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范化防雷装置检测报告的探讨论文_王 俞

湖北省防雷中心 湖北武汉 430074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检测报告常见问题,接着分析了检测报告的组成,最后对检测结果的判定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防雷装置;检测报告;规范化措施

引言:

防雷检测报告是依据国家、行业、地方技术标准对防雷装置进行全项目(或部分项目)测试,再经过数据处理、整理归纳工作后出具的防雷装置质量性能的技术报告。是防雷装置是否符合标准规定要求的最终客观认定,是防雷检测机构的终端产品,是反映建筑物防雷质量信息的重要技术资料,关系到国家、人民、财产及生命安全。

1 检测报告常见问题

1.1 检测依据无效

目前,我国标准共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其中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又有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之分。目前,我国标准修订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在新标准进行更新后,有的检测机构仍然采用旧的标准作为检测依据,如GB50057-1994(2000)已经修订为GB50057-2010,GB50343-2004已经修订为GB50343-2012,GB50156-2002(2006年版)已经修订为GB50156-2012等。在工作中应及时关注标准的更新,新旧标准进行比较,深入学习领会,掌握运用到实践中并加强对新规范的宣传。

1.2 检测结论不严谨、不规范

目前,大多数防雷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只是简单地在报告结论栏标注符合规范(合格)或不符合规范(不合格),是否符合规范,只是针对本次检测项目而言,若本次检测项目按国家标准要求,对该防雷装置的所有参数都进行了检测,且全部符合规范要求,就能判定该防雷装置“符合规范”;若本次只检测了该防雷装置的部分参数且符合规范,检测结论就只能写“所检项目符合规范”字样,而不能判该防雷装置“符合规范”。

1.3 检测报告数据修约问题

检测报告中检测结果数值有效位数的确定问题,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检测结果数值的有效位数与技术要求的规定一致;在有的标准中表述为:“测量结果数值的末位(或修约位数)与技术要求量值的末位(极限数值书写位数)一致”;二是多保留一位。选取哪一种方法都可,但应该统一。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问题,检测结果数值的位数有的与技术要求的规定一致,有的则多保留一位,甚至在同一份检测报告中,两种方法交织一起混用。

1.4 计量单位的使用及规范标准用语问题

在防雷检测活动中所使用的计量单位除SPD的冲击电流、标称放电电流计量单位(kA)中的“A”和最大持续工作电压、电压保护水平的计量单位“V”大写外,其余计量单位均用小写字母表示。但实际工作中,有些报告里面大小写不分;另外原始记录与检测报告中没有使用规范用语,如圆钢与圆钢之间焊接要求“双面施焊”写成“双面搭焊”。

2 检测报告的组成

2.1 验收手册

在新建建筑物施工过程中。检测人员应当对其防雷装置中的十个子项进行跟踪检测,如图1所示,每个子项的合格与否都直接与建筑物综合防雷措施是否合格挂钩。

建筑物的防雷措施结论由十个子项目来决定。每个子项目又包含3-9个小项目。检测人员要在新建建筑的各个施工阶段积极介人进行跟踪检测。建筑的基础接地体包括桩基础、承台和地梁3个部分。在这3部分的主钢筋焊接完成后,浇筑混凝土前,检测方须对桩利用系数、桩深、桩直径、桩主筋直径、桩利用主筋数、单桩电阻平衡度、土壤电阻率、地下水位、四置位置、引下线间距、引下线利用主筋数、承台与桩主筋的连接、承台与引下线主筋的连接、每条引下线在一50cm钢筋总表面积、地梁主筋与引下线主筋连接、地梁问主筋连接、短路环、预留电气接地、接地装置电阻值多达19个小项进行检测。这19个小项决定着建筑物整体防雷的泄流体系是否合格。在建筑每层的引下线、楼层板、均压环焊接完成后,浇筑混凝土前.外墙金属门窗、玻璃幕墙与均压环连接施工完成尚未填封前.检测方要对引下线的连接、短路环、电气预留接地、均压环与柱内主筋的连接、预留钢筋焊接、门窗环过渡电阻等6个小项进行检测。这6个小项检测的是建筑物的引下和均压系统,在接闪过程中,使雷电流分路引下以及对楼层进行均压防止某处电压过高造成跳闪。建筑物顶层绑扎钢筋、焊接完接闪网格,浇筑混凝土前,要对接闪系统的接闪方式、材料规格、敷设类别、网格、与引下线的连接、支持卡高度间距、闭合环路测试、接地电阻、安装位置、连接形式等进行检测。接闪是建筑物外部防雷极其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决定着建筑物防雷的成功与否的第一步。除了接闪系统,还须对屋面金属物体、管道、电梯、变压器的接地、低压配电系统的重复接地、保护接地、管道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查。内部防雷上。对高低压电缆线路的敷设方式、SPD型号、通流大小、阻燃防爆、保护级数、SPD接线等数据进行记录。由此可见。防雷检测应当从新建建筑物的基础阶段到屋面、外墙、门窗的施工阶段都积极介入,而不应只是在竣工阶段对屋面的接闪系统以及接地电阻进行测量就对建筑物的防雷措施是否完善进行判断。

2.2 检测报告书

检测报告书依据验收手册内容对十个子项目的每个小项目进行是否需要复检的判断。并将复检结果与竣工验收的结果作为最终结论的判断依据。通过对十个子项结果的判断。在“最终检测结论”栏内填写合格与不合格。报告还应包括检测单位的名称、地址、电话、传真、邮编和资质证号。检测依据的国标、行标、地方标准也应将标准号与标准名称在检测报告书中列出。

3 检测结果的判定

在对新建建筑物的跟踪检测的过程中.检测人员依次在验收手册上填写检测结果.并按照QXT105—2009《防雷装置施工质量监督和验收规范》中的等级评定标准来对每个小项目进行四级评定。十个子项目的优良等级由每个子项包含的各小项的质量等级来确定。不合格为四等,合格为三等,良为二等,优秀为一等。优秀是指在材料、指标、规格、工艺上都具有先进实用性。如果某个子项的所有小项均合格,即达到三等,但小项高于二等的数量小于50%,则该子项为三等。若二等以上子项数目在50%~80%之间,则该子项为二等。若二等以上子项占比达到80%.则该子项可以评为一等。所有小项具有一票否决权,即某一个子项为四等。则小项所在的子项便为四等即不合格。如图2所示。整栋建筑物的防雷设施的综合评定.由十个子项目的质量等级决定.同样分为四个等级。判定方法与小项——子项优良率相同。即每个子项具有对整栋建筑物的一票否决权。一个不合格即整栋不合格。子项优良率小于50%,整栋建筑防雷设施质量等级为三等;子项优良率50%~80%,整栋建筑防雷设施质量等级为二等,良好:子项优良率达到80%以上,则整栋建筑防雷设施质量等级为一等,优秀。

结束语:

防雷仪器是防雷检测的重要工具,仪器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建(构)筑物的防雷效果。科学管理和使用仪器是每个检测人员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检测机构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除此之外,做好防雷装置检测报告规范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缪世宁,谭瑞伟,何瑜.防雷装置检测原始记录质量保证的探讨[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S1)

[2]杜连书,黄建萍.防雷装置检测常见的几个问题[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33(S2):

论文作者:王 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  ;  ;  ;  ;  ;  ;  ;  

关于规范化防雷装置检测报告的探讨论文_王 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