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综合影响框架体系研究_评估报告论文

体育赛事综合影响框架体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框架论文,体育赛事论文,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7X(2011)01-0075-10

修订日期:2010-12-13

由于体育赛事具有聚集性、体验性、外部性和综合性等特征,且体育赛事还是一个较为复杂和系统的项目,它牵涉的关联主体多,筹备和举办的时间较长,需要动用举办地各种资源,对举办城市的诸多领域会产生众多影响,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纵观现有相关研究,还没有能够系统地说清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到底有哪些综合影响,基于此,本文拟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构建体育赛事综合影响的框架体系。

1 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及研究标的

1.1 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亦称为信息分析(information analysis),是一种具有量化特性的研究方法。这一方法的运用开始于18世纪的瑞典,自18世纪30年代,随着宣传分析和传播研究的发展而蔚然而兴。当前,内容分析法已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1.2 研究步骤

结合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中内容分析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环节:第一,搜集研究标的;第二,选择内容分析框架;第三,建立体育赛事评估内容分析表;第四,信度检验;第五,对相关资料实施内容分析;第六,统计处理;第七,结论并进行解释。

1.3 研究标的

根据资料来源与类型的不同,在本文的内容分析中,研究标的主要包括4种,分为两大类:第1类是体育赛事评估的学术文献,具体包括体育赛事评估的相关期刊文献、会议文献和其他学术文献3种类型,其中,期刊文献指在有刊号的英文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会议文献指在国外有关体育赛事管理的学术会议中发表的论文;其他学术文献指除上述两类之外的其他学术文献,主要是未公开发表的工作论文(Working Paper)。第2类是体育赛事评估报告,是指由咨询公司或研究机构从实际工作的角度,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某一具体赛事的各种影响进行衡量的报告。本文将分别对这两类研究标的进行内容分析,并对研究结果进行比较,最后经过汇总得到体育赛事综合影响的框架体系。

此外,关于研究标的问题还有两点需要说明:第一,本文的研究标的均为国外文献。这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由于国内关于体育赛事评估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文献不多,针对国内举办的赛事进行评估的文献更少;另一方面,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所产生的影响与体育赛事的性质密切相关,与举办地点的关系不大。因此,不对国内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并不影响内容分析法的效果。第二,从当前国外对体育赛事影响研究的情况看,绝大多数成果均在英文刊物发表或使用英文撰写,因此,本文的研究标的均为英文资料。

2 关于体育赛事综合影响内容分析表的设计

“体育赛事综合影响及其评估研究”一文中,笔者已经提出三重底线评估(TBL)作为体育赛事综合影响的评估框架的观点,因此,本文的内容分析表也是依据三重底线评估的框架进行设计。另外,考虑到多角度分析的要求,在学术文献的分析表中又加入了发表的年份和研究领域(经济影响、社会影响、环境影响、赛事评估、赛事管理、赛事旅游研究及其他7个类别)2个指标,在评估报告的分析表中则加入了评估对象(指被评估的赛事名称)、年份、评估领域(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环境、社会与环境、经济社会与环境7个类别)和评估类型(包括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估2个类别)4个指标。

3 信度检验

笔者选取了其中学术文献20篇文献,评估报告10篇,并分别于2008年6月8-15日及2008年8月12-20日对被选取的学术文献和评估报告进行了分析,并计算其信度。如果信度达到0.8以上,则继续对其他文献进行内容分析;如果信度达不到0.8以上,需要对研究进行重新设计。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内容分析法的信度为0.91和0.93,符合相关要求。

4 研究结果

4.1 学术文献内容分析的结果

4.1.1 基本情况

4.1.1.1 类型分布

在本文前面内容中,笔者已经指出本文被分析的学术文献分为3种类型,即期刊文献、会议论文和其他学术文献。这3种类型的学术文献共计227篇,其中,期刊文献103篇,占被分析学术文献总数的45.4%;会议论文28篇,占被分析学术文献总数的12.3%;其他学术文献96篇,占总数的42.3%。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比例关系只是对本文被分析的学术文献类型分布状况的一个客观描述,并无其他特殊涵义,而且从本质上看,不同文献类型的文章,其差异性也甚小。

