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地方旅游文化的本土认知性评价研究论文

商洛市地方旅游文化的本土认知性评价研究

张红霞1,田建华2

(1.商洛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2.中共商洛市委党校,陕西 商洛 726000)

摘 要: 通过从知悉度、参与度和评价度三个方面建立地方旅游文化本土认知性指标体系和模型,评价商洛市地方旅游文化本土认知程度。研究表明,被调查者对商洛市地方旅游文化的综合认知分数为58.79,处于一般略偏低水平;对于商洛市地方旅游文化价值的认同感较高,总体评价良好。籍贯和年龄成为商洛市地方旅游文化认知程度的影响因素,被调查者参与度和知悉度、评价度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挖掘地方文化、打造旅游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完善服务设施等建议,以期提高居民旅游文化参与度、知悉度和评价度。

关键词: 地方旅游文化;认知性;商洛市

引言

旅游文化是适应旅游的时空变化性、景观文化兴趣性、旅游内容的多样化,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文化形态[1],是旅游资源的灵魂。地方旅游文化以其个性鲜明、底蕴丰厚成为旅游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部分。旅游文化的认知和创新对于丰富地方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学者对于地方旅游文化发展的研究逐渐增多,主要集中研究了发展旅游文化的现实意义及重要性[2~5]、不同的地方旅游文化的特征[6~7]、地方旅游文化本土性存在的问题[8]及重新挖掘地方本土文化的建议或对策[9~12]。但是,对于地方旅游文化认知性评价研究相对较少[13~14],且多以定性研究为主,辅以案例说明,缺少定量化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本文通过构建地方性旅游文化认知性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商洛市旅游文化认知程度。此研究对系统全面地开发商洛市地方旅游文化资源、规划地方旅游文化发展方向、增强地方旅游文化自豪感、发展地方经济文化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一、研究区域文化资源概况

商洛地处陕西东南部,兼容秦雄楚秀,人文景观、文物古迹甚多,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全市省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有20余处,比较著名的有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河口遗址、洛河元扈山仓颉授书处摩崖石刻、蓝关遗址、武关遗址、商鞅封邑遗址、龙山夏商周古文化遗址、西汉时的丹凤县商镇四皓墓、隋代文庙、洛南县唐李密冢、建于唐代的丰阳塔和大云寺、宋代商州城垣、金代二郎庙、明代商州城隍庙和龙山双塔、清代丹凤船帮会馆、山阳漫川古镇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

二、研究过程及模型建立

(一)指标体系构建及权重确定

根据地方旅游文化认知内涵并结合本研究的实际情况,采用专家打分法并借鉴层次分析法确定二、三级评价指标的权重。按照层次分析法基本步骤,建立层次评价结构模型。其中,目标层为商洛市地方旅游文化认知度,准则层为知悉度、参与度和评价度3个内容,方案层为P1—P7共7个具体评价指标。采用直接面谈和发送邮件方式邀请专家填写各指标重要性评价问卷,最终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值。由于各层次因素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CR取值有0.0269、0.0152、0.03810、0.0915且<0.1,可见各个因素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各级指标权重的计算结果是可信的(详见表1)。

表1 地方旅游文化的本土认知性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续表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商洛市各主要景区开展旅游文化资源的本土认知性调查。主要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特征、文化的认识和熟悉程度、文化景区活动的参与程度和文化景区旅游文化发展的主观评价等方面。调查时间在2018年4月6日—7月7日之间,共发放问卷210份,收回问卷207份,有效问卷203份,问卷收回率98.5%,有效率98.1%。

(三)评价模型建立

地方旅游文化的本土认知性综合评价模型为

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学历、籍贯等人口特征的结构与比例体现了“商洛市地方旅游文化”的本土认知性调查的典型性、代表性。被调查者中,女性占55.14%,男性占44.86%;年龄结构以18~25岁人群为主体,占总人数的76.64%;本地人占73.83%,短期或长期在商洛市居住的占26.17%;学历层次方面,大学本科占85.98%,非高校学历占14.02%。调查结果基本反映出商洛市居民对于“商洛市地方旅游文化”的认知状况。

