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简要探讨了图示理论指导下的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现状,旨在给我们的高中英语教学带来帮助。
关键词:图示理论;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现状
一、图示理论指导下的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的意义
在传统的阅读理论下,人们通常把阅读过程看作是被动的接受过程,是自下而上的模式(bottom-up model),即从文本到人脑的过程(from text to brain)。这种读者便成为字母、单词、短语、句子、段落、篇章的解码者。
与传统阅读理论有所不同,图式理论表明文章最有效的理解过程是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即“自上而下”(top-down model)和“自下而上”(bottom-up model)的处理方式相互结合的过程。“自下而上”的方式使读者容易注意到新信息,注意到那些与他们所设想的话语内容和结构不相符的信息。“自上而下”的方式加速信息的吸收或同化,有助于读者消除歧义。两种方式通常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同时发生。有经验的读者在阅读中总是不断交替使用这两种方式。
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文化知识等相关内容,对内容图示、修辞图式充分及时地补充,将有利于激活学生的语言图式。在彼此相互作用下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1.阅读的定义
关于阅读的定义,Grabe指出,阅读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一方面,在此过程中, 读者不仅对阅读文字本身所的信息进行阅读,还利用自己原先所有的有关背景知识进行阅读;另一方面,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须同时运用多种阅读技能。
国内学者张必隐在研究阅读心理学过程中把阅读的定义进一步修改成: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得信息并影响读者的非智力因素的过程。(张必隐,2004:3)
2.阅读的三种模式
(1)自下而上模式
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观认为阅读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过程。学生通过字词等基本语意单位的理解,试图对文本内容进行解码。
在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中,阅读的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读者从阅读材料出发构建自己文本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从认识字母、单词的理解和对句型结构的辨认开始的。
(2)自上而下模式
而然,现代研究表明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的阅读过程,而不是一个被动的阅读过程。
在自上而下的模式中(读者为基础的模式),阅读者在阅读过程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猜测和预测。读者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以自己已经获得的图示为基准对阅读材料进行预测并加以理解。
(3)交互模式
以上两种模式都有彼此的局限性。严格的自上而下阅读理论最近已经被更为流行的交互模式阅读模式所取代。阅读效率高的阅读者总是交互使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模式辅助阅读。
三、阅读理论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前,阅读主要被视为被动解码的过程。阅读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有了较大的发展。
Gough(1972)将信息加工模式运用于研究阅读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被形象地描述为”自下而上(bottom-up)的过程,即读者经过对字母、词、短语直至更大的语言单位(如:句子)逐级识别而建构语篇的意义。
Goodman和Smith认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文本信息,而是积极地利用知识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猜测、验证、修正、继续推断。后来这种模式又被称为“自上而下”(top-down)的阅读模式。
于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出现了相互作用模式。D.Rumelhart(1977)发表了《论阅读的相互作用模式》。Stanovich(1980)又提出“交互补偿模式”。这样,对交互性模式的研究成为阅读研究的主旋律。
自20世纪至70年代末,有关图式理论的研究在国外非常盛行,图式理论的观点被用于语言理解能力的研究中。
简言之,阅读理论以及在其影响下的阅读教学法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
四、图示理论
1.图示的概念
图示的定义:现今对“图示”的定义主要指学习者已经获取的知识以“概念”的形式存储于大脑中,在适当的时候被诱因激活并参与新知识的理解。
2.图示理论的发展
在心理学和哲学分离之前,“图示”这个术语首先在德国著名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的哲学著作中被提到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图示理论的初期发展的推动者主要是瑞士著名发生认识论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图示理论”一词在1926年被皮亚杰在心里学领域初次引用。
图示理论在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的引入,是出现在1932年英国著名实验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巴特莱特(Frederic Bartlett)的著作中。
上世纪70年代之后巴特莱特的图示理论在教育心理学家理查德C.安德森推动下取得了进一步发展。
3.图示的分类
(1)语言图示
语言图示指的是阅读现有的语言能力,包括词汇、语法和成语等。语言图示是其它图示的基础。
(2)内容图示
内容图示指的是文本内容部分的背景知识,或者是文本所谈论的主题。内容图示包括阅读者对阅读材料主题的熟悉程度,文化知识,相关领域的先前经验。
(3)形式图示(修辞图示)
形式图示指的的是书面阅读材料的组织形式和修辞结构。
五、图式理论运用于外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1.国外图式理论的发展及其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Rumelhart是将图式理论引入到英语阅读教学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Rumelhart (1977)认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模式在阅读过程中是同时进行的,提出阅读的“交互”模式。
Anderson与Pearson进一步发展了图式理论,他们认为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一个人的已有知识会参与到每一次理解之中。
1982年,Johnson经过调查,重点研究了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研究表明:阅读理解时,记忆中相关背景知识的积累量以及对语篇相关主题的熟悉度会影响读者对一些生词的理解。
Carrell (1983)在实验中研究了文本篇章结构在二语阅读记忆中的影响。结果显示当读者具备相同或相似的文本体裁与修辞结构图式时,他们会更容易理解与记忆阅读内容。
Mayer (1997)研究了预览文章对于学生阅读理解的有效性。预览是丰富与激活学生背景知识的过程,通过向学生介绍文章主题,或让学生提前写与阅读文本有关的文章,从而激活学生关于文章的有关图式,为进一步阅读理解奠定基础。
国外学者从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出发,研究不同图式对于阅读理解的不同作用,研究成果推动了阅读教学的发展,在国外研究的影响下,国内也开始探索将图式理论。
2.国内图式理论的发展及其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与国外图式理论相比,国内到20世纪80年代才正式兴起了对图式理论的研究。
纵观国内研究内容,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0—1990年),理论介绍阶段。这一阶段发文量不多,研究内容主要是对图式的介绍和解读,涉及的主要的学科领域为哲学。
第二阶段(1991—2000年),理论介绍与应用并存阶段。人们除了对理论继续引进和介绍外,已意识到图式理论的应用问题,开始把图式理论应用到阅读、翻译等领域。
第三阶段(2001—2015年),理论应用阶段。这一阶段图式理论研究的发文量急剧增加,并且图式理论的研究逐渐从理论介绍走向理论的应用,尤其是在外语阅读教学领域的应用,且研究方法趋于严谨。
亓鲁霞和王初明(1988)、著名阅读心理学家张必隐(1992)等人在论文或著作中对图式理论进行了总结与介绍。张必隐与郭德俊(1988)具体解释了图式理论与阅读模式的发展。
随后,语言学家和教育家越来越重视将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联系,从教学经验中总结出图式理论的相关内容。他们引进并运用该理论结合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针对英语阅读理论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和研究,并发表专著、论文进行介绍,为图式理论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做出了巨大贡献,使英语阅读理论的研究和实践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同时,很多一线教师和教育硕士,如:邹慧(2010)、盛凌(2011)、刘艳花(2012)、刘熹(2013)、郭心甜(2014)等人分别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图式理论在中国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提出阅读教学的策略。
邹慧认为: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基础,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该尝试以英语课本和报刊阅读为切入点,以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探索运用图式理论的指导,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盛凌认为:在教授阅读的过程中激活和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相当重要,利用图式理论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在图式理论指导下,英语阅读课堂有了全新的模式,英语教师的任务和角色也发生了全新的变革,这些转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进而促进他们能采用各种阅读策略主动进行课外阅读,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 239000)
论文作者:李洋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7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图式论文; 理论论文; 图示论文; 模式论文; 过程论文; 读者论文; 自下而上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7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