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教学之我见论文_邓小明

摘要:怎样的课才是一节优秀的课?那就是一节充满激情的课。充满激情的课要求学生要学得有激情、教师也要教得有激情。

关键词:学出激情;教出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往往发生在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之后,具有迅猛、激烈、难以抑制等特点。而人在激情的支配下,常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强烈的学习欲望是带有激情的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激情的“场所”,让学生的情感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活力与激情。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儿童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抹杀了学生学习的激情,最终使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和激情。

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教出激情、学出激情?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充满激情起来呢?下面就从教出激情和学出激情这两方面说一说我多年任教研组长所积累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教出激情

美国著名教授理查德·威伍说:“想要教好的教师,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有激情的教师。”激情是点燃学生热情的火炬,是激发学生情趣的酵母,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教师工作的催化剂,是教师工作成绩的奖赏,是教师永远年轻的标志。激情可以弥补知识的不足,可以补偿教师的缺陷,可以产生创造力。没有激情的课堂,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只能是死水一潭,毫无生机;没有激情的课堂,触动不了学生的思维,只能是白水一杯,无滋无味;没有激情的课堂,开发不了学生的潜能,只能像空转的马达,虚度了时光,浪费了能源,毫无功效。

1.创设问题是教出激情的爆发点

人的思维起源于问题。问题具有无穷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激情去寻求问题的答案。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提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激情澎湃地主动参与学习。

如在教北师大版第十一册数学中《百分数应用四》这一内容,我基本上是没有多讲什么,先让学生调查有关利息的资料,并让学生预习一下课文,在课中,我设计了几条目标,如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你能举例说明吗?让学生对照目标逐一交流,在非常民主的氛围中给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让学生“尽言”“言尽”,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体验在交流中得到激发,让学生学习激情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学效果也异常得好。

2.巧妙教学语言是教出激情的导火线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巧妙教学语言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这就是说课堂中的每一个问题,都要精心设计,问什么,怎么问,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回答,使自己的每一句话都能给学生以启发,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前进的方向,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会使课堂充满激情,教得更精彩,学生也会爱听你的课,你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出色。

例如,在教北师大版第三册数学中《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求相同加数的和的加法计算,并与教师进行计算比赛,从而提出教师为什么一下子能算出结果?你知道其中的奥妙吗?学生带着疑问,兴趣盎然,原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要简便的多。当学生认识到用乘法计算简便后,教师又提出2×4 读作什么?它表示什么?3×2读作什么?表示什么,乘号前面的数是什么数?乘号后面的数是什么数?结果叫什么?通过层层设问,由浅入深,更能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使一节枯燥的数学课变得生机勃勃。

课堂是教师的生命,充满激情的课堂是令人羡慕的,只要我们多研究语言这一资源,运用巧妙的教学语言,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那么你的课堂也将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激情。

3.现代教学媒体是教出激情的载体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事实证明,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改革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问题在于我们是否充分地发挥了它积极作用。新版教材,就其体例而言与老教材相比是新的,但基本版式还是大同小异,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新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大多是图片形式、活动情景来反映,多媒体技术恰好是用好这套可课本的最好补充。应用它不但可以变静为动进行形象化教学,而且还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从而使教学过程充满澎湃的活力与激情。

例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第十二册《圆锥体的体积》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回忆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以便为知识的迁移和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我制作了一张图文并茂的图文片(见下图)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圆柱体图形,并在图形下面用醒目的文字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形体?它的体积应怎样计算?这样一张集文字、图形、声音于一体的图文片,很容易引起学生注意,营造学习气氛。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取材于生活以创设情境,使教学过程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我制作了一张图文并茂的图文片(见下图)向学生展示了晒谷场上一堆圆锥形的谷子,并在显眼的位置向学生巧设问题:这堆谷成什么形体?你们能求出这堆谷的体积吗?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学生引入到新课探索的活动中。

