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年龄对学习者第二语言习得最终水平的影响论文_陈纪雪

浅谈年龄对学习者第二语言习得最终水平的影响论文_陈纪雪

摘要:本文意在通过对过往文献中关于年龄效应的发现和理论总结并探究二语习得中年龄与最终二语水平的关系。本文将通过文献综述的研究方式首先列举分析年龄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及可能造成影响的原因,再对三篇研究文献进行具体分析探究,以求找出年轻学习者及较年长学习者在二语习得方面的具体差异及形成原因。

关键词:二语习得年龄效应;临界期假说;初始习得年龄。

1.引言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例如天资、第二语言输入、认知老化、动机及居住年限等各种关于成功的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课题中,年龄影响似乎是受很多研究者青睐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人们相信,“年纪越小,学得越好”,而这已然成为了一种神话。因而在应用语言学领域,理解、探究年龄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就成了一个研究目标。语言习得中,临界期 (Lenneberg, 1967) 概念的诞生表明:生物学功能,即生理因素可能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影响;临界期之后,学习第二语言的方式“从根本上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Ortega, 2008)。这种现象也叫做“临界期假说”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即 “青春期前期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第二语水平最终或能达到母语者水平,但青春期后期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地第二语水平最终低于母语水平“ (Abrahamsson and Hyltenstam, 2008)。尽管很多研究者证实了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成人学习者和儿童学习者在学习速率和最终习得方面有不同,但是临界期是否真实存在却争议了数十年。

在本研究中,我将首先从三个方面介绍和阐述年龄效应的理论框架: 儿童和成人二语习得的速度和表现的差异;造成年龄效应的可能原因;对临界期存在的两种对立观点; 在此之后,将对三项有关年龄效应和语言的研究进行评论。最后,我会综合这三项研究的结果,找出研究问题的答案。

2. 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2.1 早期学习者和晚期学习者在学习速度和最终成绩上存在的差异。

尽管公众认为越小开始学越好,但研究人员对这一说法提出了多次质疑。儿童和成人在语言习得的不同方面存在差异。然而,儿童并非总是学得更好。具体来说,成人和儿童的学习速度有所不同。

在学习速度方面,学者们发现不同时期的数据相互矛盾。Snow和Hoefnagel-Hohle (1978) 证明,成人和年纪较大儿童学习者在25分钟的教学和为期一年的荷兰语自然学习中比年轻的儿童学习者表现得更好。Asher和Price(1967) 也发现,在25分钟的第二语言俄语习得中,成人组的结果优于儿童组。除此之外,Krashen等人(1979)得出结论,大龄儿童或成年学习者在最初阶段表现得更好。然而,在相对较长的时间的二语习得过程中,较年轻的学习者似乎表现更好。这些研究可能揭示了二语教学需要认知成熟度,即成年人的认知和元认知能力的优势使他们在第二语言许多方面的学习速度都比儿童学习者快。关于长期二语习得研究,Susan, Oyama和Patkowski (引用于Ortega, 2008) 从综述中得出结论,居住在第二语言环境中至少五年之后,较年轻初学者的第二语言水平表现得比成年人更好。

除了儿童和成人在短期学习和长期学习上的普遍速度差异外,不同的年轻学习者也存在着不同的表现。Long和Granena(1990)得出结论,在较短时间内,大龄儿童或青春期儿童比年龄较小的儿童学习一门语言的速度更快。从Ekstrand (1976) 的研究中可以找到证据,该研究挑选5到15岁的单语英语母语学生进行测试,在一次外语教学后让他们模仿外国语调和发音。研究结果发现大龄孩子比年龄较小的孩子更有可能培养出外国口音。然而,一些研究的结果却与这一结论相反。例如, Tahta et al(1981)在研究中让 231个5 至15岁的英语母语学生模仿法语和亚美尼亚单词与短语的的发音,结果显示这些儿童或青少年模仿外语发音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整个儿童时期和青少年时期都在稳步下降,但具体到语音和语调这两个不同方面又有不同的结果:在语音模仿方面,在整个5-15岁阶段都呈现稳步下降趋;而在模仿语调方面,5-8岁的儿童相对来说表现好一些,8-11岁的儿童的语调模仿能力展现出了一种迅速下降的趋势,而11-15岁青少年的语调发音能力则很差了。这个结果无论是去模仿一种他们相对来说比较熟悉的语言(如法语)还是另一种不那么熟悉的语言(如亚美尼亚语)都同样成立。因此,Tahta得出结论,从6岁开始学习第二语言口音的孩子,不会出现口音转移;如果孩子从7岁到11岁开始学习口音,就会有轻微的口音转移; 当孩子们在12岁或13岁以后开始学习时,一定会有口音转移。