4.1.1.2 时间分布

如图1所示,1992-2007年之间,有关体育赛事综合影响方面的文章总体呈增长趋势,这与2002年Hede等人的研究基本一致。他们的研究表明,1990-2001年期间,发表在学术期刊上有关体育赛事影响的论文不断增长[4]。从图1中可以看出,本文的被分析学术文献中,2000年、2002年和2005年是文献量最多的3年,分别为27篇、34篇和43篇。这3个年份被分析的学术文献较多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被分析的3次学术会议分别在这3年举办,其中,2000年和2002年,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的体育赛事研究中心分别召开了两次主题为体育赛事的学术会议,而2005年第3届DeHaan旅游管理学术会议也以体育赛事为主题。此外,在被分析文献中,1998年是被分析文献量的一个分水岭,1998年之前,被分析的文献非常少,总共仅为7篇,只占总数的3%,这一方面可能与笔者搜集资料的途径相关,但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从1998年开始,发表体育赛事方面论文最多的期刊——“Event Managemen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正式出版,它的很多内容和主题都与体育赛事影响相关。=

4.1.1.3 研究领域

在对学术文献做内容分析时,本文根据当前体育赛事评估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本文关注的研究主题,对被分析学术文献的研究领域进行了划分,共分为7个研究领域,即经济影响、社会影响、环境影响、赛事管理、赛事评估、赛事旅游和其他。从图2可以看出,在被分析的学术文献中,研究内容为经济影响的学术文献最多,为65篇,占总数的28.6%;排在第2位的是研究体育赛事社会影响的学术文献,也达到了38篇,占被分析学术文献总数的16.7%。另一点值得说明的是,当前研究体育赛事环境影响的学术论文很少,在被分析学术文献中,只有2篇文章以研究赛事环境影响为主题,这说明当前学者们对体育赛事的环境影响问题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4.1.2 体育赛事综合影响的确定

在对学术文献内容分析之后形成的体育赛事综合影响基本框架中,从指标个数的分布看,体育赛事经济影响方面共有11个指标,其中,正面影响指标6个,负面影响指标5个;赛事社会影响方面共有10个指标,其中,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指标各5个;环境影响共2个指标,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指标各1个。在这一框架中,体育赛事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指标的个数相当,环境影响的指标较少,说明体育赛事与举办地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关系较为密切,对举办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也较明显,学者们较为关注。另外,从指标出现的频次看,体育赛事经济影响方面的指标出现的频次最高,共有776次,占据了绝对的比重,且经济方面的正面影响指标出现的频次(704次)要远远大于其负面影响(72次);社会影响类的指标次之,也出现了250次,说明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开始关注体育赛事社会影响评估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对举办地居民影响方面的研究。但结果也显示,体育赛事的环境影响方面目前涉及的学术研究还很少,总共出现了38次,仍是学者们研究的一个盲点。

4.2 评估报告内容分析的结果

当然,在体育赛事综合影响评估领域除了学术文献之外,还有很多由咨询公司或政府相关部门出具的体育赛事评估报告。相对于体育赛事的评估报告来说,赛事评估方面的学术文献虽然也有部分涉及具体赛事的评估,但毕竟不是在实际进行一个赛事的评估工作。因此,为了能够获取在实际的体育赛事评估中所包括的赛事影响指标,有必要对具体的赛事评估报告进行分析。本文将对搜集到的60篇体育赛事评估报告从赛事举办时间、赛事评估领域、赛事评估类型、赛事综合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炼出赛事评估报告中所涉及的体育赛事综合影响的具体指标。

