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两种外贸发展战略的再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再认论文,两种论文,发展战略论文,导向论文,外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03)09-0032-04
改革开放以来,有比较优势说、要素禀赋说、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等国际贸易理论和亚洲“四小龙”借外向型经济迅速崛起的诱导下,我国长期以来推行了“出口导向型”的外贸发展战略,不遗余力地推行以出口创汇为主要目标的对外贸易政策。虽然,这种外贸战略的实施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战略也有其自身的弊端和适用范围。我国应立足于国内需求,降低对外依存度,实施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外贸战略。
一、对出口导向型战略的利弊分析
“出口导向型”外贸发展模式有时又被称为“出口替代型”模式,其核心思想是使本国的工业生产面向世界市场,并以制成品的出口代替初级产品的出口。该战略是根据国际比较利益的原则,通过扩大其有比较利益的产品的出口,以改善本国资源的配置,从中获得贸易利益和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这种以出口鼓励作为经济动力的发展模式,将本国产品置于国际竞争的环境中,其优点是比较显著的。以这种方式发展的国家,大都取得了实绩优良的高速经济增长,这一事实成功地推翻了传统的工业发展只能通过进口替代来实施的观点。
在一个资金、技术缺乏,市场狭小和大部分人从事农业的不发达经济中,选择出口导向型战略:可以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并与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劳动力资源相结合,生产并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以缓解一国的外汇压力;可以在国际分工中节约劳动,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在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获取因分工而产生的规模经济效益;可以通过对外贸易,互通有无,使本国居民享受到更多的经济福利,提高其生活水平;可以通过外部市场的开拓,带动国内相关产业和部门的发展,不仅为国内的剩余产品或闲置生产资源找到了出路,还扩大了就业量,等等。
实施外向型经济的上述种种优越性,基本上已为人们所共识。但是,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也具有特殊的适用性及其局限性:
首先,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对于大国和小国的作用是不同的。一般而言,小国因地域狭小,人口总量不大,市场容量较小,如采取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扩大外贸出口,就可以使其产品生产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取得较大的规模经济效益;另外,小国的失业劳动力、剩余产品、闲置生产资源的数量相对于大国而言都比较小,只要出口达到一定规模,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而大国则不然,其庞大的国内市场足以支撑任何一种产品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如美国,中国等大国,其国内供给满足其国内需求的程度较高,无需过分依赖于国外的市场需求;其次,相对于小国而言,大国面临数额巨大的失业劳动力、剩余产品等问题,即使有较大的出口增长,也只能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解决问题。
其次,依赖大量出口来推动本国经济发展,会增加本国经济的对外依赖性,从而丧失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一味地将出口作为经济的发展动力的话,最终可能会降低甚至丧失本国经济自我发展能力和抵御外部冲击的“免疫力”,从而更易受到外部市场的摆布,这对一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特别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危害性是很大而且显而易见的:首先,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的水平受制于其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这决定了即使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实行了全面的对外开放,其水平和层次也不会很高,这必然会降低其在开放中所能获取的比较利益;其次,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中处于非常不平等的地位,不平等的贸易地位将使之获利较少甚至无法获利,并且其贸易条件将不断恶化,从而使这些国家在对外开放中陷入比较利益的陷阱而无力逃脱;再其次,出口导向型战略的实施,容易使许多跨国公司介入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替代活动”中,很容易使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所有权、销售权和管理权落入其强有力的控制之中,这非常不利于发展中国家战略性产业的成长和起飞,并可能在发展中国家对一些跨国公司失去控制力的情况下,危及这些国家的经济安全。
第三、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的作用受到市场发展的制约。亚洲一些国家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并取得较大成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一些国家所奉行的出口导向型,是以国外市场的需求,主要又是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为重点的。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正值西方产业结构调整的高潮,西方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使得一些传统产业逐步退出其市场,这时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将大量传统产业打入发达国家市场,正好适应了其市场上传统产品不足,需要填补的要求;另外,20世纪80年代之前实行出口导向型战略的国家较少,传统产业的市场还未饱和,因此,相对于没有实施该战略的国家而言,少数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的国家,就很容易从相对较大容易的传统产品市场获益。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的国家增多,并加入传统产品的生产行列,这时,所有实施该战略的国家就不仅要面临来自发达国家具有更高生产效率对手的竞争,还面临来自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竞争,这就使得其出口增长下降成为必然,并且在竞争中,发展中国家为了赢得并不丰富的市场,可能会形成一种恶性的价格竞争,结果只会恶化其出口结构,进一步降低其比较利益,这最终是不利于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的。此外,发达国家还实行种种贸易保护措施,致使发展中国家的优势产品很难打进国际市场,即使进入,也会因发达国家各种名义的贸易保护措施而丧失其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假如为促进出口,一国的出口补贴力度太大的话,又会加重发展中国家的财政负担,出现企业受益而国家损失的局面。
