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研究论文_李小娟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研究论文_李小娟

重庆市渝北区空港新城小学校 李小娟

摘要:班级管理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班级管理的社会化功能、个性化功能、选择功能、保护功能和调整功能,将班集体建设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文本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就小学如何做好班级管理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 班级管理 有效策略

班级是学校最基础的单位,班级管理是学校综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作为组成班级的重要元素,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学生是管理的对象,是管理的客体;另一方面,他们又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是参与管理的主体。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倾向于管理主体一元化,班主任是管理的主体,强调主体的主宰性、权威性,忽视了学生既是班级管理的客体,又是班级管理的主体的双重身份。另外,由于生活水平提高,课程负担加重,为学生提供实践劳动的机会减少,他们的生活经验、社会经验严重不足。传统教育习惯于单向传输,缺乏平等对话和情感沟通,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问题重视不够,没有给学生以充足的机会去体验生活,接触社会。

找到改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的途径是所有班主任日夜期盼的事情。为此,我经过近三年的探究,在尊重学生核心素培养的前提下,物化出小学班级管理的一些有效策略。

一、激发学生动机,调动自主管理的积极性

“动机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管理活动的主观因素,是 进行自主管理的前提,在一定意义上讲,自主管理动机制约着自主管理的方向、 态度,影响着自主管理的方法和成果。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 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 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二、改革班委建制,引导学生全面参与班级管理

1.建立功能小组,确保人人有事做。班委建制历来是班主任启动班级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但以往的班委,仅仅是少数人得到较充分的发展,学生参与面不广。因此我们做了如下尝试:事务分:班长收发作业、检查家作、班内竞赛、补差工作;学习委员收发作业、检查家作、班内竞赛、补差工作;宣传文娱委员特色:午间十分钟、组织班队会成立文艺小组;体育委员路队纪律、小型体育活动、劳动委员卫生检查、校内外活动、零食检查;组织委员黑板报、举办展览。功能小组成立之后,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进行班委竞选,然后在平时的活动中,再吸纳其他人自由组合,这样,该小组成员是本小组功能发挥的精兵强将,自主帮助,带动其他人共同提高本项活动能力。

2.设立“十长十员”,确保事事有人做。功能小组的划分受学生能力和人数的限制,不可能人人参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班级管理中还有其它事务,可开展“十长十员”岗位责任制以增加岗位,如设置:花长、帘长、门长、桌长、凳长、灯长、水长、窗长、伞长等,及图书管理员、 墙面保洁员、地面保洁员、卫生工具整理员、纪律检查员、红领巾检查员等。这样,班内初步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级管理格局,层层落实职责,赋予相关权限,互不交叉,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3.落实值日班长检查制。由班委成员负责班级事务检查,形成“每日制度化”管理(出勤、卫生、晨 会、两操、队会)。重点对教室内环境加强督查,认真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 改。对责任心不强或忘记值日的同学进行扣分,并对造成在班级考核中失分的同学进行扣分。反之,每个岗位每周进行加分。

三、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培养自主管理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在班集体创建活动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

1.十分钟晨会特色化。以往的晨会课是班主任的“一言堂”,现在的晨会 课已经成立学生的一道“精美可口的早餐”。晨会由学生自主组织,对10 分钟 晨会进行承包制,专人负责,全员参与,形成特色。比如内容有:周一新闻综述, 周二小小音乐会,周三综艺活动,周四人与人,周五本周要事等。

2.班队会自主化。主题班会活动也作了相应的改变,尽可能让多一些学生参与到活动的设计、 准备和组织中来。班主任提前将活动的时间、主题、范围告诉大家,让同学们自 己去收集材料,自己去设计方案,自己去分工准备,班主任则是同学们的顾问和教练。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对活动的主题、内容、形式、主持等进行评议,促使下次活动搞得更好。

3.尝试实行学生自主评价。以往我们的评价体系,往往是教师一锤定音,新的班级管理理念告诉我们,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是不公平的,因为教师的评价,往往带有成人化的要求倾向,往往容易求全责备,当然也不利于学生自我管理约束、自主评价、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目标管理的评价考中,我们尝试着以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 形式来进行,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评,把自己所取得的进步记录下来,在评价中学生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获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评中,学会反省, 逐步完善自己。在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不失时机的帮助一些学生找出实现目标过程中存在的差距和努力的方向。整个评价过程教师充分放心,放手,使学生在参与 评价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班级民主管理的气氛,也感受到了参与管理评价需要的责任心。

总之,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农村小学班级管理进入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我们必须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材施教,让班级大事小事有人干,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干,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推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娟.小学班级管理策略初探.《科学咨询》2015.8

论文作者:李小娟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  ;  ;  ;  ;  ;  ;  ;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研究论文_李小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