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论文_王海军

探析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论文_王海军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长,人才市场和毕业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式愈发严峻。激烈的岗位竞争给年轻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各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更应该做好学生就业和思想教育方面的工作,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思政教育。本文将通过对当前高校的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来陈述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整合的优势,同时提出整合两种教育的途径,旨在为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政教育 就业指导 整合 途径

引言: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许多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为了让大学生能够尽早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切实解决就业难题,各大高校都应该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问题上,通过学校教育来纠正大学生的错误就业观念,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水平。

一、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方面存在的问题

1.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不能同时进行

目前,各大高校不仅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来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还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就业指导中心主要负责对大学生面试求职等方面进行指导、对就业政策进行宣导,开办校园招聘会以及搜集和发布各种就业信息等工作。思政教育方面的相关内容自然的被排挤到了就业指导中心的日常工作以外。同样的,就业指导课程也侧重于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的相关问题而忽略的学生的思政教育。另一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老师主要是辅导员和和专业的思政教师,对就业指导方面的内容并没有深入的研究,很难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方面作出指导。这种令人心痛的现状造成了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脱节,导致各大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成果甚微。

2.就业指导中的思政教育存在局限性

各大高校在就业指导中的思政教育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很难满足大学生的就业要求。他们往往追求短期效应,目标主要停留在提高就业率上,而对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只停留在表面。同时,大部分高校的思政教育形式都过于陈旧,缺乏创新,不能考虑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如果思政教育不能以学生为中心,切实的倾听学生在就业方面的想法,就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二、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整合的优势

1.能够促进大学生的素质提升

严峻的就业形式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时往往要经历用人单位的层层选拔,许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达不到要求。高校将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相整合,可以提弥补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不足,使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高校在对大学生就业方面作出科学指导的同时又能引入思政教育,使两种教育相互配合,不仅能够促进大学生顺利择业和就业,也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让大学生不被激烈的社会竞争所淘汰。

2.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水平

单方面的思政教育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帮助甚微,不能在就业方面对大学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双管齐下才能实现学生就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获得良好的品行,就能在就业时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样,即使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也能够积极的应对和克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前社会上出现的大学生辞职率、就职时间短等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而这与思政教育又是密不可分的。可见。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是息息相关的,思政教育的渗透是大学生提高就业水平,解决就业难题的关键一步。

三、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途径

1.将思政教育贯穿在就业指导教育的各个环节

高校不能单方面的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或者就业指导教育,应该双管齐下,将两种教育结合一起,将思政教育贯穿在就业指导教育中的各个环节,做到既注重就业知识的教授又注重品德素质的提升。这样,大学生在毕业时就能以一个良好的形象投身社会,找到适合自己自己的工作岗位。高校在进行就业指导教育工作时要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对大学生逐步引导和教育,逐渐掌握就业所需的各项技能。同时,这也能够让学生在选择工作时更具有目标性,也更容易找到自己擅长的工作领域和热爱的工作岗位。

另一方面,心理健康对大学生就业也非常重要,可以形成他们在就业竞争方面的软实力,这一点往往是用人单位非常看中的。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才能得心应手的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大部分大学生长期生活在校园的温暖土壤中,在学校和老师的羽翼下成长,没有经历过社会上的困难,也不需要应对和处理职场上复杂的人际关系。初入社会,作为缺少经验的大学生往往会在工作中遇到各种困难,难入适应,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要帮助他们进行角色和身份的转换,让他们步入社会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品格。特别是针对学生中的一些弱势群体,包括经济困难和生理上存在缺陷的学生,学校更应该给予关怀和照顾,帮助他们克服内心的自卑,使他们能够平等的参加就业。

2.强化就业指导教育工作中的思政教育目标

教师在进行就业指导教育时要引导学生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兴趣,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出规划,确定以后的职业发展目标。这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也能够为他们日后的择业给予巨大的帮助。大部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都比较迷茫,难以确定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规划职业生涯可以使他们的目标更加清晰,在选择就业岗位时更具有方向性。同时,提高就业率也需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比较淡薄,自主创业率较低,绝大部分大学生在毕业时都选择择业就职,很少有人将自主创业纳入考虑的范围之中。这表明我国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还有待提高,我国的就业指导教育还没有做到位,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政府方面也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诸多的优惠政策和制度支持,力图改变我国的就业现状。各大高校也应该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教育,鼓励和动员大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和国家创办的各种创业技能大赛,让大学生在比赛中学习和掌握就业所需的各项技能,在比赛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日后创业积累丰富的经验。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在大学生就业方面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改变我国自主创业率低的现状。

结束语:现如今,高素质的大学生才是我国各项事业发展急需的人才,各大高校都应该将培养高素质和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自己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重点,及时的对就业指导教育和思政教育进行整改,力图改变目前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相脱节的现状,克服思政教育在就业指导方面的局限性和不足,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批可用的栋梁之材。虽然我国高校的思政教育起步晚,但发展十分迅速,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但我们不能停留在目前的水平止步不前,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整合的途径,创造两个教育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局面,才为我国就业指导体系的完善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宇,陈升远.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困境和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9,(13):178-179.

[2]蒋龙,邓云.新时期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政教育弱化问题与解决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9,(08):221-222.

[3]于潇贺,王虹.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融合路径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5):56-57.

[4]罗旭.如何实现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J].党史博采(理论),2016,(07):61-62.

论文作者:王海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30

标签:;  ;  ;  ;  ;  ;  ;  ;  

探析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论文_王海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