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林黛玉消极性格形成的因素论文_刘亚平

影响林黛玉消极性格形成的因素论文_刘亚平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 户县 710302

摘要:林黛玉以其独特的性格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她的性格有许多当代人认为的消极因素,是大家不太喜欢的。林黛玉消极性格的形成与她的体弱多病、家道中落、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遭遇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林黛玉;消极性格;影响因素

性格是指人的性情品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形成的因素很复杂,是以基因遗传为基础,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与个体的经历、阅历密切相关。深入人心的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复杂性格就是在她的复杂的经历中形成的。

林黛玉的性格是复杂的,也是历来争议较大的。从小说中我们知道林如海“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可见黛玉小时候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虽然天生体弱、并不活泼,但是她“聪明清秀”、懂事乖巧、惹人疼爱。后来林黛玉性格变得比较复杂,有了更多的多愁善感、敏感多疑、孤傲自卑、言语尖刻等消极性格特点,但依然细心谨慎、聪明懂事。大家喜欢林黛玉的聪慧、娇美,又觉得她性格中有那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姑且叫它消极性格因素,这些消极因素不是先天生就的,是在她经历了家道中落、父母双亡、寄人篱下之后,逐渐形成的。

首先,自身的体弱多病埋下了好静、易伤感、消极的性格种子。

研究表明:正常儿童的身体体格与个性特征存在着小的但有意义的相关。黛玉小时候身体“极怯弱”,在黛玉进贾府后,众人见她身体虚弱,关心询问,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由此可见她从小身体就很弱,身体的健康状况不佳。正是由于身体上的先天怯弱,黛玉喜静不喜动、喜散不喜聚、多愁善感,对事物的反应比较消极。黛玉常用诗词来宣泄自已的情绪,她所写的多是些像“冷月葬花魂”的哀伤的诗句,想到的往往是死、老、分散、衰败。这些埋下了其性格中“消极”的种子。

其次,家道中落使黛玉敏感、自卑。

家庭是性格最初形成的重要环境。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也影响着个体性格的形成。如在一个富裕环境中长大的人来说,可能性格中就比较有优越感,而家庭的衰落就可能给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带来自卑感。薛家、史家与贾家门当户对,都是四大家族之一,三家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都旗鼓相当。薛宝钗和史湘云均自我感觉与贾家诸人都是平等的,她们可以很自然地与贾家的人平起平坐,不会“怕被人耻笑”。黛玉就不同了。黛玉生在“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的江南林家。“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现在却“支庶不盛”,家道中落,与四大家族相比就是小户人家。林家的家道中落使黛玉对自己的出身敏感,有自卑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黛玉在家常听母亲说外祖母家很气派,当她自己到贾府见“三等的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今至其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黛玉的小心翼翼,黛玉的怕被人耻笑,正是其敏感自卑的表现。后来,当史湘云开玩笑说小戏子的长相像林妹妹时,黛玉非常气愤并伤心地说:“他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民间的丫头。”家道中落对黛玉性格形成的影响很大。在大观园里,黛玉虽说是自由自在的;但她深怕别人因她的家庭而小瞧她,她想处处争胜,以弥补她内心深处的缺憾。

再次,幼年的父母双亡助长了性格中的消极因素。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5—11岁,即幼儿期到少年初期为个性的形成期。而在这个性格定型的最为关键的时期,黛玉经历了人生三大不幸之一,父母先后去世,黛玉失去了正常的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和心理的依靠,致使她性格中的敏感、多疑、自卑、多愁善感加重了,并且产生了孤寂感。

母亲去世了她还可以依赖父亲,而父亲的撒手人寰,使黛玉这个昔日父母的心肝宝贝、掌上明珠一下子沦为孤儿,成为寄人篱下的孤苦女子。小说中表现林黛玉敏感多情、孤单寂寞、易伤感的文字随处可见,这些文字都在父母双亡之后。比如,黛玉见别人都有亲戚,“先是欢喜,后想起众皆有亲眷,独自己孤单无倚,不免又去垂泪”。 当看到宝姑娘在母亲怀里撒娇时,黛玉流泪叹道:“他偏在这里这样,分明是气我没娘的人,故意来刺我的眼。”当薛宝钗给诸姊妹礼物后,“惟有黛玉看见他家乡之物,反自触物伤情,想起:‘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寄居亲戚家中,那里有人也给我带些土物来?’想到这里,不觉的又伤起心来了”。早年丧母,后又丧父,她只有在同龄孩子享受亲情时羡慕、嫉妒,或将一腔切切真情赋予诗书,赋予落红流水。而这也导致很多人认为林黛玉是多心、刻薄、孤僻、不和群。

其四,寄人篱下使林黛玉性格中的消极因素占了主导地位。

父母双亡之后黛玉成了孤儿,林家“没甚亲支嫡派”,只好投靠舅家,寄居贾府。寄人篱下使黛玉如惊弓之鸟,没有安全感,这加剧了黛玉的敏感、多疑、自卑、孤寂与多愁善感。很多人爱将林黛玉和史湘云、薛宝钗比较,指责黛玉和史湘云一样父母双亡,黛玉没有湘云开朗,和薛宝钗一样寄居贾府,却没有宝钗大度,宽厚。其实很不一样,湘云有家,还有同族的堂兄弟姐妹陪伴,虽然叔父婶娘对她不是很好,但毕竟那是自己的家,她到贾府只是做客,所以没有什么顾忌,只要开心就好;宝钗就更不一样了,正如黛玉对宝钗所言:“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亲戚的情分,自住在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她们在贾家只不过是暂时居住,如果有什么不方便的话,她们还可以回到自己的家里去,有什么不顺心的事还可以向家人诉诉苦,求得援助和温暖。而黛玉是“一无所有”,投靠到贾府,“寄人篱下,纵有许多照应,自己无处不要留心。”寄人篱下的处境,使她变得非常的敏感、易伤感。一天夜晚,她叫怡红院的门,晴雯偏偏没听出是她的声音,拒不开门,黛玉欲要发作,又想:“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若是认真怄气,也觉没趣。”薛宝钗叫林黛玉吃燕窝粥,黛玉说:“我又不是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呢。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

林黛玉性格中的消极是在她经历了家道中落、父母双亡、寄人篱下之后逐渐形成的。我们弄清楚这个之后,再读《红楼梦》时,能多给予黛玉一些理解。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2.王雪梅.《处境决定性格》,语言文学研究,2009年8月上旬刊

论文作者:刘亚平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6

标签:;  ;  ;  ;  ;  ;  ;  ;  

影响林黛玉消极性格形成的因素论文_刘亚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