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例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及治疗观察论文_盛艳丽

成武县人民医院 山东菏泽 2742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缺铁性贫血的致病原因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儿缺铁性贫血患儿96例,分析其致病原因,并针对性进行治疗。结果:96例患儿中,39例(40.62%)因饮食不当致病,23例(23.96%)因腹泻以及呼吸道感染致病,22例(22.92%)因未接受母乳喂养而致病,6例(6.25%)因体格发育较快而致病,6例(6.25%)其他原因致病;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8.96%,未见不良反应及复发病例。结论:小儿缺铁性贫血的致病原因复杂,应用铁制剂治疗具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小儿;缺铁性贫血;致病原因;临床疗效

缺铁性贫血主要是指血红蛋白生成所需铁缺乏所致疾病,是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多见于6个月-3岁婴幼儿。小儿缺铁性贫血主要表现为小细胞低色性、运铁蛋白饱和度以及血清铁水平降低等,严重影响患儿对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及生长发育。本研究回顾分析了96例缺铁性贫血患儿的致病原因以及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儿缺铁性贫血患儿96例,均符合《诸福堂实用儿科学》[2]中的诊断标准,除外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以及其他器质性疾病所致贫血。患儿年龄6个月-3岁,其中,35例<1岁,33例1-2岁,28例2-3岁。56例为轻度(血红蛋白在90-110g/L之间),40例为中度(血红蛋白在60-90g/L之间)。12例合并腹泻,11例合并呼吸道感染。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予以补铁食物,例如动物肝脏、精瘦肉、鱼肉、蛋黄等,禁食对铁吸收有影响的食物或者药物。轻度患儿仅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予以口服维生素C片,60mg/d,并可酌情予以口服刺激较小的乳酸亚铁制剂;对于中度患儿,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积极治疗原发病,并予以富尔血糖浆,根据元素铁计算剂量为0.02g/(kg·d),注意避免与茶、咖啡及牛奶等同时服用;对于重度患儿,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脾养儿冲剂,<1岁者2g/次,1次/d;1-2岁者4g/次,2次/d;2-3岁者,4g/次,3次/d,连续治疗3个月为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末,患儿的血红蛋白水平变化,统计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标准

治愈:各项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血小板与白细胞恢复正常,血红蛋白:女性>120g/L,男性>130g/L,红细胞女性在4.0×1012/L以上,男性在4.5×1012/L以上,血清铁均在14.32μmol/L以上,骨髓细胞内的铁含量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血小板以及白细胞恢复正常,血红白蛋男性在110g/L以上,女性在100g/L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血小板以及白细胞恢复正常,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增加30g/L,但尚未达到治愈标准;无效:临床症状与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善。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小儿缺铁性贫血致病原因分析

本组96例患儿中,39例(40.62%)因饮食不当导致贫血,23例(23.96%)因腹泻以及呼吸道感染导致贫血,22例(22.92%)因未接受母乳喂养导致贫血,6例(6.25%)因体格发育较快导致贫血,6例(6.25%)其他原因导致贫血。

2.2 临床疗效

本组经针对性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8.96%,其中,轻度患者的总有效率优于中度,但组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轻度的治愈率显著优于中度患者(P<0.05),见表1。

2.3 不良反应

本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3 讨论

3.1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原因

既往研究表明,小儿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胃纳差、腹泻、偏食挑食等均将诱发缺铁性贫血。分析总结本研究及相关研究资料认为,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3.1.1铁摄入量不足

6个月-3岁婴幼儿多以奶粉、牛奶或者谷物为主食,这类食物中含铁量均较低,而婴幼儿体内的铁储存量较少,如缺乏母乳喂养或未摄入含铁丰富的饮食,则将导致铁输入量不足。部分小儿存在挑食、偏食、厌食、饮食结构以及饮食习惯不合理等问题,也容易出现铁摄入量不足或者吸收不足等。此外,摄入饮食搭配不合理也是导致铁摄入量不足的主要原因。本组有40.62%的患儿是由于饮食不当引起缺铁性贫血,22.92%因未接受母乳喂养导致。

3.1.2先天储备不足

在出生前婴幼儿体内铁储备主要是从母体中获取,a如果母体缺铁将引起婴幼儿缺铁。

3.1.3铁吸收障碍

饮食不当可能诱发长期腹泻、呕吐以及各类慢性疾病,导致小儿食欲不振以及胃吸收不良等,进而引起铁吸收障碍,诱发缺铁性贫血。

3.1.4铁丢失过多

长期慢性少量出血或者大量出血可引起缺铁性贫血,部分疾病也可导致铁不正常丢失。

3.1.5生理需求量增加

婴幼儿的生长发育速度较快,对于营养素的需求量较大,如果先天储备量或者后天摄入量不足,加之患有肠道感染性疾病、饮食搭配不良等,均将影响铁吸收率,引起缺铁性贫血。本组有6.25%的患儿是由于体格发育较快所致缺铁性贫血。

3.2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治疗

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关键在于去除病因,补充充足铁量,以便机体能够合成血红蛋白,改善体内铁储存量。铁剂是临床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常用药物,疗效显著。对于轻度贫血患儿,通常予以纠正饮食结构,补充含铁饮食,酌情应用一些刺激性较小的乳酸亚铁制剂,即可获得显著疗效。本组56例轻度贫血患儿在调整饮食,服用维生素C及乳酸亚铁制剂后,均获得良好疗效,总有效率达100%。对于中度患儿,重点在于补充铁量,除调整饮食及服用维生素C外,予以富尔血糖浆(含铁量33%左右)治疗,吸收较快,副作用少,疗效显著。

本组未见重度贫血患儿,但综合既往研究报道认为,对于重度贫血患儿,应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制剂醒脾养儿冲剂,能够起到补血作用,更好地提高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水平,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中,96例患儿针对病因与病情严重程度予以治疗,总有效率达98.96%,且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随访未见复发,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小儿缺铁性贫血的致病原因复杂、病情严重程度各异,根据患儿的病因及病情,积极纠正饮食结构,补充铁剂,必要时加用醒脾养儿冲剂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改善临床预后。

参考文献:

[1]王慧文.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及治疗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03.

[2]田洁.富马酸亚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09

[3]倪浙镁.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及治疗研究[J].医学信息.2013.21.

[4]陈冠玉.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62例临床分析[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11.04

论文作者:盛艳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2

标签:;  ;  ;  ;  ;  ;  ;  ;  

96例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及治疗观察论文_盛艳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