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几点思考论文_王翔峰

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几点思考论文_王翔峰

王翔峰 甘肃省庄浪县柳梁学区

摘要针对农村偏远山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根据教育现状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农村;教育现状;分析;对策

关于农村偏远山区中小学教育千头万绪,存在诸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就业困难,辍学率高,教育意识弱化.

“在穷不能穷教育,在苦不能苦孩子”。一个农民家庭,含辛茹苦,省吃俭用,弃耕租房,供孩子上学,多不容易,可毕业后,严峻残酷的就业形势,孩子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屡次失败,寒了无数孩子、家长的心.家庭也因教致贫,负债累累。部分孩子在小学或初中就辍学打工,九月份开学和春节过完年之后,是学生流失的高峰时期,面对诸多因素,家长思想老化、陈旧,对教育意识弱化。

三、教师生活、工作环境条件差,缺乏动力。

农村偏远山区教师生活、工作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部分校住房紧张,两、三个教师拥挤一室,办公条件差,一张桌子、一张床、一个火炉,教师发展空间受阻,工作繁忙、心理压力大、人文关怀缺失.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工作几年,大多会调离乡村,人才外流,孔雀东南飞.

三、教育资源失衡,均衡发展的路子还很长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实行“两免一补”政策,这样学校有了很的自主权,而恰恰相反,学校为了迎合上级主管部门的好评,有粉涂到面子上,将钱用于学校的植树绿化、校容校貌的改造、硬件设施建设上,而用于教学的少之又少.语音室、多功能室、图书馆、实验室大多数学校没有,一周,学生上计算机实践课,次数少.

四、应试教育当头,师生不堪重负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几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升学率、合格率,中小学非毕业年级凭抽考成绩进行统一排名,排名倒数科目的科任教师,不能评优选先,不能晋升高一级职务.于是乎,素质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话.有些学校没有按教学计划开齐课程或开足课时,有的学校与升学无关的课程甚至不开,片面追求升学、统考成绩的现象相当的严重,学生的负担很重.

五、德育教育令人堪忧

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出现了虚伪、任性、功利性太强、合作意识差、没有社会责任感,同室操戈.还有些学生,整天沉湎于游戏机、网吧、有些拉帮结派,要挟、打击报复教师.一些学校的品德课形同虚设,长期被挪用.

面对偏远山区的教育现状,面对育人的现实环境.要做好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当地政府部门要多方面扩大就业渠道,为山区孩子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切实解决失学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要整合教育资源,在搞好高中教育的同时,大力兴办职业教育,实行校企联合,定单培养,通过走出去,应进来,扩大就业渠道.另外,要切实解决农村中小学学生失学问题,首先是加大政府行为的力度,加强过程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其次,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尤其是学籍管理上,一要坚持考勤制度,二要加强学生的管理,再次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使学校对孩子具有感召力,吸引力.

二、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待遇,留住人才。

在偏远山区的农村,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在引进人才的意识和做法上更应该积极主动,力所能及地为人才创设必要的工作生活环境.国家实行的“三支一扶”、“特岗教师”、“全省5000名教师”是一种最好的方式,要鼓励在校大学生到偏远的农村任教,“不求常在,但求所用”.各主管部门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政策、用人政策,从根本予以保证.

三、均衡教育资源,加大投入,为教育教学提供有利经济保障。

教育部长袁贵仁在就任一个星期后,就提出了义务教育工作的新目标─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农村教育决定中国的未来”,各级政府应狠抓农村教育投入,改变拨款方式,变通拨款的途径,同时要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严防中间环节的克、拿、卡、要,确保专款专用,确保教师的福利待遇和安居乐业.

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师生“减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象魏书生教学法,这些学校已经实施素质教育,而且办起了特色,是我们学习的典范,而在贫困山区,由于受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不利影响,存在各种问题.因此,坚决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革去陈旧的“填鸭式”、“注入式”,代之以全新的发现教学、愉快教学、探究教学、变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要人人有事干,各负其责,农村小学实行“小班化”教学,我们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搞教育,创建教育的大环境,改变评价体系,逐步实施素质教育.

五、加强农村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

把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方面.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学校要加快农村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改进和建设,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深入研究农村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积极改进农村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来教学,把传授知识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机结合起来,学校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使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打下良好的基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村中小学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不协追求.需要国家有效扶持,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要振兴农村的教育,关键在于留住人才.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农村的教育会有一个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孟繁华著:《国际教育理论》,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

2黄济、王策三著:《教育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第10版.

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十二院校出版社2002年7月年第1版

4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5版

论文作者:王翔峰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4

标签:;  ;  ;  ;  ;  ;  ;  ;  

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几点思考论文_王翔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