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研究生考试热”的调查与分析_考研论文

大学生“研究生考试热”的调查与分析_考研论文

对大学生“考研热”的调查与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近几年出现了“考研热”。“考研热”的出现,既表明了社会对知识和人才的日益重视,也表明了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正向高层次迈进。据统计,近几年,应届毕业生中报考的人数大约在一半左右,有的学校、院系甚至高达80%以上。在如此庞大的考研队伍中,其心态和目的是多种多样、十分复杂的,通过调查与分析,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学术型 这类考生考研是出于对专业的热爱和对学术研究的兴趣。他们酷爱所学、所考专业,希望通过考研能在本专业继续深造和提高,并立志以后从事该学科的学术研究工作,并把它当作立业的基础和目标。这类考生把考研、成才与事业联系起来,把个人的成都愿望融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中,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提高型 这类考生考研目的是为获得雄厚的竞争资本,希望以更高的文凭来谋求更好的工作。这主要表现在金融、经济法、工商管理、计算机、外语等一些热门专业方面。虽然这些专业实用性强,分配就业形势相对较好,但是,他们认为,全国每年毕业的本科生有70多万,已形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况且社会上的各种培训班、速成班铺天盖地。为了能在时代的潮流中站稳脚跟,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抓住机会进一步深造提高是十分必要的。

趋热型 这类考生在文史哲长线专业、纯理论性的自然科学专业以及师范院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许多人认识到,考研具有改变个人命运的功能,而自己所学专业理论性强、实用性差,就业受到许多限制;而有些应届生则是不喜欢以前盲目选择的专业,于是借考研之机重新选择专业或受教育后重新选择工作,便纷纷“弃暗投明”,转报热门专业,以求“先苦后甜,苦尽甘来”。况且这样对前途也作了两手准备,因为考研是在大学四年级寒假进行,那时的毕业分配还没有眉目,如果考取了研究生,那令人头痛的毕业分配就可以“三年后缓期执行”,即使考不上,那也是一种拚搏的体验和一次选择机会。所以考研之机不可错过。

从众型 应届生中有些人考研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本人从内心也不愿报考,但是看到周围考研的同学整天没日没夜的苦学,自己想学又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充足的动力,紧张不起来,学不下去,心里时常有一种害怕落伍的感受。受坚定的考研者的感染、影响和带动,这些人便自觉不自觉地加入到考研队伍中来,不求金榜题名,但愿不虚度光阴,潇洒地“考”一回。另外还有小部分考生,则是由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很无奈地被“逼”到考研路上,以满足家长的要求和期望。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各类考生动机虽各不相同,但不管考研者抱有什么样的心态,主观出于什么目的,在客观上都适应了社会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完善自己、实现个人成才愿望的同时提高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层次,有力地促进了校风、学风的好转。

为何逐年升温、久热不衰呢?笔者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社会发展和大学生成才的需要。

当今时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级专门人才,不提高水平,没有真才实学,就会落伍,甚至会被淘汰。正是基于这样的分析和认识,大学生成才的愿望又一次被唤醒,新一轮“读书成才热”兴起。他们或是为了施展才华,或是迫于就业压力,主动调整努力方向,考研便成为首选的成才和途径之一。从客观方面看,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呼唤和大学生渴望成才的要求,是“考研热”出现的时代条件;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是促使大学毕业生直接大批报考的最现实的原因。

第二,高学历热的刺激。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社会对知识的人才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科学技术的地位越来越高,知识的价值越来越大。在目前我国仍是求职、工资、待遇都看学历的社会大环境中,学子们把获得高文凭看得十分重要,没有高学历,要想在大城市立足生存、得到重视、获得发展是很困难的。从总体上看,考研者认为本科生已经没有竞争力了,有人甚至得出这样一个公式:大学毕业≈待业或下岗,于是便试图通过研究生的学习,成为拥有高学历、富含高知识、占据高层次的成功人才,以便在未来社会及跨世纪各项竞争中,占有充分的优势。

第三,研究生的地位、待遇相对提高。

由于政策的调整,研究生的助学金有所提高,基本上能解决吃饭问题,再加上可以争取专业奖学金,利用课余时间搞点勤工助学活动,使经济困难得到缓解,三年相对清贫而艰苦的读研岁月就不再是考研者的“拦路虎”。

但是,“考研热”却是“让人欢喜让人忧”。我们在肯定、支持这股热潮的同时,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热中之“冷”、喜中之“忧”:许多大学生为了考研,真可谓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研’书”。书,非与考研有关的不读;事,非与考研有益的不做,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到外语、政治和几门考试专业课所指定的参考书上,对于其他知识,哪怕是本专业的,只要不是所报考专业划定的范围和内容,一律视而不见,至于书本以外的其他事情,则更是认为没有必要、多此一举。“其他丢掉终不悔,为‘研’消得人憔悴。”便是考研学生心态的真实写照,这样直接影响到本科阶段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造成了消极后果:大学生淡化了基本功意识,忽视了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重新回到了应试教育的老路上去。他们为了考研而经常旷课,等于拆了东墙补西墙,即使考上了又怎能深造?并且每年大部分的考研学生榜上无名,最后只能踏上工作岗位。大学基础课、专业课不扎实,又如何能胜任工作?同时,也给整个管理工作造成很多麻烦。考研学生的所作所为不同程度地违背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上课迟到、早退甚至逃课现象严重,课堂中“一心二用”、心不在焉,政治学习和集体活动不愿参加,值日生不愿做,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凡是不愿做的事就以考研作挡箭牌,甚至成为“特殊公民”,干扰了正常的学习、管理秩序。有的甚至偏离了成才的方向。打着考研的旗号,竟不顾后果地发展到撕书、偷书,这不仅严重违反了馆规校纪,也使大学生的人格品位和道德素质大打折扣,在学生中造成了不良影响。

由于知识面过分狭窄,专业基础薄弱,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道德修养被忽视,不管考研是否成功,都会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根基不牢,底气不足,难有建树。这与当前整个教育体制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趋势是背道而驰的。这些从中学应试教育中“考”出来的大学生,又在变相的大学素质教育机制下“试”出来的研究生“人才”,其知识既不专也不博,基础不扎实,素质不全面,更谈不上综合运用、融会贯通、开拓创造的能力了。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院系和专业教师反映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或设计)的质量大面积、大幅度滑坡,甚至有的考取北大、人大等名校研究生的学生,其论文字不成句,句不成篇,更谈不上深刻的内容和严密的逻辑。这种畸形成长的人才相当一部分将成为文凭与水平不相符、知识与文明不同步的“夹生人才”。

我们应当透过“考研热”,认真分析大学生考研动机、成才意识和备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继续推进和深化高校教育体制、教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同时要强化对考研学生的成才观教育和舆论政策导向作用,既大力扶持和鼓励,又严格要求和管理,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走又红又专的考研成才之路,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更多的优秀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

标签:;  ;  ;  ;  ;  ;  ;  ;  

大学生“研究生考试热”的调查与分析_考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