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针配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论文_詹云,陈劲秋,袁艺,杨斯皓

詹 云 陈劲秋 袁 艺 杨斯皓

四川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 四川宜宾 644000

【摘 要】目的:观察穴位埋针配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4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药物组与埋针组,治疗前后观察比较震动感觉阈值定量(VPT)、肌电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埋针组震动感觉阈值定量VPT值比药物组有明显改善,药物组及埋针治疗后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都有增加1.6±3.8 m/s、5.2±3.6m/s,治疗组的MCV、SCV较对照组增加的多4.1±3.5 m/s,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75%(30/32)远远大于对照组56.25%(1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针配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改善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单纯甲钴胺治疗,具有更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揿针;甲钴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081-02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analysis of press the needle with mecobalamine treatment for type 2 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Selection methods: 6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and buried needle group,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bservation comparison 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VPT),quantitative electromyograph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changes.Results:Buried needle group vibration quantitative VPT sensory threshold value than drug group have obvious improvement, drug group and buried after needle treatment of median nerve and sural total nerve 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has increased by 1.6+/-3.8m/s,5.2+/-3.6m/s,the treatment group the MCV and SCV of the control group increased more than 4.1+/-3.5m/s,treatment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3.75%(30/32)of patients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56.25%(18/32),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acupuncture needle buried with a cobalt amine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pain, numbness, paresthesia, improve patient quality of life, curative effect is better than that of pure cobalt amine treatment, has a more ideal effect.

【key words】press the needle mecobalamine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urative effect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最复杂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因糖尿病慢性高血糖状态及其所致各种病理生理改变而导致的神经系统损伤,可累及全身周围神经系统任何部分,包括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1]。现阶段,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病率增多趋势显著[2]。笔者采用穴位埋针配合甲钴胺治疗痛性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单纯使用甲钴胺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在2013.06-2014.06期间接收治疗的64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分配原则”分组:根据拟加以控制的重要非实验因素性别、年龄、病情将先来的2例患者在埋针组与药物组各放1例,记下他们的性别和病情,计算两组各因素对应水平的得分之差的绝对值,最后求出绝对值之总和,称此“和”为两组患者在两个重要非实验因素上的不平衡指数。若再来第3例患者,分别依次将此患者放入试验组、对照组各1次,每次都根据他(或她)的性别、年龄、病情累加到原有患者的基础之上,可以得到2个不平衡指数,取不平衡指数最小的那种分组方法,这样第3例患者的分组就定下来了,用同样的方法去分配后入组的该病患者,直到两组各有32例患者。

埋针组中,包括18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年龄均在41-70岁之间,平均年龄(56.26±4.61)岁。病程时间2-11年,平均时间(5.78±2.65)年。药物组中,包括17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年龄均在40-69岁之间,平均年龄(57.12±4.49)岁。病程时间3-10年,平均时间(6.05±2.52)年。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研究具备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药物组:

进行常规糖尿病治疗,在合理饮食治疗的同时,给予降糖药物、胰岛素将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6]。并且,注意保持患者血压、血脂水平也处于正常水平。治疗用药甲钴胺胶囊(杨子江药业集团)口服剂量为100 mg,每天三次。每个疗程治疗时间为18天。

2.2 埋针组:

以药物组治疗为基础,选取同侧穴位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曲池、合谷、血海[7],按压穴位,找出最敏感点标记,局部酒精消毒,选用直径0.2mm针长1.5mm的揿针(日本清铃株式会社生产)压埋其点按压1分钟,患者感局部酸麻胀痛能耐受为宜[8]。嘱患者每天按压三次。3天后揿针压埋对侧,原侧揿针取出。每个疗程治疗时间为18天。

3 疗效评定

3.1观察指标及方法

3.1.1震动感觉阈值定量(VPT)检查

采用数字化神经病变定量检测仪进行VPT定量检测[1],(1)无明显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VPT小于15V,糖尿病足低风险;(2)中度风险VPT 16--25V;(3)高风险VPT大于25V。

