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管理问题研究论文_朱晓腾

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管理问题研究论文_朱晓腾

广东名城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中山 528400

摘要:生活垃圾在城市发展中,存在于各个区域,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有一定的侵害。因此,在加快城市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经济前行,更要关注到环境的保护。对于环境保护来说,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对生活垃圾填埋技术不断革新,从最初的填埋场设计,到填埋作业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确保城市生活垃圾的合理消除,同时,确保我国的环境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管理问题研究

1导言

通常情况下,卫生填埋和堆放等对城市的生活垃圾的综合处理方式,都可以被称为生活垃圾处理。在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多种方式中,卫生填埋是最终的方式,也是最为重要的。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的生活垃圾处理中,卫生填埋这种处理方式使用的最为广泛,我国约有百分之七十的生活垃圾,都是通过卫生填埋进行处理的。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在我国由来已久,但是发展到今天的状况,也是经历了三个阶段,主要的阶段为:粗放堆填还有简易填埋技术及现代的卫生填埋技术。

2垃圾分类现状

垃圾分类,指按一定条件对垃圾进行分类,按垃圾的属性进行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分类对垃圾进行资源利用处理。垃圾分类的目的是将垃圾按属性分类以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垃圾分类制度可以有效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更重要的是垃圾分类能够更加有利于回收和利用其中的重要资源,满足生活垃圾资源化的要求,满足“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同时在垃圾成分辨别的过程中培养全社会资源环境意识和提升整体文明素质。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配套收运和处理设施跟不上垃圾产生量,并且垃圾的组分越发复杂使分类成为困难,纵观中国的垃圾分类现状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总结中国垃圾分类制度执行情况,中国垃圾分类制度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如下:首先,生活垃圾产出量大。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每年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大量的生活垃圾经过简单的分类后对于后期的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产生了巨大的工作量,执行困难,造成生活垃圾在后期又重新混合。其次,垃圾分类可操作性比较差。国外对生活垃圾分类进行细化,比如瓶类细化到无色瓶、茶色瓶等,甚至需要将瓶子与盖子分开,普通民众能清晰的将各类垃圾按类进行区分,并将分类垃圾进行简单的处理,避免收运过程中二次混杂,真正做到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中国现阶段的垃圾分类普遍采用两种标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界限定义模糊,未能实现生活垃圾的有效分类。其三,中国生活国情的原因。中国的生活垃圾与其它国家的主要区别特性是厨余垃圾的含量,这主要是由中国生活特点有关,这造成中国的生活垃圾具有含水率高、含油量高、有机物高等特性,而这些同时严重的影响了垃圾分类进行。

3封场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策略

3.1科学制定管理标准

良好的封场管理工作,首先做的便是制定相关管理条例与安全技术实施标准。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定严格的管理规范与条例后,工作人员才能针对现场实际情况及突发问题,在管理规范与条例的引导下,采取对应措施,确保管理秩序及质量。例如:建设于北方地区的垃圾卫生填埋场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地形地势条件,应重视突发性火灾等问题。而这需做好冬季防火工作,要求当地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管理工作者根据场内实际情况,制定封场管理条例和消防应急措施等,避免发生火灾或将火灾危害降到最低。

3.2合理编制封场后的巡查方案

当垃圾卫生填埋场施行封场管理后,最容易忽视的便是现场巡查问题。对此,垃圾卫生填埋场正式封场后,首先要做的便是结合封场后的实际情况,制定连续性的填埋场巡查方案。例如:全面分析填埋场封场后的情况,建立完善的定期巡查机制,目的在于尽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尽量降低各种安全隐患的出现概率。

3.3做好设施维护工作

结合已有经验,设施维护工作主要包含的内容有衬垫层情形、收集填埋气与渗沥液设施、地表水排放设施、再绿化及填埋场地表梯度等内容。具体说来,基础设施涉及到的维修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地表沉降决定的,而沉降大小又是由气体成分和填埋场最初堆放时被压缩程度而定。针对此,要想确保基础设施设备运行的安全与稳定,便需要做好日常监测管理工作,如时刻掌握填埋气的成分等。此外,为了确保填埋气、渗沥液等收集处理系统运行的高效与持续,还应做好基础设施设备维护工作,诸如:定期检查填埋场设备配置情况,设备运行状态等,防止有突发事件出现时相关设备难以正常运营。

3.4全过程监测现场封场环境

查阅大量文献及资料,环境监测主要包含的内容有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是定期检测与分析填埋气、渗沥液等产量及成分,适时调整渗沥液现行处理系统的规模与工艺;第二个部分是每一天都应当有专人负责监管现行封场区域及其周边区域的沼气存留情况,并制定完善的预防措施,防止爆炸或燃烧等问题发生;第三部分针对填埋气体、地下水、垃圾堆积沉降和大气等内容应施行全过程监控,实时跟踪及时了解情况;尤其针对垃圾卫生填埋场内存在的地下水应制定专门的地下水监测机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范选择监测指标及方法,确保监测结果准确性;第四个部分全过程掌控区域内动物与植被数量、类型等,以便为场内环境修复工作提供有效数据参考。

3.5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在做好垃圾卫生填埋场区域内绿化带管理及养护工作后,应从实际出发,高效利用好区域内土地资源。一般来讲,稳定场地后可推行“二次利用”政策,该政策主要借鉴了发达国家经验,全面开拓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后各项资源利用路径,这其中最为紧要的便是利用好土地资源,针对这方面内容,大多会采取复垦种植、修建娱乐休憩场所、自然生态公园及城市开发用地等。此外,针对那些土地利用价值更高的垃圾卫生填埋场,会把原有填埋物运往外地焚烧,而后再进行原场地修复操作,目的是为了让其变为普通工业用地。查阅国外有关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后的管理资料可知,发达国家均对封场实施了二次开发与利用,将其转变成自然生态基地、苗圃、高尔夫球场和植物园等娱乐场地。且为了确保填埋场封场后的二次利用效率及稳定化达到标准要求,这些国家还制定了非常详尽的封场后场地环境安全管理意见书,这些均是我国可以借鉴的。

4结语

中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在近四十年得到快速发展,大众生活水平得到明显的改善,同时也产出了大量城市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成分越来越复杂,这给生活垃圾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解决生活垃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和资源的大量浪费问题。

参考文献:

[1]钱东,李浓.浅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后防护距离[J].环境卫生工程,2016,24(02):74-76.

[2]刘敏,吕志强.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管理问题探讨[J].环境卫生工程,2015,23(02):54-55.

[3]王春丽,郑艳龙,白云,王立群,董佳节,费恺,金雨霆,周世勋,赵岳旺,曾庆娟.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工程施工技术[J].建筑机械化,2011,32(S2):75-77+80.

[4]吴健萍.简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设计[J].环境卫生工程,2011,19(03):9-10+14.

论文作者:朱晓腾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6

标签:;  ;  ;  ;  ;  ;  ;  ;  

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管理问题研究论文_朱晓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