最后,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在一定情况下可能会强化落后经济的“二元化”特征。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会改变出口国的区域经济结构,结构可能会朝不同的方向变化。发展中国家实施出口替代的一个出发点,本身是想借用“国际经济大循环”,通过国际市场的转换机制,纠正和消除落后经济中的“二元结构”的偏差,以实现经济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但如果该战略的实施导致区域经济差距扩大而不是缩小时,贫富分配不均出现两极分化时,反而会使该战略的实施结果违背其初衷走向反面,强化落后经济的“二元化”特征。对于发展中大国而言,其在实施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除了其总体收益小于小国的情况外,因其国土面积广,人口众多,外贸出口的带动效应往往直接作用于一部分发达地区和人口,很难全面波及各个地区,这些发达地区通常在一国外贸出口中占据较大的比重,出口竞争力较强,外贸出口得利较多,而落后地区得利较少,这样就有可能违背发展中国家实施该战略的初衷,出现强化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的负效应。而对于小国,因其特殊的国情,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得利较大,而且外贸出口的效应对其全国的辐射较全面,对其各地区的经济整体带动效应比较强,这样,就更有利于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和收入差距,从而弱化其经济的“二元化”特征。
二、对进口替代战略的利弊分析
“进口替代”是指发展中国家通过发展某些工业制成品的生产,以替代过去的对这些制成品的进口,即通常所说的国产化。这种战略同发展中国家保护具有战略意义的幼稚工业和实现工业化的发展战略的政策是一致的,它对于改变发展中国家对国外市场的过度依赖性,拉动发展中国家的国内需求,改善发展中国家的外贸结构和外贸条件,促进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进口替代战略将有助于刺激国内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国外需求,常常被认为是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国内需求的比例一般应占到一国总需求的75%以上。而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的一个特点就在于,它是借助某种程度的国家干预和保护,利用本国资源从事在国内具有较大需求的工业制成品的生产。一旦实施该战略,就意味大规模的国内生产和投资行为的开始,这将对国内的投资需求产生极大的刺激作用;而一旦实现了成功的替代,就意味着将实现由过去对国外市场同类产品的大量需求向对国内市场大规模需求的转变,这对于开拓国内市场并刺激国内消费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进口替代战略将为本国发展战略产业和实现工业化创造必备条件。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垂直贸易关系来看,要求发展中国家必须致力于改善进出口结构,这必须通过先实现原有劣势工业部门的发展,来替代大多数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因此,通过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可以在不断的学习和借鉴过程中,为本国培育大量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人才,逐渐促进国内工业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实现某些产品的自给自足,并且在摆脱对同类产品过度进口的同时,减少外汇支出,积累国内建设资金,可以进一步发展国内的战略产业,并转而出口创汇。
最后,进口替代战略将有助于提高一国的对外贸易水平。通过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国内市场的开拓,降低对外部经济的依赖性,为参与全球化竞争的企业提供稳固的国内保障,并且,随着国内企业的成长,有助于提高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改善一国的对外贸易的结构和条件,提高一国的对外开放水平。因为国内需求的不同是两国贸易的条件之一,一国往往会出口那些在国内有较大需求的产品,这些产品恰恰是一国进口替代的对象。企业一般对国内的市场机会及与它们最为接近的消费者的需求较敏感,当日趋理性的消费者发现产品问题或需求水平提高时,就会促使企业迫于压力不断改进和创新,当其产品的不断改进被国内消费者最终接受时,其成本就会下降而国际竞争力会上升。因此,那些国内需求增长较快的产品,会促进厂商不断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由上分析可见,进口替代战略是增强发展中国家经济内循环质量的关键。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虽然自由贸易的呼声很高,许多人认为,以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政策可能刺激经济增长,因为贸易不仅引进了资金和技术,还引进了竞争,从而刺激国内厂商全面提高竞争力,但是,从经济上取得成功的国家的经验来看,有两条是很重要的:一是刺激经济增长的一些根本因素,如高投资,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人力资源的开发等;二是制定适合国情的经济政策。在世界上,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完全凭借对外开放而实现经济起飞,而且,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可变和不确定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取决于许多因素,既包括内部情况,也包括外界因素。
但实施进口替代战略也具有显而易见的弊端:对国内市场的保护,在某种程度上会产生保护落后、抑制竞争的不良后果,这既不利于提高本国工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又不利于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另外,面对一些先进技术、设备的大规模进口,会使替代成本过高,导致进口替代品的价格居高不下,最终损害消费利益,对替代产业投入品的进口使得替代工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减弱,反而会延缓工业化进程。
三、对我国外贸发展战略定位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出口的大幅增长对我国经济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是,这种全面外向型经济的负面效应也正逐渐显现出来。