2.2年龄影响的主要原因

一些研究人员已经证明,初始习得年龄(Age of Acquisition)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它能够预测一个人第二语言习得的最终水平 (DeKeyser, 2000, Krashen et al., 1979)。而有些人仍然相信, 儿童比成人更适合学习外语,因为各种研究都表明了学习年龄和整体语言成就之间的负相关性(Bialystok and Miller, 1999)。然而,导致年龄影响的主要因素却不止一种。这些因素包括:输入(input)、社会/心理/情感状况和认知因素。

首先, 人们认为,输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对在关键期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尤为重要。除此之外 , Rothman and Guijarro-Fuentes (2010)也认为, “输入推动习得 ”。 影响初始习得年龄和最终成就输入的三个重要方面是:类型、数量和质量。

儿童和成人学习者不同类型的输入也能解释年龄和最终成就(Ultimate Attainment)之间的关系 (Hatch, 1977)。例如,按照Hatch (1977)的说法, 年轻的学习者主要接收不太复杂的信息输入,同时为了帮助这些年轻的学习者更深入的了解所学内容,这种信息输入通常用许多来例子说明。在输入量方面,儿童比成人能获得更多的对目标语言的接触(Long and Granena, 1990),这也是衡量 “重要输入接触(significant input exposure)”的关键。事实上,根据Rothman和Guijarro-Fuentes(2010)的研究,大多数成年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课堂环境中接受的输入最多,但事实情况是,在“自然语境”中学习语言的学习者接受到的有效输入更多。此外,Snow(1983)认为,较年轻学习者比较晚学习者获得更多输入的原因是他们的起始学习年龄(Age of onset)更早,并且他们的海外居住年限(length of residence)更长。输入质量是另一个方面,这类不同体现在自然学习者和教学学习者之间 (Rothman和Guijarro-Fuentes, 2010)。根据Rothman和Guijarro-Fuentes (2010)的研究, 质量指的是语言的准确性。比如在中国,大多数英语教师也不是英语母语者, 这样一来所教授英语的“质量”并不能保证, 其最终成就和学习速度对初始习得年龄不同的学习者的影响可能不同。

第二,有些研究者认为,社会/心理/情感因素也是第二语言成就的主要原因。在幼儿期之外,语言学习总是包含了导致个体差异性的不同因素 (Long and Granena, 1990; Moyer,1999)。然而,根据Long和Granena (1990) 的研究,这种观点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它不能解释为什么不同的语言领域受到不同年龄的限制。 此外,还不清楚这些因素中的哪些,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儿童和成人的第二语言学习,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

第三,从认知影响的角度来看。根据Birdsong(1999)的研究,认知一直用来讨论临界期的存在与否。例如儿童的识字习得; 一旦他们的识字概念建立起来,孩子们就能发展语音知觉。对于儿童和成人第二语言习得的不同, 该研究认为, 儿童第二语言习得利用语言习得系统(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进行二语习得, 而成人的第二语言习得主要通过一般问题解决系统(Granena, 1990)进行。因此, 许多研究表明, 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成人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能力会降低。

2.3 临界期假说

语言学习的临界,或者关键期的概念最早由Lenneberg(1976)提出,而临界期已成为二语习得领域中最具争议的理论之一。

临界期假说是指在一段特定的生命早期,大脑高度倾向于接受环境中令人满意经历, 这段时期学东西很快 (Ortega, 2008)。对于语言学习来说, Birdsong (1999) 定义了临界期假说 “在一个有限的发展期,无论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学习,都有可能达到正常或母语水平。一旦这个机会窗口期过去,学习语言的能力就会下降”。临界期假说断言在二语习得方面,儿童或青春期早期学习者可以达到母语水平,但成年学习者不太可能达到母语水平的 (Abrahamsson和Hyltenstam, 2008)。临界期假说存在的流行原因之一是源于生物学中的神经学。它认为,由于大脑半球的侧化,大脑的可塑性或灵活性随着年纪增长而下降(Ortega, 2008)。

