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商业银行杠杆效应比较研究&以中国建设银行和美国银行为例_美国银行论文

中外商业银行杠杆效应比较研究——基于中国建设银行、美国银行案例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建设银行论文,商业银行论文,杠杆论文,美国论文,案例分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营杠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存在固定性经营成本而导致的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大于销售额变动率的现象,其作用结果就是经营杠杆效应,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杠杆效应就越强,反之亦然。其原理是,如果不存在固定成本,即成本均为可变成本,则息税前利润会随着销售量成比例变动,一旦存在固定成本,随着销售量的增长,单位销量所负担的固定成本就会相应地减少而利润相应增加,而且利润增加的幅度大于产销量增加的幅度,反之亦然。只要企业存在固定性经营成本,就存在经营杠杆效应[1]。财务杠杆指由于固定性债务费用的存在而使每股利润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其作用结果就是财务杠杆效应,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财务杠杆效应就越强,反之亦然。原理是,如果企业没有债务费用且息税前利润是每股收益变动的唯一因素,那么每股收益的变动必然与息税前利润的变动一致,一旦债务费用存在,随着息税前利润的增加,单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费用就会减少,单位利润中可供股东分配就会增加,普通股股东每股收益的增长率将大于息税前利润的增长率,反之亦然。只要存在固定性债务费用,就存在财务杠杆效应。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与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紧紧相连,杠杆系数越大,息税前利润和每股收益的变动就越大,对应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也越大。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CCB),是中国五家大型商业银行之一,也是中国内地规模第二大的商业银行,提供全面的商业银行产品与服务。主要经营领域包括公司银行业务、个人银行业务和资金业务,多种产品和服务(如基本建设贷款、住房按揭贷款和银行卡业务等),在中国银行业居于市场领先地位,基本可以代表国内商业银行的整体状况。2005年10月,建设银行成功在香港联交所市场上市,2007年9月2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简称BAC),以资产计是美国第一大商业银行,建立可以追溯到1784年的马萨诸塞州银行,是美国第二历史悠久的银行,致力提供一应俱全的个人及商业银行服务,主要业务活动分为三大部分:零售银行业务、国际金融保险业务和其他金融业务。2008年9月,美国银行与美林达成协议,以440亿美元收购组成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本文用美国银行代表国外商业银行,用建设银行代表国内商业银行。二者由于经营环境的差异、风险管理理念的不同,致使其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水平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本文试图通过对建设银行和美国银行1997年至2010年的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全面比较分析,来寻找中外商业银行杠杆效应的异同点。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相关理论进行了大量研究,相比而言,国外的研究与应用已十分成熟和深入,国内的研究正处于积累和发展阶段,这些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制造、建筑、运输等行业中,对服务业的研究相对较少,对商业银行的研究几乎没有。Richard A Lord[2]在理论上对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总结,他认为,企业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间存在着负向替代关系,企业可以利用这种替代关系在增加固定成本的同时降低可变成本的情况下保持经营杠杆不变,或者拥有高固定成本和低单位可变成本的企业保持经营杠杆下降是可能的,他的这篇文献也是该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文献之一。Wm R McDaniel[3]认为经营杠杆由销售量与盈亏平衡点决定,与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和盈亏平衡点都是正相关关系,而且经营杠杆可以作为企业决策之中有效度量经营风险的重要指标,而且比方差指标更容易应用。Gershon N Mandelker和Ghon Rhee[4]通过实证发现,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都对系统性风险有显著性的影响,而且都与系统性风险呈现正向相关关系,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平衡关系,企业可以在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之间权衡从而使得企业经营风险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罗福凯[5]认为固定成本的绝对额或相对额不能直接决定经营杠杆的大小,销售量对盈亏平衡点的相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经营杠杆的大小。张鸣[6]认为只要企业负债经营,就存在财务风险,就可能产生财务杠杆负效应,企业正确使用财务杠杆,将会大大提高其权益资本利润率。

三、数据来源和指标处理

由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特殊性,本文对息税前利润、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采取了一些特殊的处理。

