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得到了广大工程设计人员的喜爱,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用于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中已经刻不容缓。本文将对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下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问题进行全面的剖析和探讨。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
1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对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的重要性
(1)合理改善城市环境: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在现代化的城市发展之中如何提升城市生态建设的质量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话题。海绵城市设计理念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是基于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于一体的理念,一经推出就得到了相关政府的密切关注.
(2)有效提升城市防洪防涝能力:海绵城市设计理念能够高效的提升城市防洪抗洪能力,减少积水对城市道路的破坏和对人们出行的困扰。该理论能够将雨水进行合理的收集,并且利用合理的规划优势为城市提供更加丰富的水资源。
2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探讨分析
2.1 路基的排水设计
为了提升城市给排水设计的实际效果,需要在对城市市政道路设计之前先对道路的路基进行合理的设计,然后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最后根据具体情况和不同区域路段的要求对该方案进行合理化的调整。如果市政道路的路基透水性不强,需要采取措施提升路基的排水性能,例如使用换填技术对路基进行处理。此外,不能够仅考虑路基的排水性能而忽视路基的稳定性,还需要使用夯实、碾压等方式对路基进行处理。
2.2人行道设计
人行道是非常重要的市政工程道路中的一环,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捷,也是市政工程发挥城市功能的重要表现。所以在人行道的设计上采用海绵城市理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过去的市政工程往往采用不透水路面进行施工,于是雨天就不可避免导致积水或湿滑的情况,对行人出行的安全性产生影响。在海绵城市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的材料就要选择透水性材料进行铺装,确保下雨时雨水能够及时地通过这些功能性材料渗入到地下,不会造成积水,同时及时调节了人行道路面的湿度和温度,确保地下水源得到更好的补充。如果受到其他条件限制而无法确保市政工程当地的土壤环境具备较好的透水性,那么还可以在基层的位置设置排水管,并将坡度纵向控制不超过2.5%,横向坡度范围在1%~2%之间,也能很好地实现有效排水功能。
2.3车行道设计
在市政工程的建设中,尤其是市政道路的排水设计必须加以重视的是车行道的设计。当前很多城市的市政道路工程车行道采用的主要是非透水性路面,这种路面比较容易产生积水,严重的还会阻碍地下水提供的补给,出现热岛效应。在车行道的设计工作中融合海绵城市理念,那么就应改用透水性路面来达到减少径流量和回补地下水的目的。在实际的设计与施工工作中,车行道的上层还要铺设透水沥青混凝土,中间层与下层则尽可能使用到非透水性的材料,预防因为雨水量较大对严重入侵路基而形成对市政工程的破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使用了透水性路面及其他非透水性的材料以后,雨水和路面进行直接接触期间就能沿着横坡直接排放到道路的盲沟当中,随后进入检查井或是绿化带,实现对雨水的及时排出和循环利用。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在于坡度设置上,必须将坡度的纵向控制在0.3%~6%的范围内,而横向控制在为1%~1.5%的范围。
2.4 绿化带设计分析
在海绵城市理念指导下市政工程的绿化带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发挥对雨水的过滤作用。城市市政工程在雨季中会有大量的雨水落到地面,要对这些雨水进行循环利用,就必须做好相应的过滤工作,确保其清洁度。那么在进行设计时可以通过铺设植土及设置砾石层的方式实现,并安装好渗透管,这样设计并施工后一旦出现了大量的降雨,雨水在得到过滤后才能渗透到地下,于是满足地层自然水体的补给目标;发挥对雨水的收集效果。由于应用的工程材料具有很好的透水性,那么雨水渗透到地下以后,就能通过地表径流使其汇集为绿化带的雨水,通常情况下绿化带处于市政工程道路的下方约18cm位置,那么设计时就可以调控雨水口的均匀分布,确保雨水的汇集能够正好流向绿化带植土与市政工程的道路地面之间;缓解排水量,发挥蓄水能力。设计人员在进行绿化带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其地形以及结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设置导流系统,让市政工程处于较强降雨中时其水流入地更具层次性。另外还要充分考虑到雨水口位置等问题,在具体的位置上设置明沟,发挥沉淀雨水的功效,并在两边设置水沟渠,发挥配水的功效,以便在工程建成投入应用后雨水能够有效排放到绿化带当中,不影响城市便捷功能的发挥;发挥排放的功效。设计人员要通过设置溢流系统的方式实现,确保雨水及排水管道形成相通的形式,那么进入到丰富降水的季节后,一旦遇到雨水口无法承载大量雨水渗入等问题时,一些地势相对较低的绿地就会暂时性地将多余的雨水进行储存,随后通过溢流系统将其收集进入管网当中,将多余的降水进行排出。
2.5 附属设施设计分析
市政道路附属设施设计有:路肩边沟设计、路缘石设计等。在对路肩边沟设计时不得使用混凝土材料,应使用植草沟。植草沟能够在增加美观性、降低堵塞几率的前提下通过植被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净化。
3 结语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需要对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给予重视。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理念是一个符合生态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发展理念,基于该理念进行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能够大幅度提升城市雨水的排放能力,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张钦鑫.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8(18):119-120.
[2]李春涛.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36):13.
[3]宋旭升,王辉霞.“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36(07):128-130.
[4]刘国良.论“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8,25(05):115-116.
[5]张富敏,王卓诚.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9):266-267.
论文作者:杜斌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0
标签: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雨水论文; 透水性论文; 市政工程论文; 给排水论文; 路基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