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是发展创新商洛地方旅游文化的核心保证。挖掘商洛市地方旅游文化,首先就是要在商洛市地方传统旅游文化、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将商洛市地方旅游以一种全新的社会主义文化面貌呈现出来。商洛市地方旅游文化丰富多彩,有宗教文化、历史遗址文化、特色民俗文化等,以其为商洛市地方旅游文化的灵魂核心,来合理挖掘那些鲜为人知的地方文化,比如以山阳漫川古镇等旅游文化资源为挖掘重点,因其独特的地方文化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挖掘地方特色旅游文化不是主观臆造,旅游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的客观性,适应旅游的时空变化性、景观文化兴趣性、旅游内容的多样化,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挖掘地方文化就是将被人遗忘在历史角落里的历史文化、地方旅游文化的文化灵魂展现在人们面前。在挖掘地方文化的基础上还应注意创新开发,以适应新社会、新思想、新文化、新生活、新理念下人们对于文化的需要。对于那些文化遗址景区,应科学规划、合理开发。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代表性分析

其中,Aw代表地方旅游文化认知度,Ij代表具体评价指标,Wi代表评价内容的权重,Wj则代表评价指标的权重,n是评价指标数量。运用层次分析法分别计算出三级指标权重(见表1),最终得出商洛市地方旅游文化认知性评价模型为:

(二)认知度评价

“商洛市地方旅游文化”的综合认知度Aw为58.79,介于(40,60),“商洛市地方旅游文化”的本土认知属于一般略偏低水平(见表2)。在实践的调查中反映出,80%的游客对商洛市的地方历史、文化故事有所了解,但对“商洛市地方旅游文化的具体内涵”却知之较少。游客对“商洛市地方旅游文化”知悉程度较为一般(Ck=68.40),参与商洛市地方旅游文化活动程度较差(Cp=47.85),对商洛市文化的总体评价较低(Ce=31.21)。调查显示,是否到文化景区游览对被调查者的文化认知程度和评价程度具有显著的影响。61.65%的受访者曾经游览过商洛市旅游文化景区,对“商洛市地方旅游文化”的认知和评价水平均较高。没游览过景区的调查者对“商洛市地方旅游文化”价值的认同感较低(P7分值为26.16)。从统计结果来看,约50%的人知道有“商洛市地方旅游文化”和商洛市各旅游文化景点,但对其文化内涵知之甚少。对商山四皓、龙山夏商周古文化遗址等其他旅游文化的认同度较低。

(三)影响因素分析

商洛市地方旅游文化资源的特色优势主要表现在历史文化遗址和宗教寺庙旅游资源上。近几年提出的“秦岭最美是商洛”旅游文化品牌,其“最美”不仅表现在生态环境中,最主要的是表现在地方旅游文化中,通过对地方旅游文化进一步挖掘、提炼、创新,使其更符合“秦岭最美是商洛”品牌文化要求,即旅游文化的样式上更雅俗共赏,文化接受上更加方便快捷,文化内涵更加符合地方特色气息。打造商洛市地方旅游文化品牌,对于增强商洛市旅游吸引力,促进商洛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商洛市文化内涵和城市文化品质,带动商洛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化培养箱、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电子天平 奥豪斯仪器(上海)有限公司;电磁炉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低速离心机 安徽中科中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722可见分光光度计 上海佑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烘箱、电热恒温培养箱 北京中兴伟业仪器有限公司。

坚持发展“枫桥经验” 努力提高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水平——在全国人民调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傅政华(2018年第6期)

表2 地方旅游文化综合认知

四、建议

(一)挖掘地方文化

将3个评价内容和7个评价指标代入后综合模型为:

(二)打造旅游品牌

个体对于“商洛市地方旅游文化”的认知水平不同程度地被调查者的性别、籍贯、年龄、学历等特征影响着。研究结果表明,受访者中女性的综合认知程度显著低于男性,特别是对于旅游文化价值的认同程度较低(P6分值为26.16)。所以,身体强健的男性居民参与旅游观光及旅游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大于身体较弱的女性。年龄在25~35岁之间的受访者对于商洛市地方旅游文化的认知极高,90%的居民知道商洛市旅游文化景点,如蓝关遗址、武关遗址、商鞅封邑遗址、四皓墓、唐李密冢、丰阳塔、大云寺、二郎庙、龙山双塔、船帮会馆、漫川古镇、棣花古镇等的具体位置。年龄在0~14岁的居民对商洛市旅游文化认知很低或是没有。学历因素对商洛市地方旅游文化认知的影响非常显著,文化层次的高低对“商洛市地方旅游文化”的了解情况和深度差异较大。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得知,受调查者的认知程度越高,则其相关旅游文化活动参与程度越强,那么相应的评价就会越高,居民参与商洛市旅游文化活动越深入,其对旅游文化价值的认知与评价程度也就越高。