一些关键期存在与假说的支持者倾向于认为,成人通常在一般认知策略系统的帮助下学习一门语言, 因为他们已经丧失了大部分获得语言的能力, 而且青春期后,语法直觉和年龄之间的关系消失 (Abrahamsson Hyltenstam, 2008)。因此,第二语言水平的衡量在整个语言学习过程中呈现出一种“不连续的功能(discontinuous function)” (Bialystok and Miller, 1999)。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Newport and Johnson (1989)的实验中, 研究者招募了46名在美国生活了至少三年的中国和韩国的英语第二语言学习者,目的在研究儿童是否比成人能更好地学习第二语言, 从而达到更高水平的语言能力。46名参与者的年龄从3岁到39岁不等,研究人员将他们分为两组: 早到者在15岁之前移居美国,晚到者在17岁之后移居美国。在实验中,要求所有参与者判断各类英语口语句子的语法正确性,以便测试他们的英语句法和词法的熟练程度。随后,进行一次访谈,收集他们的语言背景信息。研究的结果发现, 初始习得年龄和最终成就关系明显。因而证实,儿童在习得第二语言方面比成年人更加优秀。该研究还发现,7岁之前移居美国的学习者已达到英语母语者的水平;而7岁之后移居美国的学习者,结果显示,“其英语水平随着年龄增长呈是线性下降趋势”。青春期后, 英语水平保持稳定。但是对于晚到组,研究人员还没有发现初始习得年龄和最终成就的关系。因此,基于本研究的结论,临界假说支持者认为,年龄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只出现在较早的二语学习者中。一些研究也证明了这一观点 (比如DeKeyser and Larson-Hall, 2005, Long and Granena, 1990, Scovel, 2000)。根据这些研究,对于晚到学习者而言,第二语言的学习依赖于外显学习机制,而对于成人学习者的最终成就而言,他们能否最终达到英语母语者或者近英语母语者的水平不太可能受到年龄的影响,而是受到能力天资等不同学习经历的影响。

DeKeyser (2000)研究了语言学习天赋在近母语水平的儿童及成人学习者的习得过程中扮演的不同角色。该研究招募了57名匈牙利的英语学习者, 其初始习得年龄从1到40岁不等。结果表明, 最终成就接近儿童学习者和母语者的成年人具有很优秀的分析能力。此外,在第二语言语音水平方面,Granena和Long (2013)研究了语言学习能力和第二语言最终成就的关系。该研究调研了67名中国西班牙语第二语言学习者后发现,只在初始习得年龄为16-29小组中发现在语音方面,被研究者的语言天赋和最终成就呈正相关。语言学习者的最终成就在各方面都有差异。成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最终成就除了受居住年限的影响外,还受语言输入量的影响。然而,所有这些研究都显示了年龄对早期学习者的影响。

临界期假说的反对者倾向于认为,在没有被打扰的情况下,在人的一生中,学习语言的能力呈普遍下降的趋势 (Hyltenstam and Abrahamsson, 2003)。因此,初始习得年龄对晚期二语学习者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Newport(1989)的复制研究中,Birdsong和Molis (2001) 招募了61名母语为西班牙语的英语学习者,并将他们分为早期学习组(初始习得年龄≤16)和晚期学习组(初始习得年龄≥17)。 该研究使用的工具和程序与原研究相同,但结果有所不同。结果表明,虽然存在一些个体差异,但年龄影响在早、晚两个年龄组都存在,这证明了初始习得年龄对晚学习者达到最终成就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同样的,Flege et al. (1999)也发现了初始习得年龄与晚期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口音评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Birdsong(2005)认为,第二语言学习总体上呈线性下降趋势,一个人成熟后年龄影响仍将继续。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最终成就、年龄与是否存在临界期的激烈争论启发了本研究。根据对理论框架的分析和前人的一些研究,在此提出了两个研究问题:

1. 儿童的第二语言学习能力是否优于成人?

2. 导致这个结果的因素是什么?

3.实证研究回顾

在这一部分,将介绍和阐述Jia and Fuse (2007),Abrahamsson (2012), 对学习者UA影响的研究,以回答这两个研究性问题。

3.1Jia与Fuse(2007)的实证研究

Jia和Fuse(2007)对10名生活在美国,汉语普通话为母语的儿童和青少年进行了一项长期实验,实验在5年的时间内跟踪了这些儿童和青少年对英语语法的习得状况。此研究的目的是找出年龄差异出现在这些参与者习得过程中的时间,以及这些儿童和青少年的英语水平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凭到达年龄和语言环境来预测; 此外,本研究还旨在调查特定语法形式的掌握受到年龄的影响的具体表现。

为了进行这项研究,Jia和Fuse招募了10名生活在美国,母语为汉语普通话的第二语言英语学习者,他们的年龄从5岁到16岁不等。研究人员根据他们的到达时间将他们分为两组。第一批是早期到达的,到达年龄在9岁或9岁以内; 第二组年纪等于或大于12岁。在五年的学习过程中,研究者通过常规语法测试、即兴英语演讲、日常语言环境的评估等多个方面收集了他们的英语学习情况数据。此外,研究人员还将收集他们对某些语素的掌握情况(如第三人称单数和一般过去时),分析他们的准确性和准确表达的倾向性,以找出研究结果。