息税前利润(EBIT),即企业在扣除利息、所得税之前的利润。根据定义,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利息费用支付。由于营业外收支不是由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如果使用它进行计算,则不利于反映商业银行日常经营活动,因此在计算息税前利润时,使用利润表中营业利润项目来代替利润总额项目,即息税前利润=营业利润+利息费用支付。这样做可以更好地反映商业银行主营业务的经营业绩,更适合于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评价。经营杠杆系数(DOL),经营杠杆的作用程度用经营杠杆系数来度量,根据定义,DOL=△EBIT/EBIT/△S/S,EBIT=Q(P-V)-F,其中Q为销售量,P为价格,F为固定成本,V为可变成本,将其带入定义式中,可以得到DOL=1+F/EBIT,这是一个简化式,本文使用该式来计算营杠杆系数。在固定成本的计算中,使用利润表中的业务及管理费项目来表示固定成本,该项目主要包括员工成本、物业及设备支出,如折旧费、租金和物业管理费、维护费、水电费以及摊销费等。员工成本通常被视为可变成本,但本文认为,由于商业银行经营的特殊性,员工成本往往是一次性投入,在一定范围内并不随业务规模变动或者变动很小,具有固定成本的特征,因此,本文在固定成本处理中将其纳入固定成本的处理范围。财务杠杆系数(DFL),根据定义,DFL=△EPS/EPS/△EBIT/EBIT,EPS为每股收益,对上式稍做变换可以得到,DFL=EBIT/(EBIT-I),其中I为债务利息,本文使用该式来计算财务杠杆系数。债务利息使用利润表中利息支出来表示[7]。

计算过程中使用的全部数据都来源于建设银行和美国银行对外公开发布的年度财务报告,时间跨度为1997年至2010年,个别年份的报表数据有重述,本文以重述后数据为准。

四、比较分析

为了使分析能够简化并且顺利进行,本文在比较分析研究中做了如下一些假设:

(1)所有商业银行的年报资料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会计准则进行编制和会计处理,数据信息是真实可信的。

(2)样本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成本结构和财务结构相对保持不变。

(3)影响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4)不考虑国际会计准则和国内会计准则差异对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计算和解释的影响。

(一)杠杆系数总体水平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到了1997年至2010年建设银行和美国银行的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以及非利息收入比重的数据。

从表1中可以看出,建设银行和美国银行的经营杠杆系数都比较低,经营杠杆效应不是太明显。从1997年到2008年,两家商业银行都小于1,从分布上看,美国银行的经营杠杆系数均值为1.7,建设银行的经营杠杆系数均值为1.5,整体上,美国银行的经营杠杆系数要大于建设银行。2008年到2010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银行的经营杠杆系数急速上升。一方面,这是由于2008年9月,美国银行与美林达成协议,以440亿美元收购美林,组成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由于这笔收购导致美国银行承担了大量债务和成本,加上息税前利润的降低,直接导致经营杠杆系数比上年上升近三分之一,财务杠杆系数增加近两倍;另一方面,由于美国银行承担的大量债务需要清偿,加之金融危机的影响,致使其息税前利润大幅减少,两者共同作用,使得美国银行的财务杠杆系数出现异常变化,如图1。

图1 建设银行和美国银行财务杠杆系数对比图

相比而言,建设银行受到的冲击要小一些,因而经营杠杆系数变动也比较和缓。通过比较经营杠杆系数,两家商业银行的财务杠杆系数普遍比较高,财务杠杆效应比较明显。美国银行的财务杠杆系数变动比较平缓,建设银行的变动则比较剧烈,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整体上看,建设银行的财务杠杆系数要高于美国银行。而且,从总体上看,由于财务杠杆系数的降低,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有不断趋近的趋势。

从非利息收入所占的比重来看,总体上,建设银行和美国银行都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之中,但美国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比重要远远高于建设银行,占比接近一半,如图2。这是因为,由于分业管理的管制体制限制,我国的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受到严格限制,银行业与保险、投行业务明显分离,相比而言,美国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管制比较宽松,其业务涵盖了银行、保险、投行等多个金融领域,收入多元化特征十分明显。由文献综述部分的结论可知,商业银行的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分别与其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相联系,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到,美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风险特征都是经营风险低而财务风险高,这是符合商业银行的经营特征的。商业银行有着异于其他行业企业特殊的资本结构和经营模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中绝大部分是负债,并依靠所获得的负债发放贷款获取利息收益,因而负责的利息支出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支出项目,根据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不难看出这种关系;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作为一类服务性行业,固定性成本的投入相比一般制造业企业要小得多,这也是其经营杠杆系数普遍比较低的一个因素。

