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BIM技术有了很大进展,并在建筑安全类专业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建筑安全类专业目前课程开展效果不好,学习内容与实践脱节,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难以反映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等问题,描述了BIM在建筑安全类专业中的应用前景,并详细阐述了BIM在建筑制图、房屋建筑学、建筑工程安全技术与管理、建筑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等课程中的应用情况,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BIM;建筑安全;专业设置
引言
BIM技术已成为行业趋势,BIM人才需求成为制约BIM发展的因素。高校做为人才输送的后备基地,BIM技术教学具体落地到BIM综合实训基地的建立。BIM建筑安全技术实践基地的可以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安全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外,还可以面向社会开展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搭建BIM信息化基地,增强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实现BIM方面的教学及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的培养以及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可以带来相应的社会效益。
1国内建筑安全管理现状
当前我国建筑业仍是事故高发区,每年仍有大量安全事故发生,建筑业的高流动性、生产工艺工法复杂性、作业场地多变性、雇工老龄化使建筑业成为高风险、高意外倾向性行业,据住建部统计数据显示常见施工安全事故有:高处坠落、触电伤害、物体打击等。当前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部分建筑企业和管理人员不够重视安全管理,存在其他岗位兼职安全管理岗的情况,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成效甚微;大部分企业仍采用传统粗放的安全管理方式,未全面采用现代信息化管理技术,效率低下,管理成效甚微;建筑业从业人员趋向老龄化,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方式落后单一;安全监督检查机制有待完善,违规行为和隐患整改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2传统建筑安全类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建筑施工现场复杂、危险源众多,且建筑工程产品往往具有不可重复性,造价大,很难创建一个实训场所让学生充分了解建筑工程的全部过程,复制建筑工程质量、技术和管理中的全部问题,这也就导致学生的学习与实际情况有所脱节,并不能真正运用到项目中去。由于建筑项目往往工程量大、周期长,而学生很难在半年的顶岗实习中体验整个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但是建筑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所以这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BIM在建筑安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的功能及特点概述
BIM在建筑安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主要完成中心办公场所的搭建,软硬件建设购置、安装调试工作。重点完成软件采购工作,建立BIM服务团队,教师集中强化BIM学习,为企业提供BIM基础服务,组织开展BIM技术和应用普及性宣传活动。同时成立大学生BIM社团,将学生凝聚在一起进行BIM基础知识学习。构建施工现场BIM模型,加强了施工现场的可视性、具象性和交互性,通过BIM模拟施工过程与效果,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了可视化,可以进行360度无死角模拟观看。实现实时监控施工过程,更好地管控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使实训中心设备质量和师资水平满足教学要求,形成实训内容与实际项目建设相结合的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高质量的实际动手能力训练,建成具有一定先进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的集实践教学、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实训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建立虚拟环境,采用还原真实建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过程的方法,学生借助3D眼镜置身虚拟施工环境中,体验了解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过程,熟悉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提高学生对施工现场的认知和安全意识。相对于传统的安全体验区,BIM安全技能实践体验中心的科技感、沉浸式体验、互动式体验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危险源发生过程,可以直接体验火灾、触电、坠物、高空坠落、坍塌、脚手架倾斜等效果。BIM安全技能实践体验中心馆不仅激发了学生参加安全教育的兴趣,还加强了学生对安全事故的认知,具有深刻的安全教育作用。相对于传统的实体安全体验区,BIM安全技能实践体验中心的一次性投入更低,不受场地限制,拆装周转利用成本几乎为零,虚拟场景建设不受场地限制,可最大程度模拟真实场景下的安全事故,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4BIM在建筑安全类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正是由于传统建筑安全类课程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从教学角度来说,BIM可视性、可操作性较好,特别适合在高职建筑类课程中使用。BIM技术的使用是当前培养高素质建筑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是高职院校建筑课程群信息化建设和教学的必然趋势。建筑工程制图建筑安全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采用BIM建模技术,BIM中的三维模型与模型的平面二维平面图完全对应,学生在脑中监理清晰的三维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对国家制图标准的掌握能力,促进学生空间思维,从而达到辅助教学的效果。房屋建筑学的知识点零散繁多,设计部分的知识点抽象复杂,由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较少,工程实践经验不多,学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很难掌握课堂教学的全部内容,利用BIM三维建模软件将讲授内容以三维立体的模型呈现出来,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课程由于施工安全技术部分的内容涉及的基坑、脚手架、施工机械等内容知识点繁多,安全专项方案的编写等的内容较为抽象,利用BIM技术的可视化、动态化、协调性、模拟性等特点,根据实际的工程案例模型进行施工现场的可视化,展现从开始到竣工施工作业中存在的全部风险源,在未施工前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编写安全专项方案;模拟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源,实现动态化的现场管理;通过施工模拟使学生掌握建造顺序,由此掌握设备进场、材料进场、人员分配等各项工作顺序,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建筑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课程内容较为枯燥,通过引入BIM技术,模拟虚拟的施工现场,将Revit中的三维模型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检查施工质量问题或安全隐患,同时还可模拟验收程序和步骤,并很据虚拟的BIM平台进行工程资料的填写。对项目中的基坑、电梯井道、外墙龙骨以及室外地坪等施工关键部位进行模拟,使学生在进行问题处理时,不仅更贴合依据实际工程,更具有可操作性,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及重点部位的掌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性内容,建筑业要想持续发展,传统的高消耗、低效率、高危险必将被节能、高效、安全的生产管理方式所取代,而高速发展的BIM技术必将逐步被运用到建筑整个生命过程中。对建筑安全类专业的建筑制图、房屋建筑学、建筑工程安全技术与管理、建筑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毕业设计等课程教学中引入BIM,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根据实际工程案例通过三维建模展现虚拟可视、直观的施工现场,使学生动态的、实时的掌握建筑工程安全理论及实践操作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建超.BIM技术在建筑类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7,26(1):161-164.
[2]柴美娟.BIM技术在高职高专建筑专业群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
[3]张朝晖,张养安,卫少阳,等.高职交通土建类专业BIM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
论文作者:钱秀雷,陈琪杰,缪昌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建筑论文; 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类专业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安全事故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