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民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_李校光

浅谈工民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_李校光

广州建总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目前,混凝土是现在建筑业中最为主要的施工技术,也是最为普遍使用的施工技术,由此该课题成为我国建筑行业技术研究工作者关注的主要课题之一。然而,建筑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控制过程,它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质量控制难度更大,施工技术的要求就更高。

关键词:工民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混凝土工程可以分为预制水泥与现浇水泥混凝土工程,水泥混凝土的质量将会对钢筋水泥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与强度造成直接的影响。但工民建的结构安全性,更是不能忽视的标准,所以,工民建要求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要特别的高。因此加强工民建施工当中的管理措施,掌握熟悉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核心技术就变得特别重要。

1、混凝施工前的准备

尽量避免使用高强度的混凝土,这是为了能够在设计源头对混凝土薄弱部位控制裂缝形成,在进行抗裂计算时需充分考虑到这些薄弱的部位。在混凝土施工前,要对混凝土的文图、温度应力进行预算,预定好施工阶段的混凝土温度变化及控制温度指标,其最主要的目的实在于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大的裂缝。混凝土工程的模板最好选用钢模板或是钢木混合模板,木模板可以作为保温材料来使用,但效果没有钢模板好,钢模板既有较高的保温功能,也可以根据温度控制的要求采用温度控制方案。在做混凝土施工之前应做好多方面的准备,要先预算温度的指标,预算的方法有多种,较为准确的可以采用有限元法,但一般可以采用简化的计算方法。

2、影响工民建工程混凝土施工的因素

2.1选用的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不合格

我国目前对于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检测主要是依据检测人员的工程施工经验来完成的,而这样方法的取样代表性低、周期长、费用高、检测操作复杂等等,使得施工中有些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达不到施工要求的标准。

2.2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一般分为垂直和水平运输。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运输时间和运输温度的影响,往往造成混凝土在运输途中出现水泥、细骨料上浮而粗骨料下沉等搅拌物分离的现象,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

2.3混凝土的配比搅拌

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有些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采用低质量的配合比例,或者选用强度不达标的骨料,造成新拌混凝土的强度过低,达不到施工要求的标准;在对商品混凝土进行调配时加入的水量与水泥量比例相差过大或者添加外加剂时操作方法不当;不能及时在雨季时去除砂石中的多余水分等等都导致了新拌混凝土的质量不合标准。

2.4水泥水化热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的放热峰值和速率会直接影响到其水化的过程。水化的过程过快,会使温度的收缩增大,从而导致产生温缩裂缝,造成建筑结构的整体质量下降,对建筑结构的使用性和耐久性也有着严重的影响。

2.5混凝土的浇筑和护养

在施工过程中,有些施工人员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或者护养时操作错误,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例如,在浇筑混凝土时将操作顺序弄错或者在进行振捣工作时过振、漏振等等导致混凝土出现离析、孔洞等现象。不能及时或者错误的进行混凝土的养护,使得混凝土的抗裂、抗震等性能差。

3、工民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分析

3.1混凝土的输送

要在建筑施工的现场装设一台移动泵和一台托泵,相关人员对所使用的混凝土泵的技术和功能要足够了解,并配置充足的易坏零件,以备零件出现故障时可以及时进行抢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泵管的安装一定要牢固,来减小泵送过程中因为压力而造成的损失,同时,在泵送前要用清水湿润管道,再用水泥砂浆润滑管道和泵机。检查泵管中是否有残留的混凝土,主要是在泵管的弯曲处,如果有残余物,一定要清理干净;还要保证管道的接口处密封性好,防止跑漏浆。当泵机需要暂停时,要采取相应的倒泵措施,使混凝土在管内进行前后的往返运动,以保证良好的可泵性;当泵机出现故障时,为了维持混凝土的继续供应,要利用塔吊来进行短时间内的垂直运输操作。

3.2混凝土的配比

在实际施工中,施工单位要依据试验室提供的混凝土的相关配合比例准确的进行混泥土的配置。保证混凝土的结构强度符合施工标准的要求。在搅拌混凝土时,要确保骨料与水泥充分均匀的混合,避免麻面、蜂窝等现象的出现。控制好搅拌的顺序、时间和搅拌方法,确保混泥土的易性和强度达到工程技术的标准。一般情况下,粗骨料的针片状颗粒要小于10%的含量,而中砂的大小在0.32mm以下,其砂率一般大于15%。

3.3混凝土的温升控制

在实际混凝土的作业时,一般要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采用连续筑浇、自然分层的方法进行施工。在选用添加剂时一般采用水煤灰或者复合型外加剂,以便于改善混凝土的易性和可靠性,减少对水泥的使用量。同时,还要通过降低水、骨料、水泥等原材料的温度来控制新拌混凝土在入模时的温度。

3.4混凝土的浇筑和护养

3.4.1浇筑技术

工民建中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中,浇注技术是其中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进行浇注技术的施工时,必须要严格遵循浇注顺序,对墙、柱、梁、板等依次进行混凝土的浇注。另外,在实施浇注技术之前,必须要严格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例,其配比的要求必须要达到能够在最大程度的节省原材料基础上,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降低水化热现象的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凝结之前,需要进行二次浇注,进一步保证浇注环节的质量。无论是在首次浇注还是二次浇注的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温度及湿度进行有效的控制,预防大体积混凝土出现开裂的现象。在混凝土浇注的过程中,保持浇注的温度在 32℃以下。浇注的时间应该避开太阳光照最强的时间段,尽量选择早、晚温度较低的时间段进行。如果涉及到在温度较高的时间段进行浇注,可以通过拌水或者加冰的方式进行物理降温。在浇注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主筋、负筋等出现局部外露的问题。

3.4.2混凝土结构的养护技术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通常会发生混凝土裂缝的情况,使混凝土的整体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造成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情况是由于工作人员在进行施工时忽略了混凝土的养护,为了将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情况减少,首先要有效的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养护工作。混凝土结构的养护技术具体是:混凝土进行浇筑完成后,首先要将草袋铺盖在混凝土结构的表面上,然后使用水进行喷射起到保湿的作用,避免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情况。

结束语

当前社会中的工民建工程大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在建筑工程的结构安全、耐久度和可靠度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工民建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保证其施工质量成为工民建施工单位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从混凝土的运输、温升、配比、灌筑、拆模、护养等方面入手,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确保建筑主体的安全可靠,从而推动和促进工民建工程建筑的健康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许靖.葛妍.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2012

[2]贺涛.浅谈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J].神州,2013

[3]张建军.房建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J]科技向导,20l0

论文作者:李校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0

标签:;  ;  ;  ;  ;  ;  ;  ;  

浅谈工民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_李校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