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GDP)不断加深。20世纪的整个90年代,我国的外贸依存度都在30%以上,在1994年该值达到了43.6%的历史最高峰值,即使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的1997年,这一比率仍高达36.6%。外贸依存度太高,导致了我国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性增强,经济增长极易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在危机爆发之后,我国的外贸出口大幅下滑,但经济增长之所以没有出现大幅度的下滑,是由于我国具有庞大的国内市场支撑,也就是说,是依靠国内需求的启动,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出口下降的负面影响。另外,受国际市场有限性和各国贸易保护的影响,我国一些行业和产品的出口受到很大限制,而发达国家对我国频繁的反倾销行动也使我国外贸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对外贸易使得我国经济“二元化”特征进一步得到强化。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基础雄厚,生产工艺先进,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水平较高,劳动力素质较好,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市场经济发育程度较高,并且改革开放以来享受了国家赋予的诸多优惠政策,这决定了东部吸收外部利益的能力较强,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则接受外部辐射的能力较差,这样,对外贸易在促进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加速发展的同时,势必进一步拉大东部与中西部的经济差距和居民贫富差距,而出口导向型战略所强调的对制成品的生产和出口,也将进一步强化东、中、西部在区域分工和交换中的不平等地位,这样,对外贸易并没有真正达到事先预想的消除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目的,我国原有的区域不平衡性加剧,“二元化”特征强化。
纵观历史,几乎没有哪一个大国实施全面的对外贸易战略,更没有哪一个发展中大国因全面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而获得成功的经济发展,即使是人们所公认的因外向型经济而获得经济发展奇迹的HPAES这样的典型范例,共成功似乎也不能简单归因于“外向型”贸易政策。事实上,外贸政策只是其整个经济发展中的一部分,HPAES除了其高贸易比率外,其它方面也是很突出的,如综合的、高层次的产业干预主义(如关税,进口限制,出口补贴,低息贷款和政府支持R&D等),极高的储蓄率对高投资率的支持,对公共教育的重视和巨额投资等,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这些国家无一不是发展中小国或地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展中小国或地区可以在经济发展初期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当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转向实施全面的出口替代战略,而实施进口替代,立足于国内需求则应是发展中大国的长期战略选择。实践也表明,无论是欠发达或是发达经济大国,其经济的内向型成分相对较高,其对外依存度仅仅处于中下水平,以发达国家为例,其对外贸易在其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出口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比重较高,其人均外贸额很高,但其外贸依存度并不高,象美国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其外贸依存度也很少超过30%,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国内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其国内供给满足国内需求的程度较高。因此大国因其固有的特征,经济发展应根本立足于其庞大的国内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推行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而不宜过分依赖外部市场,全面推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资源自给率较高,人口众多,国内无论是现实的或是潜在的市场容量都极大,具备非常典型的大国经济的特征,而且,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还比较低下,还远未实现经济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从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践来看,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将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方针,采取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正是我国成功抵御金融危机冲击,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情况下促使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从长期来看,我国应立足于国内需求,实施“进口替代”为主的发展战略。但如前所述,进口替代战略也有其弊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和激烈的全球竞争,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关起门来搞建设,而应积极稳妥地推进对外开放进程,融入国际经济的大循环,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全球背景下,我国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将是一个必然选择。
因而,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型两种战略各自的利弊,应立足于国内需求,降低对外依存度,充分发挥两种战略的优点,实施以“进口替代”为主和积极稳妥的“出口导向”相结合的兼收并蓄的外贸战略。但要注意的是,实施进口替代战略,降低对外依存度并不是否认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性并拒绝开放,其目的在于练好内功,提高自身经济发展的质量,努力消除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不确定因素,唯其如此,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动态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进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而高质量的对外开放,又可以通过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高经济内部循环的质量,并通过内外经济的相互作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收稿日期:2003-04-10
标签:进口替代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国内经济论文; 战略实施论文; 发展中国家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市场战略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