实验发现了一些重要的结果。首先, 尽管他们已经在美国生活了五年仍有一个语法结构 (一般过去时) 还未被所有的参与者完全掌握。这表明一些英语语法结构对第二语言英语学习者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因为单语英语母语者在5岁时做即兴演讲就可以达到较高的准确性 (Rice and Wexler,1996; Rice, Wexler, and Hershberger, 1998, 引用于Jia和Fuse, 2007)。其次,研究人员还发现,年幼的学习者在最初几年需要更多的时间来习得这种结构,而较年长的学习者的习得率比较稳定。第三,研究表明,年龄效应只在对复杂语素的掌握上表现出来。具体来说,虽然年纪大的学习者在开始阶段表现得更好,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年纪较小的学习者在掌握一些有挑战性的语素方面表现得更好。

3.2Abrahamsson(2012)的实证研究

Abrahamsson(2012)意在找出作为第二语言的瑞典语的西班牙学习者的初始习得年龄和最终成就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学习者的初始习得年龄和近母语的最终成就之间的关系。此外,这项研究还旨在探讨儿童和成人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是否存在不同的生物学机制,具体说来,即儿童对语言的习得是否更隐式,而成人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习得是否更显式。在理论框架和先前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提出了与这三个研究目标相对应的三个研究假设: 1. 初始习得年龄在是预测学习者在形态句法和语音直觉方面的最终成就的最重要因素,AO与UA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2. 在形态句法和语音能力方面,大部分学龄前儿童学习者能够被证明达到母语水平,而大多数青春期后期和成年学习者则无法达到母语者水平;3.只有早期的二语学习者的二语的形态句法与语音能力才会呈现正相关关系。

该研究招募了200名西班牙语为母语的第二语言瑞典语学习者,他们的初始习得年龄在1岁到30岁之间,并且已经在瑞典生活了至少15年。这些参与者被分为两组,年龄界限为15岁。具体来说,A组的初始习得年龄在1-15岁之间,本组共有101人,而B组有99人,他们的初始习得年龄是16岁-30岁。研究还选择了20名以瑞典语为母语的人为测试者。在实验过程中,每个参与者的形态句法能力与语音直觉都将通过语音版语法评判测试(Grammaticality Judgment Test)和语音起始时间的范畴知觉测试(test of categorical perception of voice onset time)被评估。

Abrahamsson(2012)的研究结果说明了以下发现。首先,在初始习得年龄与最终成就的关系方面,研究人员发现初始习得年龄能够显著预测学习形态句法、语音直觉的最终成就,而其他可能影响的因素,如居住年限、学习者的当前年龄、母语的使用频率等似乎不显著。然而,这种相关性只能在早期学习者组发现,而对于晚期学习者,这些变量似乎都与他们的最终成就无关。其次,在初始习得年龄和近母语性的关系方面,初始习得年龄在1-6岁之间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语法和语音上被认为是与母语者相同,而初始习得年龄超过13岁的学习者在语法和语音上都达不到母语者水平。

综上所述,Abrahamsson(2012) 的实验已经证明了之前一些研究者的发现,即年龄影响对早期学习者至关重要,而与晚期学习者的关系并不显著。同时,结果与第二个假设相一致,即:AO为1-6岁的儿童学习者在语法和语音能力上极有可能达到母语者水平。然而,虽然结果显示1-15岁组的形态句法能力和语音直觉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在其他两组中没有发现任何联系。因此,研究人员建议进一步研究儿童和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是否依赖于不同的大脑机制。

4.结论

本文通过对相关理论框架的阐述和三次实证研究的回顾,探讨了年龄对早期学习者和晚期学习者在二语最终学习能力差异中的影响。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三篇研究中,研究者们都强调了初始习得年龄对二语学习者的最终第二语言能力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形态句法能力和一般语言能力方面。然而,造成年龄差距的原因仍在争论中。

 个人简介:陈纪雪(1996--)女,安徽合肥人,伦敦大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TESOL(对外英语教育)

参考文献

ABRAHAMSSON, N. 2012. Age of onset and nativelike L2 ultimate attainment of morphosyntactic and phonetic intuition.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34, 187-214.

ABRAHAMSSON, N. & HYLTENSTAM, K. 2008. THE ROBUSTNESS OF APTITUDE EFFECTS IN NEAR-NATIV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30, 481-509.

ASHER, J. J. & PRICE, B. S. 1967. The learning strategy of the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Some age differences. Child Development, 1219-1227.

论文作者:陈纪雪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6

标签:;  ;  ;  ;  ;  ;  ;  ;  

浅谈年龄对学习者第二语言习得最终水平的影响论文_陈纪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