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研究论文_梁敏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研究论文_梁敏

山东元鸿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14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土地资源的不断减少与破坏,造成了土地资源供需关系存在严重的问题,不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背离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共“十三五”规划中,李克强提高了对土地规划改革的重视度,以期缓解当下矛盾,保障社会的稳定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了解土地规划的管理原则,并针对土地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期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土地规划;农村

引言

自土地改革以来,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实质性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了更好地开展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工作,同时提高农村土地的应用有效率,相关部门需要结合不同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尽早实现建设新农村的目标。

1农村土地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农村土地制度不完善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规划成为当下缓解土地资源供需关系紧张的重要举措。但是,在实际规划过程中,土地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不仅影响了规划效果,而且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稳定的影响因素,具体表现如下:一是目前对于农村的土地资源,国家没有相关明确的法律产权,如果发生交易,双方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二是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对正在扩大的土地承包范围具有较强的影响,究其原因是因为农民对于农村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规划权,即物权性质是缺失的;三是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能残缺,当下我国没有任何的法律法规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进行具体的规范,因此宅基地的使用权根本得不到任何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城镇化建设,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2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不够规范

我国农村有大量村庄及其宅基地建设并未按照既定规划进行,具体表现是房屋样式和朝向未经过统一,进而导致了农村街道建设不符合规定,且道路两旁不能统一修建排水设施,导致部分街道在下雨时会出现雨水漫延现象。上述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有两点,一点是部分管理部门过于重视整体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但是并未将工作细节化到每个村庄建设中;另一点是农民的传统观念较为严重,认为自用土地归自己所有。

1.3土地资源利用问题

耕地利用率较低,利用途径不合理。耕地是农村土地的大部分土地资源,由于社会时代的发展,农村人口倾向于外出务工,农村耕地人口不足,利用率较低,导致人均耕地的分配问题变得复杂,趋向于利益问题,矛盾冲突较为频繁。同时由于耕地利用较少,许多耕地被当地人转为工业、生活建筑用地,随意建房建厂,致使耕地面积减少。荒废耕地,土地利用率低,又进一步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耕地闲置问题愈发严重意味着耕地管理工作愈难开展,相应的,粮食作物的产量也会大幅度降低。而农业市场的不景气,也导致农村耕地种植多为人均自给自足的情况,难以推动规模化生产。现阶段,农村耕地劳动力不断减少,农村耕地资源大量浪费,土地闲置问题严重,土地利用率较低,不仅影响土地规划管理,而且耕地资源长时间的荒废,也会破坏土地的肥沃程度。

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解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对策

2.1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农村土地制度的完善度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紧密相关,因此,为了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必须首先完善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是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与土地条例,依法赋予农民对土地承包的物权、使用权、收益权和抵押权;二是细化《城乡土地规划法》等类似法律,明确土地规划的相关细节处理;三是制定系统的土地规划条例,推进土地确权工作的开展,从而做好农民用地的基本登记和管理工作。

2.2科学规划土地资源

对于农村土地资源规划利用,要制定科学的、长远的规划方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结合用地需求,科学划分功能模块,包括住宅区域、农业观光区域、商业区域、农田等。在进行土地资源规划时,要做好以下要点的把控:①了解本地区土地利用实际情况,明确土地利用规模和类型,了解土地利用用途和存在的具体问题等;②结合土地资源利用需求,制定时间和空间上的组合利用方案;③统筹规划利用;④完善土地资源保护监督以及保护制度。在进行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时,要从乡村长远发展角度出发,科学规划用地,避免出现雷同建设或者重复建设等问题,促进产业用地持续化发展。农村土地规划利用,作为旅游开发建设、工农业建设等,极易造成土地生态环境污染。基于此,在进行规划时,便需要考虑到此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具体措施如下:①建设污水处理厂;②建设垃圾填埋场;③做好农药使用管理;④发展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切断污染源头,保证食品安全;⑤加大园林生态建设。在进行规划时,需要预留相应的土地,保证配套设施的建设,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2.3加强土地宣传力度

具体而言,管理部门需要开展对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制度和相关法律规定的宣传工作,并且需要结合农民的生活习惯选择不同的宣传方式,如报纸宣传、广播宣传、地方电视台宣传等,以此来提高对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并遵守管理制度和法律规定。同时,通过对土地宣传工作,农民还能够提高对农村土地资源的认识程度,并意识到违规土地资源应用行为的危害性,为此,管理部门需要定期到农村进行土地宣传工作,全面地提高农民的土地资源意识,切实减少不合理开采和应用农村土地资源的现象。

2.4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

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优秀人才,加强信息化硬件和软件的设施建设,构建当地的土地资源规划管理数据库,增强农村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转化传统土地规划管理思维,学习现代化管理理念。通过网络搜寻相关新闻要点和时事,加强对相关土地整改和规划管理的案例学习,吸取经验,不断改进,提高土地规划管理水平。将传统纸质资料录入计算机系统,易保存,能够实现土地资源数据电子化管理,既节省了纸质文件的存储空间,又能将大量数据精准记录,随时定向查阅。节省了大量后勤管理的时间和精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2.5实施农田保护的解决措施

当前地方性政府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往往会将其作为建筑用地,并处理土地和耕地之间的关系,最终能够保障农村土地资源被合理地运用,农村土地有着更加科学地规划。只有农村土地规划部门在法律的保障下,真正地实行农田的保护措施才能够让法规融入管理体制中。这时农村土地规划管理者就需要针对农田加以保护,并要有着较多数量的耕田作为替代品。此外,假如地方政府发现农田违法占有的现象,就需要依法对其进行处罚,最终能够保障农田的数量和质量,真正地解决农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结语

农村土地资源不仅与农民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同时与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内在联系。加强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对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保持整个社会的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有关部门应不断完善土地管理体系,加大管理力度,进而从根本上解决现阶段我国存在的农村土地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剑勇.我国农村土地确权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7(22):12.

[2]赵海鹏,陈巍.当前农村土地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J].西部资源,2018(1):178-179.

[3]曹飞.城镇化进程中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困境与创新[J].社会科学辑刊,2015(5):120-125.

论文作者:梁敏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6

标签:;  ;  ;  ;  ;  ;  ;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研究论文_梁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