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2018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状况论文

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2018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状况

2019年5月31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京发布2018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状况。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从四个方面做了介绍。

2018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取得重大进展,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成果丰硕,语言资源科学保护工作成效显著,语言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语言文化传承传播产生广泛影响,语言教育事业有力推进,语言文字监管督查及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2018年,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背景下,中国语言生活与时俱进,继续朝着开放多元、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语言资源保护、语言扶贫、语言智能成为语言生活中的热门话题。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切入点,语言扶贫攻坚战已经全面打响;粤港澳大湾区的政务网站语言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新词新语持续产生,最古老的文字用最新的表现手段出现在语言生活中,汉语音译词走向海外;新文化村、大都市中“城中村”的语言景观,及“洋留守儿童”的语言问题进入视野。

首先,完善集成电路产业的风险投资机制:一方面,由国家在技术创新初期投入一定比例的种子基金,建立风险投资基金,通过风险投资机构以股份的形式向社会公开募集;另一方面,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吸引国外风险投资基金尤其是跨国公司投资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同时,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成立集成电路产业风险担保基金,为一些国家战略重点发展的技术项目提供部分的融资担保。

2018年,我国的语言政策研究聚焦问题探求规律、依托理论探讨对策,为国家发展和事业进步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取得重要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跨境语言等相关研究分析了语言与认同的紧密关系,对于通过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跨境语言生活管理、构建虚拟和现实空间的和谐语言生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语言与国家安全、语言学学科建设等研究聚焦国家安全中的语言问题、学科发展中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资政价值的学术思考。语言文字法治建设、语言服务等研究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务实视角,勾勒出融合管理、服务、建设于一体的语言治理体系的发展方向。中文国际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外译、部编语文教材等研究,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纵向传承与横向传播、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走进去”方面,既探讨了总体方略,也提出了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的建议。

“原来他们家祖上是豪门大户,家境富裕。这小伙子的曾祖也是个懂风水的贤士,为了福庇后人,特地命能工巧匠造了这么一批玉器镇宅。他老人家按照五行八卦之理将这数十件玉器分置在宅院各地,一时间风调雨顺,附近以他们老宅为中心,形成了现在的村子。后人把置于各处的玉器都给收集了起来,用箱子封好,和老人的遗物一起保存了起来,用来缅怀老人。”

面向世界看语言,透过语言看世界。2015~2016年的世界语言生活图景纷繁复杂。英国“脱欧”引发关于英语未来的讨论、网络反恐对语言安全价值的提升、国际移民带来的系列语言问题,成为世界媒体特别关注的语言生活现象。世界语言生活的主要特点为:促进语言文化多样性发展,成为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努力的目标;语言服务的内涵不断拓展,形式更加多样,服务对象的范围持续扩大,语言服务产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各国普遍重视语言与文化的国际传播,希望藉此提升国家软实力。日本、俄罗斯、德国、西班牙等国年度词语的评选已形成传统。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语言生活现象,为我国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借鉴。

反映上述四个方面发展状况的《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2019)》《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9)》《中国语言政策研究报告(2019)》《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9)》已于2019年5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标签:;  ;  ;  ;  ;  ;  ;  ;  

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2018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状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