课变成半语文半政治,变成思想教育的工具,就违背了语文课的特点,而且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能够做到爱国主义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式”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途径和方法。近几年来,我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渗透式”教育,把爱国教育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引导学生体会爱国情感,树立爱国之志

中华民族几千年史册里,有数不尽的优秀儿女。他们追求真理,不惧强暴,追求自由,热爱和平,以天下兴亡为己任。

如《陈涉世家》一文,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课文里颂扬的作为农民起义领袖的陈胜那坚定的革命斗争精神和睿智的领导才能。他那句打破陈规旧律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展现的震撼天地的宏伟气概,他那勇于承担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更值得学生学习。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去认识这篇课文中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第一次农民起义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让他们去感受人民力量的无可限量。再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以作“记”为名,借物抒志,表达了作者要效法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和“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真切表露了作者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至爱情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里低吟出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悲凉而豪壮的报国情怀,文天祥在《过零丁洋》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鲁迅先生《藤野先生》和《雪》中对国家的热爱,对国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矛盾情绪和对革命人民毫不吝啬的由衷赞美……

无论哪一篇课文,都充盈着作者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我们在分析课文时,需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和领略作者那天地为之震撼的气魄,为国为民甘愿牺牲、舍弃自我的赤诚之情。同时,还要让他们在景仰和感动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洗涤自己的灵魂,培养其崇高的思想品质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二、深入认识祖国灿烂文明,激发爱国热情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许多的发明创造。很多课文就是其客观的见证和活化石。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去了解我们祖国的文明发展和进步。如《论语》十则、《孟子》二章、《大道之行也》、《陋室铭》等语录、著作,体现了这些昔日贤智者们的政治主张、道德修养,或教育态度和方法等,“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至理名言历代相传,中西共尊,影响了无数代人,而今仍然明灯不息。另外如《核舟记》在一个“修狭”的桃核上刻出“大苏泛赤壁”事件,且人物鲜活逼真,物什多而形象,字迹“了了”,《俗世奇人》里泥人张放在桌子下那摆弄泥巴的灵巧的一只左手,不用眼睛瞅,也能把海张五捏得活灵活现。它们表现出我国雕刻艺人的精湛技艺和工艺美术的高超水平。《口技》里“一人、一桌、一扇、一抚尺而已”却演绎出各种惟妙惟肖的声响,令人“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的高超口技表演,《扁鹊见蔡桓公》里望而知之的高明诊断医术,《苏州园林》里“如画”一般的园林设计建造……

以上言之不尽的篇章,无不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劳动人民和许多杰出人物在政治文化、教育艺术、科学技术诸方面的伟大成就及其给全人类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让他们有了无比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以身为华夏子孙而自豪,并由衷地爱上自己的国家,鼓舞他们为更富强文明进步的中国未来而努力学习。

三、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秀美山川,抒发爱国情怀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中国大地幅员辽阔、物产丰富、景色秀美,这在历代骚人墨客的笔下都有佳句来摹画。我们要通过一些相关课文的学习,让学生由南到北,去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欣赏如画的迷人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了解各民族风土人情,品味我国多民族文化的内涵美和它们之间的变迁、融合。《岳阳楼记》中描绘了洞庭湖“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广阔雄浑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皓月千里,浮光跃金”的闲静明丽。这是南方水乡的美。毛泽东《沁园春·雪》一词中“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所描绘的北地雪景,让我们感受到北国冰雪世界“银装素裹”一样的洁美。沈从文《云南的歌会》里那道道山梁和丛丛矮树,漫山遍野的不知名的小花和雀鸟,还有那淳朴、高亢、悠长的阵阵山歌,让人流连忘返。《三峡》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和杨诚斋诗“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那或静或动、美丽迷人的清流绿翠、玉带银城。还有《嫩勒歌》以雄浑气势描绘的阴山下美丽富饶、广阔无边的草原风光,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表现出的西北地区高原的奇特壮美,《钱塘湖春行》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早春气息和生机无限等等。

所有列举未列举的诗文,无不是自然景色的美丽和作者内心情感的统一。在其字里行间蕴含着引人振奋的力量,激发学生去亲近自然、拥抱自然、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在重视基础的同时,在生动的课堂教学互动中,带领学生认识自己的祖国,了解它的辽阔、壮丽,了解它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了解它的历史兴衰和如今的逐步壮大,了解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民的聪慧、勤劳,课文中包蕴着一种诱人奋发的力量,激发着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要引导学生认识祖国国土辽阔、山川壮丽、人民勤劳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培养学生树立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坚强信念,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保卫祖国的忠诚之心。

论文作者:马红瑛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7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3

标签:;  ;  ;  ;  ;  ;  ;  ;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论文_马红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