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聋患者心理障碍及护理干预论文_廖敏

四川省人民医院耳鼻喉一 四川 成都 610072

【摘要】目的:探究突聋患者的心理障碍,并对其采取护理干预。方法:选取自2015年2月至 2015 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突聋患者96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总良好率为91.67%,对照组患者心理状况良好率为75%,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突聋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进一步临床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突聋患者;护理干预;心理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359-01

突发性耳聋是指瞬息间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耳聋突发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易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通常突聋伴随着耳鸣、眩晕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如不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心理护理干预,患者的心理障碍会影响患者的康复。因此,为了避免患者心理障碍影响患者康复,本文特选取自2015年2月至 2015 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突聋患者96例,比较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 2015 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突聋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中24人为男性,24人为女性,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在(40.4±5.7)岁,病程3-15d;对照组中25人为男性,23人为女性,年龄在22-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4±4.9)岁,病程3-15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病患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主要护理内容包括:a、心理护理: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和患者进行必要沟通交流,向患者普及该病的诱因、表现、治疗方法及效果,解答患者对病情和病史的疑问,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焦虑情绪,保持良好心理状态。b、按摩护理:为患者进行耳部按摩,指压按摩耳周及头部重要穴位以促进大脑及耳周的血液循环,使内耳获得良好的血供,促进患者的恢复。c、日常起居干预:要求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的患者要卧床休息,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书籍等转移患者对听力变化的过分注意,使患者保持轻松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2]。两组患者护理周期为1个月。

1.3观察及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心理情况良好率对比。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调查问卷进行评测,通过主治医师和患者自评的平均分数做评测,患者心理情况评分在80-100分为优,60-79分为良,69分以下为差。患者心理情况良好率=(心理情况优例数+心理情况良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病患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选择()代表计量资料。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研究中显示,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总良好率为91.67%,对照组患者心理状况良好率为75%,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80,P<0.05),详见表1。

3 讨论

以往诸多研究中表明,突发性耳聋是耳科的一种常见急症,多见于中老年人。该病发病突然,伴随着严重耳鸣、眩晕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突聋的发病原因复杂,一般发生于患者过度劳累、情绪激动以及感冒之后,临床上主要认为主要是两种原因导致突发性耳聋,内耳微循环障碍和病毒感染。患者在情绪激动或过劳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患者内耳小动脉血管发生痉挛,小血管内血流缓慢,造成血液中的红细胞与血小板相互粘着,发生血行障碍,内耳供氧不足导致突聋的发生[3];患者感冒或是其他疾病中,由于身体抵抗力较差,病毒侵入内耳后与内耳血管中的红细胞、血小板、听神经等发生亲和,凝集成团,阻塞内耳血管,导致患者听神经水肿、充血,导致突聋的发生[4]。

患者在发生突聋后,听力障碍、严重耳鸣、眩晕以及恶心呕吐等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的心理障碍会影响患者身体的康复,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在对突聋患者的治疗中,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保持轻松的心态,配合医生治疗,对缩短患者的治疗周期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患者的护理干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心理护理: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和患者进行必要沟通交流,对单耳突聋的患者直接进行交流,对双耳突聋的患者用纸笔、发放宣传手册等进行交流,向患者普及该病的诱因、表现、治疗方法及效果,解答患者对病情的疑问,帮助患者排解恐惧、焦虑以及烦躁的心理情绪;按摩护理:为患者进行耳部按摩,促进患者耳周、大脑血液循环,指导患者日常生活中自行按摩,尽可能促进患者内耳的血供[5];日常起居干预,要求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患者存在严重耳鸣、眩晕、恶心呕吐要保证卧床休息,日常护理中,运用书籍、音乐等转移患者注意力,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不良情绪的排解。

在本次对突聋患者心理障碍的护理干预中,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总良好率为91.67%,对照组患者心理状况良好率为75%,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因此,对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有效的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突聋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进一步临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郑雪君.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4,1(2):155-156.

[2]罗承蓉.突发性耳聋3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5):997-998.

[3]张淑艳,刘雨晴.突聋患者心理障碍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09,5(3):210-211.

[4]孙晓芒,郑聆坚.突发性耳聋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7,2(34):201-202.

[5]钟碧芳,陈静华.104例特发性突聋患者的综合护理[J].宜春学院学报,2010,32(12):106-107

论文作者:廖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2

标签:;  ;  ;  ;  ;  ;  ;  ;  

突聋患者心理障碍及护理干预论文_廖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