4)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在国家层面的全面建立。2010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提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完成了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要求到2020年“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基本建立,政策法规更加健全”。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六个部门联合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把职业教育改革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国家战略结合起来。

(三)加大宣传力度

商洛市的旅游资源丰富,但被调查者对商洛市的旅游文化知悉度却很低。其客观原因是,地理地形影响导致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后,人民群众对于地方旅游文化需求不是很大;主观原因则是商洛市旅游文化宣传力度不够。通过调查发现,0~14岁被调查者对于商洛市旅游文化活动的参与度、知悉度、评价度很低,这与商洛市旅游文化宣传教育普及程度不足有关。现代宣传的手段很多,可以通过网络电视进行旅游文化普及宣传,组织青少年参与旅游文化活动及知识竞赛,制作旅游文化宣传视频等等,让参与者更加广泛、科学、准确地认知商洛地方旅游文化。

(四)完善服务设施

商洛市由于历史经济等原因,基础设施落后。所以完善的服务设施对于游客对商洛市旅游景观的认可程度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调查发现,九成以上受访者均认为交通、厕所、卫生、环境、住宿等服务设施较差。建设与地方旅游文化相契合的、突出文化特色与现代人文服务理念的文化旅游景点服务基础设施迫在眉睫。

花木培育主要分幼苗(幼苗扦插、嫁接)、中苗(扦插幼苗的分植养育、中苗嫁接)、大苗培育3种类型,形成花木培育的3个阶段.相对来说,幼苗培育用地少(每亩可育2万株),技术要求高,用工量大,成品用于培育中苗、大苗;而中苗、大苗培育用地多,成品用于道路、园林绿化等.从产业分工来看,当地的农户全部自己培育幼苗并向外地销售,本村农户之间没有分工合作.从生产方式来看,当地还没有农户采用工厂化育苗,扦插幼苗成活率受空气和土壤的温湿度、土壤菌类影响极大,特别是受土壤菌类影响,培育一季必须换一块土地,幼苗成活率最差的甚至只有20%.

参考文献:

[1]陈国林.中国旅游文化类型研究综述及研究价值[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7,(2):60-63.

[2]陈麦池,黄成林,辛福森.旅游文化与旅游文化学研究的理论辨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5).

[3]吴其付.民族旅游文献中的文化认同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1,(1):191-198.

[4]胡小海.地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5]周建军,张爱民.论特色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发展途径[J].社会科学研究,2010,(6):119-121.

[6]郑东子,任云.中国旅游文化地域类型初步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7,(23):145-147.

[7]宋振春,纪晓君,吕璐颖.文化旅游创新体系的结构与性质研究[J].旅游学刊,2012,27(2):80-87.

[8]谢勇才,王茂福,沈鑫雨.云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设计:动力、制约因素与发展策略[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30-35.

[9]何花,张大生.国际旅游者中国访问心理动机范式解析——以黑龙江省旅游文化类型为视角[J].商业经济,2011,(14):69-70.

[10]王苗.商洛旅游文化品牌建设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4.

[11]范远华.张家界旅游文化建设与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12]蒋懿樟.湘西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品牌建设研究[D].吉首:吉首大学,2012.

[13]邵培仁,夏源.文化本土性特点、危机及其生态重建:以媒介地理学为分析视野[J].当代传播:汉文版,2012,(2):19-22.

[14]刘耀龙,刘静,段锦.地方旅游文化的本土认知性评价研究——以中华傅山园为例[J].旅游研究,2016,8(1):19-25.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2019)29-0082-03

收稿日期: 2019-09-03

基金项目: 商洛学院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项目“商洛市美丽乡村建设中本土文化价值呈现研究”(16SLWH07)

作者简介: 张红霞(1975-),女,陕西丹凤人,副教授,硕士,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田建华(1976-),男,陕西丹凤人,副教授,从事农村经济研究。

[责任编辑 陈 锐]

标签:;  ;  ;  ;  ;  

商洛市地方旅游文化的本土认知性评价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