3.1.2肌电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正常值大于等于50m/s,腓浅神经大于等于45m/s,小于上述各值则为减慢[1]。

3.2统计学分析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试验数据实施系统化处理,通过均数±、平均数( ±s)表示计量数据,运用X2对试验所得计数数据进行检验,运用t对所得计量数据进行检验。当对比差异P<0.05时,试验存在统计学意义。

3.4治疗结果

两组间比较震动感觉阈值定量,埋针组震动感觉阈值定量(VPT)值比药物组有明显改善3.1±3.8V(P<0.05),见表一。药物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埋针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埋针组的MCV、SCV较对照组增加的多,见表2;埋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75%(30/32)远远大于药物组的56.25%(18/32),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PT比较( ±s)

埋针组与药物组比较P<0.05

4 讨论

现阶段,对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还没有特异性疗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高血糖导致的代谢、血管、神经营养和免疫因素改变所致的神经轴突和鞘磷脂退变,病理特征主要是轴突萎缩和脱髓鞘;患者出现感觉障碍,病变部位失去了感觉及震动感,有麻木感、自发疼痛,一些患者伴有肢体缺损,还可能发生肢体幻痛[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致病因素可归结为神经损害因素增强与保护因素减弱两方面,发病因素可能是综合性的。即使轻微的间歇性高血糖及其引起的代谢紊乱也可导致外周神经系统损伤和神经病变进展[2]。

中医理论多认为本病属于传统医学“消渴”兼“痹证”、“麻木”、“痿证”等范畴,基本病机是由于消渴病日久、气阴两虚、络脉瘀滞、痰瘀阻络、肝肾不足、筋脉失养所致。本虚标实:气虚、阴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为本,气滞、痰凝、血瘀,阻痹脉络为标,与肝、脾、肾相关[8]。

本研究选取穴位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穴,是全身强壮要穴,合谷、曲池为手阳明经穴位,血海、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穴位,太溪为足少阴肾经穴位, 揿针皮内压埋持续刺激可疏筋活血、益气养阴、化瘀通络、调补肝肾、濡养筋脉。清铃揿针性能非常优越,质量可靠,使用比以往的穴位埋针更加安全,患者感觉也更加舒适,属于医保的报销范围,减轻病员经济负担,解缓疾病痛苦。

甲钴胺是维生素B12的衍生物,可渗入神经细胞的细胞器内,参与抗酸蛋白质和脂质的代谢,在合成轴突的结蛋白质中起重要作用。在转甲基过程中,作为甲基的供体,它可帮助神经细胞从脑磷脂合成卵磷脂,从而修复损伤的神经纤维,加快神经传导速度以利于神经的恢复[3]。揿针配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明显缓解疼痛,改善机体功能、生存质量,有效控制病情。

本研究结果表明,穴位埋针配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疗效较单纯甲钴胺治疗有明显提高,而穴位埋针操作简单,微创伤,无不良反应,改善患者感觉异常,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魏华;谭春兰;熊旻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与治疗新进展[J];广东医学;2011,05(3):32-34

[2]时红波,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4(13):7

[3]黄晓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药治疗现状[J].四川中医2011,29(4):52-53

[4]吕翠岩;刘铜华;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2012,11:861-864

[5]孙朦朦,倪青.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药治疗[J].吉林中医药.2012,32(10):993-995

[6]佟艳丽,苏秀文.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42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1(32):4818-4819

[7]邱学梅,陈少宗.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穴组方规律与经验分析[J].2012,32(8):843-844

[8]张边防,尚丽霞,等.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J].中国针灸,2011,31(7):613-616.

论文作者:詹云,陈劲秋,袁艺,杨斯皓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

标签:;  ;  ;  ;  ;  ;  ;  ;  

穴位埋针配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论文_詹云,陈劲秋,袁艺,杨斯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