4.2.1 赛事举办时间分布

如图3所示,在被分析的评估报告中,2002年、2005年是举办体育赛事最多的2年,分别为8场(13.3%)和7场(11.7%),另外,2003年、2006年和2012年举办的体育赛事场数相同,均为6场(10%),排在第3位。至于2002年、2003年、2005年、2006年4个年度体育赛事较多的主要原因可能与2001年加拿大体育主管部门“Sport Canada”推出“国际体育赛事申办计划”(Policy for Hosting International Sport Events)有关。根据该计划的要求,凡是得到“Sport Canada”资助的体育赛事必须要由加拿大体育旅游联盟进行体育赛事经济影响评估。为此,该组织还研究出了一套名为“体育旅游经济影响评估模型(STEAM)”的评估系统。在本文被分析的60篇赛事评估报告中,加拿大体育旅游联盟出具的体育赛事评估报告就占到了20%左右;此外,被分析的评估报告中2012年举办的赛事较多的主要原因是2012年将要举办奥运会,各个申办城市通常要进行奥运会给申办城市可能带来的综合影响方面的事前评估,而这些申办城市的评估报告很大一部分都在本文的分析范围之内。

4.2.2 赛事评估领域

从图4可以看出,所有的60篇评估报告都牵涉到了体育赛事经济影响方面的评估,其中,只评估体育赛事经济影响的报告就占据了绝对的比重,达到45篇,占评估报告总量的75%;牵涉到体育赛事社会影响方面评估的报告为15篇,占25%;而有关体育赛事环境影响评估的报告非常少,只有2篇。这一状况与学术文献分析中所体现的情况基本一致。这充分说明,体育赛事经济影响方面的评估理论相对比较成熟,且在国外发达国家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体育赛事社会影响方面的评估理论近年来也有所发展,并逐渐运用到具体赛事的评估中;体育赛事环境影响方面的评估理论相对滞后,实践中运用的也很少。

4.2.3 赛事评估类型

这里所指的赛事评估类型根据对具体赛事进行评估的时间是在赛事举办之前还是赛事举办之后,分为体育赛事的事前评估和体育赛事的事后评估2个类别。在被分析的60篇体育赛事的评估报告中,属于体育赛事事前评估的有16篇,占总数的26.7%;属于体育赛事事后评估的有44篇,占总数的73.3%。这一结果显示,在体育赛事评估的实践领域,事后评估仍是主流,这与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出台政策要求对所资助的体育赛事进行事后评估的实际不谋而合;此外,还可以看出,有关体育赛事事前评估的报告所占比重也不小,这说明,在进行体育赛事申办或举办决策时,政府和赛事组织者越来越趋于理性,而且决策过程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4.2.4 赛事综合影响

为了能够提炼出评估报告中所涉及的体育赛事的综合影响,采用了与学术文献分析时相同的方法,即通过阅读被分析的评估报告,找出评估报告中所提及的赛事影响指标。经过分析,共得到了48个体育赛事影响指标。但在这48个指标中,几乎所有赛事影响指标在学术文献中均有提及,但有所不同的是,学术文献中所提及的体育赛事影响更加宏观,而评估报告中的赛事影响则更具有操作性。例如,在学术文献中,体育赛事正面经济影响提及频次最多的是“对举办地宏观经济指标的积极影响”,而在评估报告中体育赛事正面经济影响提及频次最多的则是“对举办地GDP的积极贡献”。虽然“对举办地GDP的积极贡献”是“对举办地宏观经济指标的积极影响”的反映,但它更具有操作性。考虑到本文分析的需要,也按照前面处理学术文献时的方法,对所得到的48个体育赛事的影响指标进行了整理和归类,最终得出13个具体指标。

