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古诗词情境化教学策略论文_谢久根

浅谈初中古诗词情境化教学策略论文_谢久根

摘要:在初中阶段的古诗词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情境化教学是教师们在教学过程当中比较常用的一个教学手段。情境化教学要求老师和学生们利用氛围渲染给自己创设一个情境化环境,给自己树立一个情境观念,联系古诗词当中的人物、环境描写,通过教师采用一些适当的情境教学方法,对诗词中的环境描写、人物形象、生活背景等做出一个详细解释,并利用一些类似于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完善情境教学,感受作者当时的所听、所看、所感,体味作者在当时写下这首诗词所要表达的的心情,从而更为准确地把握诗词的主旨,更详细的分析诗词的写作特色。

关键词:初中教学;古诗词;情境教学

在初中古诗词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一定的场景,有助于帮助教师加快教学进度,也有利于学生更准确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阐述诗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情境教学过程当中,需要老师和学生做好充足的准备,认真分析古诗词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情感,这样在情境教学的过程当中,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对于情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需要在老师和学生对古诗词有过一定的了解的情况下,创设情境,辅助教学;如果没有准确把握作者的心理状态,情境化教学则会误导学生,不利于学生正确把握作者的情感。

一、氛围渲染,创设诗词环境

对于古诗词课堂来讲,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课堂氛围的渲染是否到位。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而这个环境和氛围会帮助学生进入到作者的意境当中,更容易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主旨表达,在分析诗词的写作特色方面,也更容易探究。

例如,在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时,开头四句写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前面两句写陶渊明所居之地的荒凉,后面两句写陶渊明的辛勤劳作,前后通过景色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是即便如此,学生也一时难以理解陶渊明为什么要这么写的原因。再到后面尾联直接写“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令学生难以理解,陶渊明是要“无违”什么意愿呢?如果学习这篇古诗之前,老师先介绍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渲染氛围,再让学生去分析这篇古诗,学生就能够比较容易地领悟到陶渊明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了。

二、教师详解,搭建诗词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课堂教学上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也逐渐普及,所以,对于古诗词课堂的讲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的方式,对于作者和诗词进行更加详细的解说,便于构建一个适合讲述诗词的课堂环境。

例如,在讲述曹操的《龟虽寿》时,学生对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不能得到很好的体会。如果教师在教授这首词之前,先利用多媒体放首《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带动学生唤起激昂的心境,再来品味这首词,就能够很有效地理解在三国时期,曹操在面对天下群雄争霸的大势之时,心中的豪迈情感和无限的抱负,并对对曹操产生钦佩之心。

三、角色扮演,完善情境教学

在古诗词课堂的场景构建中,角色扮演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讲,要想更清晰的感受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就要将古诗词的所描述的环境带入到生活中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将抽象的句子用直白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诗词的句子内容不再抽象,更容易被人们所感知。

例如,北朝民歌《木兰诗》,讲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因此老师在讲述这篇古诗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景剧的方式,将花木兰替父从军演绎成一段故事。让课堂更具观赏性,也丰富了课堂的内容,渲染了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容易从情境剧中感受到,花木兰替父从军归来后不愿再朝为官,只想归家看双亲的优良品质。

四、走进生活,领悟诗词意境

对于学生在情境化教学当中情感的感触,最重要还是要提升学生自身的领悟能力。对于学生对细腻情感的把握,需要学生们多走进生活,培养自身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生活当中找到与诗词当中有联系的地方,发挥想象,让学生与作者在心灵上能够达到同频。

例如,在赏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时,前四句描写刘禹锡被贬之后凄凉的生活境遇,尤其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极其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刘禹锡在被贬之后,没有被得到朝廷重用,一身抱负无从施展的无奈之感。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既是对自己的宽慰,也是对友人白居易的回答。因此,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多加细心,学会观察生活,体味生活,从而能够更细腻的分析古诗词中作者所要表达的细腻情感。

综上所言,在古诗词的场景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教师树立起情景教学的观念,通过渲染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环境,帮助学生体味作者情感,期间,通过教师详细解释诗词作者的创作背景,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诗词主旨的把握,在面对一些比较抽象的词句时,可选择通过多媒体或角色扮演的方式,将抽象的语言具体化,更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徐剑梅. 初中语文古诗词“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J].文教资料,2012(12):135

[2]裴永伟. 初中古诗词教学探究[J].学周刊,2016(08):171

论文作者:谢久根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3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古诗词情境化教学策略论文_谢久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