图2 建设银行和美国银行非利息收入对比图

由上述分析和美国银行与建设银行杠杆系数之间的差异可以初步得出结论,美国银行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配置水平要好于建设银行,即美国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要高于建设银行。

(二)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之间的平衡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随着非利息收入比重的不断提高,财务杠杆系数明显下降,经营杠杆系数逐渐上升,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有趋近的趋势,即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配置有趋于平衡对等的趋势,这个现象不是偶然的,这个过程的纽带就是非利息收入的比重。

非利息收入指商业银行总收入中除去利差收入之外的营业收入,主要是中间业务收入和咨询、投资等活动产生的收入。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代理客户办理收款、付款和其他委托事项而收取手续费的业务,是商业银行不需动用自己的资金,依托业务、技术、机构、信誉和人才等优势,以中间人的身份代理客户承办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其主要包括:转账结算和汇兑业务、承兑与信用证业务、代收业务、同业往来、银行卡业务等。除上述业务之外,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还包括代客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咨询业务,以及为客户提供保险箱子计算机服务业务等。中间业务和咨询、投资保险等非利息收入业务与传统的利息收入业务的一个很大区别在于,非利息收入业务需要投入比较大的人力和物力支持,才能够使得其收入占据较大比重和收入的持久性,即需要的固定性投入较大,由前面的分析和经营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可知,这会导致经营杠杆系数的提高。另外,从两者风险分布的角度看,非利息收入往往不具有资金投入的压力和大额财务费用支付的压力,其风险要远小于利息收入的风险,即非利息收入有稀释财务风险的作用,因而非利息收入比重的提高会导致财务杠杆水平的降低[8]。

由于非利息收入比重的这种双重作用的存在,导致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之间存在负向相关关系,因而使得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之间存在某种权衡关系,即商业银行将非利息收入比重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从而可以实现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之间某一比例的配置,而这种配置的核心纽带就是非利息收入比重。为了验证这种分析,根据表1的数据计算建设银行和美国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比重和杠杆系数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如表2所示。

表2给出了建设银行1998年到2007年间的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和非利息收入比重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及美国银行1997年到2007年间的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和非利息收入比重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了排除异常值对计算相关系数的不利影响,表2没有将所有年度数据纳入计算范围。从表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建设银行还是美国银行,非利息收入比重都与经营杠杆系数正相关,与财务杠杆系数显著负相关,经营杠杆系数与财务杠杆系数之间呈现出负相关关系,总体上,美国银行的这三种指标的相关关系强度都大于建设银行。

结合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非利息收入比重具有的高成本投入和稀释财务风险的双重作用,使得随着非利息收入比重的逐步提高,中外商业银行都表现出财务杠杆系数明显下降和经营杠杆系数逐步上升以及二者之间反向趋近的趋势关系,导致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配置逐步由悬殊向着合理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非利息收入比重扮演着核心的纽带作用。由于美国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比重远远地高于建设银行,加之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和非利息收入比重之间的相关关系强度都高于建设银行,不难得到结论:美国银行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配置水平要好于建设银行。

本文通过对分别代表国内和国外商业银行的建设银行和美国银行的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分析,得到如下一些结论:美国银行的经营杠杆系数高于建设银行,财务杠杆系数低于建设银行,非利息收入比重远远大于建设银行;美国银行和建设银行之间的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都与非利息收入比重存在相关关系,并且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之间都存在负向的权衡关系。由于监管程度的差异,美国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比重远远高于建设银行,如果单纯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得到,美国银行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配置水平要好于建设银行。

标签:;  ;  ;  ;  ;  ;  ;  ;  ;  ;  ;  ;  ;  ;  ;  ;  ;  

中外商业银行杠杆效应比较研究&以中国建设银行和美国银行为例_美国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