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策略和方法论文_刘碧海

刘碧海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呼吸内科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机械通气的临床疗效,探究其科学合理的相关策略与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肺保护性的机械通气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无创通气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带机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与病死率。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治疗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但是两者之间数据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的无创通气治疗方案,该治疗方案可以有效降低病死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机械通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指的是非心源性条件下致使出现进行性缺氧性的呼吸衰竭[1]。其致病因素多半是因为肺泡毛细血管膜受损后造成的,临床表现为严重感染、休克、误吸等,且具有发病时间急、病情发展快、治愈困难、死亡率高等特点,所以说做好及早诊断与治疗工作成为治疗该病的首要任务[2-3]。其中机械通气作为治疗ARDS病症的常用临床治疗方式,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呼吸困难、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但是传统的通气治疗方法容易使患者产生依赖性与肺炎并发症等[4]。针对以上情况,本次研究中应用不同的机械通气治疗方案,取得了不同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31-69岁,平均46.2岁。所有ARDS患者中包括16例病毒性肺炎、13例肺挫伤、17例休克、20例肝脾破裂伤、16例细菌性肺炎、13例急性重症胰岛炎、5例肠管破裂。并排除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不太稳定、急性心源性的肺水肿与电解质较为紊乱等。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方法,其中其中观察组采用肺保护性的机械通气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一般性的传统无创通气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情况、带机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与病死率等指标。

(1)观察组:治疗前常规留置胃管,通气的间歇帮助患者进行翻身、拍背,清除患者呼吸道内部的分泌物。设置为SIMV+PSV+PEEP的呼吸模式,气道峰压设置为15-25cmH2O之间,并选取最适宜治疗的峰压5-12H2O之间。将潮气量降低至6-8ml/kg之间,并使得患者处于允许性的高碳酸血症状态。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检查并记录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相应调整呼吸机的通气时间与氧气流量等。

(2)对照组:给予传统无创通气治疗方案,将潮气量设定在10-15cmH2O之间,PEEP设定在10-15cmH2O之间,并依据氧和与通气情况适当调整为IPAP在20cmH2O以下,EPAP在12cmH2O以下,呼吸频率为12-16次/min。

1.3 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ARDS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带机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与病死率等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比较

经治疗后,两组治疗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但是两种治疗方案结果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3 讨论

治疗ARDS疾病的主要治疗目的是维持组织供氧状态,从而有效维持患者各项机体的生理机能。可以有效减少由于呼吸窘迫与顽固性的低氧血症引发的死亡等。其中呼气末正压(PEEP)的治疗机理是抑制患者肺泡发生萎缩,从而功能残气量增加,降低耗氧量,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与血流通气比例,改善低氧血症。但是同样会使得患者动脉的二氧化碳分压出现轻微的提高,其中高碳酸血症可以导致酸中毒,引发外周血管扩张、心排血量、血压大幅度下降。呼吸机相关性的肺炎等一系列不良并发症[5]。所以在施行的过程中要控制好潮气量与气道压力,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检查并记录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相应调整呼吸机的通气时间与氧气流量等,若患者出现严重的高碳酸血症,及时增加潮气量或者呼气末正压等治疗方式,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本次研究中,机械通气的气道峰值为15-25cmH2O,可以达到得肺毛细血管的有效滤过压对患者肺间质水肿的充分吸收状态,有效提高患者的气体交换率。其中将机械通气的气道峰值设置在5-12cmH2O之间是利于患者治疗的最佳状态,利于抑制患者肺泡发生萎缩而使得功能残气量增加,有效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与血流通气状态,从而改善低氧血症。本次研究结果证明,肺保护性通气的治疗方案与传统的无创机械通气的治疗方案相比较,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两种治疗方式间差别不大,而观察组的带机时间、VAPda 的发生率与死亡率却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的无创通气治疗方案,该治疗方案可以有效降低病死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宋志芳,俞康龙,单红卫等.机械通气在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抢救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3,15(6):358-361.

[2]刘大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策略--由通气不均一向均一性的转变[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6(7):385-386.

[3]宋志芳,郭晓红,王树云等.糖皮质激素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综合救治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3,15(6):349-353.

[4]杨舟,沈锋.戊乙奎醚联合机械通气对盐酸吸入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4,(1):50-54.

[5]王宏飞,王勇强,李寅等.中医辨证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4,(6):416-419.

论文作者:刘碧海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1

标签:;  ;  ;  ;  ;  ;  ;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策略和方法论文_刘碧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