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临床疗效分析及对日常生活语言质量的影响论文_何春英

湘乡市中医医院 湖南 湘乡 4114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临床效果及对其日常生活语言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60例为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西药和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基于对照组治疗方案与中医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比对照组70.00%高,日常生活语言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语言质量。

关键词:中风;运动性失语;中西医结合;效果;日常生活语言质量

目前,临床上用来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的方法与手段诸多,但起到的临床效果参差不齐,并对患者的病情改善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1]。本次研究中采用不同方案治疗纳入的60例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日常生活语言质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60例为对象,病情符合《脑血管疾病影像诊断》[2]中的诊断标准,通过影像学检查证实病情;排除具有消化性溃疡疾病史和肝肾功能障碍、心力衰竭以及临床资料不完善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9例和女性11例,年龄58-76岁、平均(65.96±5.05)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0例和女性10例,年龄56-74岁、平均(65.85±5.1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知晓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西药和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西药治疗:依据患者的病情给药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丁苯酞等药物治疗。语言康复训练:冰刺激疗法是把纱布缠在小木棒上并沾水,冰冻成冰棒后对患者的颜面部和发音器官肌肉、黏膜进行刺激,促使肌肉收缩,每次冰刺激治疗30min,每天治疗1次;指导患者训练口唇,让患者吹蜡烛、噘嘴和抿嘴、鼓腮等,单次训练15min,每天训练5次;指导患者进行软腭抬高训练,嘱患者长大口并用力叹气,同时发爆破音;指导患者把舌头往外伸,再进行各个方向的运动,单次运动12min,每天运动8次。

观察组西药和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同于对照组;针灸治疗:选择百会穴和头部语言区域的对应穴位,用1.5寸毫针针刺1寸;再选择玉液和金津穴用三棱针给患者针刺放血3滴;选天突穴用针灸针直刺0.3寸,顺着气管前缘和胸骨柄后边往下刺入1寸;选择足骨穴和足三里、丰隆以及风池等穴位,直刺1寸;针灸治疗期间每5min行1次提插捻转催针,针感到对应区域后留针30min。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失语症及其功能评分的变化,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语言质量。

1.4评价标准

根据《康复医学(第6版)》[3]中的标准判断疗效:治愈:失语症严重程度进步≥2级,功能评分提高≥90%;显效:失语症严重程度进步2级,功能评分提高60%-89%;有效:失语症严重程度进步1级,功能评分提高30%-59%;无效:失语症和功能评分改善均未达到上述治愈、显效或者有效的标准;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ABC)量表评价日常生活语言质量[4]。

1.5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卡方检验;统计学软件分析得P<0.05时,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总有效率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比对照组70.00%高,P<0.05;见表1

2.2日常生活语言质量

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语言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3讨论

运动性失语即表达性失语症,是中风患者常见后遗症的一种,主要是因为患者的脑组织产生器质性损伤,从而影响大脑语言功能及其相关区域,造成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常规西药治疗时,主要强调对患者脑部血液循环的改善,给药脱水降低颅内压和脑细胞营养,以及相应的对症治疗,并辅以相应的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但并不能深度调节患者的体内气机紊乱,对患者的失语症状改善作用欠佳。

中医理论认为运动性失语是因为患者体内各大脏腑功能和气机失调,机体呈气血两虚状,瘀血阻滞不通、脉络瘀滞而血随气逆行,导致患者产生不语、舌暗等症[5]。人的头部经络分布密集,针刺头部穴位后可起到良好的神志调理和畅通经气、扶正阳气等,并具有极佳的启迪脑窍和疏通经络的效果。针刺机体上的穴位可促进患者体内血液循环,调节大脑皮质的电活动,促使患者被损伤的脑组织血供恢复,改善患者体内气机,使其体内各大脏腑气机得到调节和改善,促使患者的失语症状得到更好的改善与恢复[6]。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对日常生活语言质量改善有着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谭玉婷,黄颖,秦莉花,等.中风失语症的中西医治疗现状[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02):176-177.

[2]饶明俐.脑血管疾病影像诊断[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91.

[3]黄晓琳,燕铁斌.康复医学(第6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37.

[4]李光辉,田立军,马艳玲,等.中风后失语的中医药治疗[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02):115-116.

[5]吴牵峰.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后运动性失语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05):152-153.

[6]林英健,胡金明.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失语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32(02):139-140.

论文作者:何春英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临床疗效分析及对日常生活语言质量的影响论文_何春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