体育赛事正面的经济影响是评估报告中提及最多的,共有7个指标,占到所有13个赛事影响指标的53.8%。在体育赛事正面的经济影响中,对举办地GDP的积极贡献出现频次最多(45次),给举办地创造的就业机会排在第2位(38次),给举办地带来的新的消费出现频次排名第3位(34次)。需要说明的是,评估报告中出现的很多影响指标只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并不能完全代表赛事给举办地带来的某种影响。例如,虽然在评估报告中“对体育赛事相关产业的积极影响”也出现了25次,排在赛事正面经济影响的第4位,但这里所指的“对体育赛事相关产业的积极影响”只是赛事相关产业中的一部分,是当前可以衡量的部分。另外,体育赛事经济方面的负面影响,评估报告中只提及了“赛事运作成本高”(2次),说明当前体育赛事评估中对赛事经济方面的负面影响关注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体育赛事经济影响评估已经成为赛事组织者说服政府未来继续资助赛事或者论证政府资助赛事合理性的一个有效工具,因此,往往会夸大赛事对举办地正面的经济影响,而忽视其负面影响。就体育赛事的社会影响方面而言,评估报告中所提及的正、负方面的影响各两个,其中,“居民的自豪感”(8次)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5次)是评估报告中最为常用的两个正面的社会影响指标。与学术文献分析的情况相似,体育赛事环境影响在评估报告中使用的也很少,只有2篇评估报告对赛事的资源消耗进行了评估。此外,在评估报告中,哪一个体育赛事影响指标出现的频次越高,则对其评估的可操作性越强,评估方法也越完善。根据本文体育赛事评估报告分析的结果,可以很明显看出,体育赛事经济方面的正面影响指标占据了绝对比重,而社会和环境影响方面的指标涉及不多,这说明目前体育赛事经济方面的正面影响评估可操性相对较强,评估方法也较完善;而社会和环境方面影响的评估可操作性还不强,评估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总而言之,体育赛事评估报告中所涉及的赛事综合影响指标基本都包含在学术文献所提及的指标中,但个数要远少于学术文献中所提及的体育赛事影响指标。其原因主要是评估报告中涉及的体育赛事影响指标往往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而学术文献中涉及的体育赛事影响指标则不一定要具有操作性。此外,尽管很多学者一再呼吁运用一套较为科学的、统一的评估框架和体系来审视体育赛事,但在被分析的评估报告中,评估框架和体系不尽相同。除了橄榄球世界杯的评估报告外,几乎没有被分析对象按照三重底线评估框架,从经济、社会和环境3个纬度对体育赛事进行评估。

4.3 体育赛事综合影响框架体系

通过对学术文献和评估报告的内容分析,本文分别得到了两套关于体育赛事综合影响的基本框架(表5,简称框架一;表6,简称框架二)。在此基础上,要将这两个基本框架中所提及的赛事综合影响指标进行汇总,最终得到一个较为全面、完整的体育赛事综合影响框架体系。经过对这两套赛事综合影响基本框架进行分析发现,两套框架中所包含的赛事综合影响的指标基本相同。在框架一的13个指标中,有9个指标与框架二的指标几乎完全一致,另外4个指标,即“对举办地GDP的积极贡献”、“给举办地创造的就业机会”、“举办地居民收入增加”、“给举办地政府带来的税收收入”都是框架二中“对举办地宏观经济指标的积极影响”指标的下属指标。因此,将框架一和框架二中的所有指标进行汇总,并对此进行了初步分层,最终得到了体育赛事综合影响框架体系(表7)。在这一框架体系中,共有29个指标,其中,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13个。在16个二级指标中,体育赛事经济影响方面的指标最多,共10个;社会影响指标次之,共4个;环境影响指标最少,只有2个。

由于体育赛事具有复杂性、系统性以及利益相关者较多等特点,因此,体育赛事对举办地的综合影响非常复杂[2]。而从本文所得的体育赛事综合影响框架体系中可以看出,体育赛事综合影响的影响指标较多,涵盖了诸多领域,且不同指标对举办地的影响范围和时效都不尽相同,有力地证明了体育赛事综合影响复杂性的观点。

5 小结

本文搜集了国外有关体育赛事评估的资料,并进行了深入分析,从287篇有关体育赛事评估的资料中获取了体育赛事综合影响的框架体系。虽然国外其他一些学者为了评价体育赛事研究的总体状况,也对赛事的学术文献进行过分析,本文的分析更加具体,目标也更加明确;此外,本文还对具体的体育赛事评估报告进行了研究,弥补了当前对体育赛事评估实践分析不足的缺陷。

标签:;  ;  ;  

体育赛事综合影响框架体系研究_评估报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