圆锥体积的推导,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让学生直观感知圆锥的体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关系。首先让学生用工具做实验,初步感知,再呈现我制作的图文片(见下图)向学生演示:用圆锥装满水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里的过程。并在动画下面巧设问题:用圆锥装满水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空圆柱里,倒几次正好倒满?每次水的高度是圆柱高度的几分之几?学生通过认真操作实验,观察思考,都明白了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现代教学媒体具有吸引注意力的作用,生动的画面和形象、动画、特技效果、声音效果、清晰的信息等,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教学,使呆板的数学课堂教学搭载着充满激情列车与学生一起向前飞驰。

二、学出激情

学出激情与教出激情是不可分的有机结合体,它们是相互依存的。一节优秀的课必须是教者充满激情,而学者也是充满激情。那么如何使学生学出激情呢?下面分几点谈谈个人的体会。

1.兴趣是学出激情的血液

“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知识全身发生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顽强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对学习目的和学习任务,尚未树立起明确的认识,学习欲望往往都是从兴趣中产生的。因此,我们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新奇、新异、新颖的学习情境,注意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学,使孩子们在课堂中活跃起来、激动起来。

如:教学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加与减(一)》中,我们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的认知特点,创设了“小兔请客”这一童话情境,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时,我先让学生通过数糖这一具体操作活动,形成表象。再用小棒代替糖,摆一摆,加深理解,从而轻松地抽象出算式。在练习中,我设计了多种游戏,如“看谁最先找到家”、“猜算式”等,让学生愉快、有趣地巩固新知,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新知的欲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获取知识,引发学生自己不知不觉投身于学习中去,让激情的血液在学习中不停地流动。

2.活动是学出激情的载体

现在的学生需要活动、喜欢活动。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的一部分。”活动一般是教师做为引导,从学生不感兴趣的间接经验活动开始,然后按照知识间的逻辑顺序由已知向新知逐步推进。因此我们进行活动时要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感悟、学习、理解数学,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体验数学那无穷的魅力,从而达到主动运用数学观点、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在教学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能被3整除的数》。这节课来是很不好学,但是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既把握了知识本质,学到了探究方法,又提高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及时引导,适度点拨,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活动是使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是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手段。教学中要让学生的认识与实践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活动中充满激情去发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小组探索,亲身实验,使学生的学习乘载着激情活动的列车向前飞奔。

3.体验是学出激情的过程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中说到: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体验性。那么,这里的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性和意识,它要求学习不仅要用自己大脑进行思考,而且还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做等。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调动学生,让学生整个“身心”动起来,让他们在活动中激情地解读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从而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应用。

(1)在动手中去体验

小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形象和动作,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在教学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P36-37页《有趣的图形》中,安排了大量动手操作的活动,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了机会。如教学过程中的“摸一摸、玩一玩”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已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并与同伴交流。而把立体图形的面搬到纸上,又是一个开动脑筋发散思维的操作活动。后面的“剪一剪,分一分”学生已经能根据图形特征给图形进行正确归类。“拼一拼,展一展”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图形的特征,并展开想象,拼出了美丽的图案。学生通过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等活动获得数学知识,不仅可以实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意识和数学的兴趣。

(2)在合作交流中去体验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体验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而且丰富自己的知识、获得数学知识。如在教学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有趣的图形》中 “做一做”、“拼一拼”的过程都是需要学生来合作完成的。学生在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3)让学生上讲台去体验

众所周知,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学生。学生在教其他学生的时候往往学得最好,教其他学生可以使记忆的巩固率得以提高。因此,教师要主动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教”的机会,如让学生面对全班学生讲解、演示、教班级里的其他学生等。这样,学生兴趣极高,课堂气氛活跃,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使整堂课都“火”了起来、激动起来。

如果在教学中能让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充满激情,那么在学习中就没有什么困难能阻挠我们前进的脚步,一切困难都会在我们激情的学习岁月中燃烧。

参考文献:

1、摘录于《教育名言荟萃》

2、《新课程标准》

3、《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论文作者:邓小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17期5批次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

标签:;  ;  ;  ;  ;  ;  ;  ;  

激情教学之我见论文_邓小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