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解放军第二零八医院 妇产科 130062)
摘要:目的 研究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施以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产科收治的剖宫产产妇76例,按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施以常规产后护理的为对照组,施以整体护理干预的为治疗组,观察两组产妇产后护理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产妇术后宫底高度、恶露持续时间、产后24h出血量、尿管拔除及住院的时间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护理施以整体护理干预,可促使产妇早日康复。
关键词:剖宫产产妇;术后护理;整体护理
前言
剖宫产术为产科常见的一种手术,可有效地解决高危产妇不能自然分娩的问题,从而提高母婴的存活率[1]。该手术通过切开产妇子宫下段取出胎儿,术后存在诸多并发症,如子宫伤口出血、感染及肠粘连、尿潴留等,严重者还会出现羊水栓塞、肺栓塞或猝死,对产妇产后的生命安全及正常生活造成极大威胁。为此,不仅要加强剖宫产术后对产妇的治疗,还要对产妇的术后予以必要的护理干预,使得产妇早日恢复正常。本文研究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进行整体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了产妇产后的诸多症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产科进行剖宫产术的产妇76例,按随机分配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产妇各38例。两组产妇经B超检查后,发现均为足月单胎,且在妊娠期无严重并发症,心理、精神状态良好,并告知全部产妇本次研究的知情权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对照组产妇有15例初产妇,23例经产妇,年龄为21~35(27.32±2.45)岁,孕周为38~42(40.21±1.32)周;而治疗组产妇有18例初产妇,20例经产妇,年龄为22~37(27.68±2.32)岁,孕周为37~41(40.02±1.31)周,将两组产妇的产次、年龄及孕周等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均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两组产妇均予以子宫下段剖腹产,术后施以对照组产妇常规性护理干预,如产后的注意事项、个人卫生及营养饮食等,而施以治疗组产妇整体性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1)产后知识宣教及心理护理:通过多种形式教导产妇、家属陪同者产后健康基本知识,如互动交流、影像视频播放或宣传册等形式;健康宣传的内容主要为注意阴道出血量、腹部伤口裂开、饮食行为等;教导期间应多留意产妇的情绪状况,及时为产妇解答疑惑,消除产妇内心的恐惧、焦虑感,并教导产妇舒适的休息体位,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2)输液、导尿及伤口护理:告知产妇术后6h内禁止饮食,6h后方可进食流质食物,并对产妇予以输液治疗;针对剖宫产术后尿潴留问题,予以产妇留置导尿管,如若无法进行排尿,应及时告知医生直到正常排尿为止;注意剖宫产术后的伤口情况,应保持干燥清洁,并予以产妇伤口贴上医用透气胶带,当产妇伤口出现红、肿、裂等现象应及时处理,防止伤口感染加重,并告知产妇一周内勿浸透伤口,且在咳嗽、呕吐及恶心时应压住伤口两侧,防止伤口缝线开裂。
(3)自我护理及母婴喂养护理:教导产妇注意身体的异常现象,如恶露持续时间,经期剖宫产伤口处出现肿痛等;且告知产妇早日下床活动,或在床上做简单上下肢肌肉拉伸、收放等动作;此外,指导产妇基本的哺乳方法,并对新生儿脐带做好消毒护理工作,还专门为产后产妇进行按摩催乳,并指导产妇婴儿正确吸允的方法。
1.3观察标准
在剖宫产术后第4d,予以两组产妇进行宫底高度测量,测量方法为:检查前先告知产妇排空膀胱,取平卧位姿势且两腿屈曲,采用软尺自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处到宫底的距离,以此观察子宫恢复情况;且采用称重法计算产后24h出血量;此外,分别记录产妇术后恶露持续时间、拔除尿管及住院的时间[2-3]。
1.4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算,以(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使用2检验计数资料,若P<0.05则可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产妇产后进行护理干预后,治疗组产妇产后宫底高度、恶露持续时间及产后24h出血量、拔除尿管及住院的时间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术后干预后临床效果比较(x±s)
3.讨论
剖宫产产妇术后存在较为严重的疼痛感,不仅影响术后伤口的愈合,还使得产妇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因此,对产妇施以整体护理干预,可全方面系统地观察产妇产后的各种变化,并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使得产妇心理、生理上的痛苦得以缓解,使得身体逐渐恢复健康[4]。整体护理模式是以产妇为中心,以人性关怀的护理理念,针对剖宫产术后的存在问题,予以产妇个性化的舒适护理,可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5]。本文对治疗组产妇术后进行输液、导尿及伤口的处理外,还对产妇进行产后知识宣教、心理疏导及母婴喂养等指导,从而减少了术后尿潴留、伤口开裂感染等并发症,还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产后恶露的持续时间及减少产后24h出血量,使得产妇可早日下床活动;此外,产妇早日康复出院可减少治疗费用的支出。另一方面,通过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专业的哺乳指导及按摩催乳,可使新生儿及早接触母乳喂养,并通过正确的喂养及吸允姿势,使得婴儿生长发育良好。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产妇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后的产后24h出血量、宫底高度、恶露持续时间、拔除尿管及住院的时间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
可见,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施以整体护理干预,可使产妇早日康复,及促使婴儿健康发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芳.整体护理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9):190-191.
[2]孔雪丽.78例剖宫产术后整体护理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1):155-155.
[3]秦蕊.剖宫产产妇应用整体护理的意义[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7):181-182.
[4]陈丽珍.整体护理对产科护理质量以及母婴健康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7,23(26):168-170.
[5]杨蒲霞.对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20):173-174.
论文作者:张晓珍 曹伟 马东骥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1
标签:产妇论文; 术后论文; 产后论文; 伤口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