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神经阻滞治疗药物选择的探讨论文_陆锋伟, 李立强

关于神经阻滞治疗药物选择的探讨论文_陆锋伟, 李立强

陆锋伟 李立强

(上海市东南医院骨科 200023)

【摘要】 神经阻滞是骨科临床上经常采用的疗法,使用的药物一般有局部麻醉药、糖皮质激素、维生素等,我科经过长期实践和跟踪随访,推荐使用布比卡因、地塞米松磷酸钠及维生素B12作为神经阻滞的首选用药。

【关键词】神经阻滞 布比卡因 地塞米松磷酸钠 维生素B12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8-0356-02

神经阻滞疗法可快速及有效的治疗各种软组织和神经疾患,最大程度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其药理作用是阻断神经痛感信号的传导,和通常意义上的神经阻滞麻醉有着完全不同的概念[1]。我院骨科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观察,对于神经阻滞疗法药物的配比有着比较客观的见解。

1.局部麻醉药

其作用如下:①阻断痛觉传导②切断恶性循环③改善血管微循环④消除炎症。较为常见的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普鲁卡因等。局部麻醉药的药理作用基本相似,但单从镇痛方面考虑的话应该优先选择长效的局麻药。我科最初使用的是较为短效的利多卡因,发现部分患者对于利多卡因药物的不敏感和药物时效极为短暂的现象,近些年则改为长效的布比卡因。

局麻药的浓度配比问题应尤其重视,鉴于该类药物最主要的是阻断传导痛觉的神经纤维。同时在阻滞治疗时还要保持阻滞区的运动功能,所以局麻药应采用最低阻滞浓度,是指在体外10分钟时间内阻滞特定神经全部传导的最低浓度,但是实际上影响药物渗透的因素众多。如果是神经阻滞麻醉,因为只有局部药物浓度高于最低阻滞浓度,才能确保感觉和运动神经完全被阻滞。相反神经阻滞疗法对于阻滞程度是以阻滞感觉神经的传导而尽量不阻滞运动神经为原则[2],我们进行颈、肩、胸、腰阻滞疗法时,配比使用低浓度的局麻药,如0.5%利多卡因或0.125%的布比卡因,即稀释四倍或者以上使用,行上肢、下肢和骶管阻滞时应该采用更低的浓度,0.2%利多卡因或者0.05%布比卡因既能缓解疼痛症状,又能维持躯体功能,可有效避免出现心跳异常、眩晕等情况、保证患者的安全和下肢的运动功能。

关于局麻药的用量问题,尤其是多点阻滞时都不应超过各药的规定剂量,避免造成局麻药中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药典中提示利多卡因骶管使用≤300mg,外周神经阻滞≤300mg,布比卡因骶管≤75mg,外周神经阻滞≤200mg,虽然实际使用中远远未达到该上限,但还应格外重视患者的体重,年龄因素的影响,另外同一个患者每次应使用相同的局麻药,避免两种以上的药物混用导致不良后果。

2.糖皮质激素

主要作用如下:①有效抑制炎性致痛因子的生成②减轻炎性渗出,减少肿胀消除疼痛③针对免疫系统缺陷导致的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临床常用的几种糖皮质激素为曲安奈德、复方倍他米松及地塞米松磷酸钠等,值得引起重视的是长期大剂量使用该类药物有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症及激素并发的不良反应,所以应依照尽量在病灶局部用药的原则,严格把握好适应症。

复方倍他米松(得宝松)此药是一种复方糖皮质激素,含有倍他米松磷酸钠2.0 mg和二丙酸倍他米松2.0 mg,多点注射总数不超过6支。该药微晶体颗粒细腻,大小均匀,吸收完全,局部刺激小,注射部位无不适感,不良反应少。

曲安奈德(去炎舒松)药品属于混悬液,应当摇均匀后成为乳白色液体使用,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单次用量10mg,多点注射不超过20mg。药物为短效制剂,颗粒较大,在软组织内吸收困难,容易形成残渣。另外注药部位大约有15%的患者出现二次反应痛。

地塞米松磷酸钠 其抗炎效果不错,起效较快,对组织无明显刺激性,作用时间稍短。通常每次用量均为5~10 mg。

我科以上三种药物均尝试过,考虑到进行周围神经阻滞时存在将药物注射进入神经鞘膜内的可能,而唯有地塞米松磷酸钠可以在周围神经上注射,而其它糖皮质激素均不行,因为这些激素与其它药物混合后pH值改变,会对周围神经组织产生损伤,客观评价地塞米松磷酸钠>曲安奈德>德宝松。

很多医院都建议患者每周或者隔周进行再次、多次注射,甚至于长期注射糖皮质激素,笔者反复思考仍然费解,我科在同一部位进行单次正确的阻滞后至少数月间该部位无需再次治疗,遵医嘱进行锻炼者可维持长达数年甚至更长时间。

3.B族维生素

此类药物具有增加营养,促使神经、肌肉、肌腱及韧带等软组织恢复正常的功能的效果,其代表为维生素B12。多年的临床及动物实验已经证明了用维生素B12等能明显降低患者疼痛的程度,对神经系统疾患有积极的治疗意义,而且对机械性痛觉过敏和正常的痛觉无影响。我科曾经单用维生素B12在神经干痛点进行注射治疗患者症状亦有明显改善,因而其也是阻滞疗法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药物。

4.其它药物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硬膜外的神经阻滞疗法中新发现的一类药物前列腺素E1(凯时),主要成份为前列腺素E1,可扩张小血管,利于病变局部微循环的改善,还可降低局部组织NO的含量,其对于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疗效优于目前常规使用的阻滞混合液,但是在周围神经阻滞中却不适合。

神经阻滞液配方应该有理论依据,并且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相辅佐,混合阻滞液pH值的改变对周围神经组织存在损伤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另外有些被证明在骶管或者周围神经阻滞中无效的药物应该避免使用,尤其是中成药和活血药等,非但不能起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还可能伴随着意想不到的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参考文献】

[1].孟庆云.硬膜外和周围神经阻滞疗法的用药问题.实用疼痛学杂志,2008.4(3):165-168.

[2].贺柏林,穆娅玲,张宏.神经阻滞疗法.药物与临床,2003. 18(4): 28-32.

论文作者:陆锋伟, 李立强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

标签:;  ;  ;  ;  ;  ;  ;  ;  

关于神经阻滞治疗药物选择的探讨论文_陆锋伟, 李立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