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8与肿瘤坏死因子α在宫颈炎症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论文_铁小菊

常德中西医结合医院 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宫颈炎症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36例人型支原体(MH)宫颈炎、53例沙眼衣原体(CT)宫颈炎、25例淋病奈瑟菌(NG)宫颈炎、55例内源性病原体解脲支原体(UU)宫颈炎、20宫颈糜烂(EC)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测,并与同期相同例数的体检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MH、CT、NG患者的阴道灌洗液中的白细胞介素8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健康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U组和EC组的白细胞介素8水平与同期健康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UU、MH、CT、NG患者的阴道灌洗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和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健康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C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同期健康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局部免疫在各种官颈炎症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白细胞介素8与肿瘤坏死因子α在MH、CT、NG以及UU等因素引起的宫颈特殊炎症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宫颈炎症;临床意义

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由UU、MH、CT、NG等因素引起的宫颈炎症患者资料及同期相同例数的健康者的临床资料,详情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宫颈炎症患者和同期收治的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宫颈炎症患者均被确诊为宫颈炎症,其中MH组36例、CT组53例、NG组25例、UU组55例,EC组20例。全部患者的年龄在22~46岁,平均年龄为(35.8±3.4)岁;初产妇66例,经产妇123例。全部患者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标准 全部入选人群均非妊娠期,并采取避孕手段;检查前1周内无性生活和阴道冲洗;短时间内未服用甾体类激素;滴虫、线索细胞及假丝酵母菌均呈阴性。

1.3 方法 标本收集:收集阴道分泌物,分别在培养基中进行MH、CT、UU及NG培养。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宫颈部和阴道上段,后穹隆吸出灌洗液并进行离心处理,取上清液保存待用。细胞因子检测: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阴道灌洗液中的白细胞介素8与肿瘤坏死因子α,测定方法参照试剂盒说明说进行规范操作[1]。

1.4 统计学方法[2]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组间差异采用 t检验进行比较,P<0.05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阴道灌洗液中的白细胞介素8水平比较 MH、CT、NG患者的阴道灌洗液中的白细胞介素8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健康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U组和EC组的白细胞介素8水平与同期健康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各组患者阴道灌洗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比较 UU、MH、CT、NG患者的阴道灌洗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健康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C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同期健康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宫颈炎症是常见的女性下生殖道疾病,该病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如淋病奈瑟菌(NG)、人型支原体(MH)、沙眼衣原体(CT)、及内源性病原体解脲支原体(UU)等均可引起宫颈炎症。宫颈炎症的发生过程是阴道局部免疫状态,炎症发生时患者体内均有细胞因子的表达,且多种细胞因子相互作用,互相影响[3]。研究表明,局部病变出现炎症时,患者的精液、痰液及阴道灌洗液中监测到IL一8、TNF-α的表达,说明局部免疫状态与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多种细胞因子均参与疾病的致病过程。

白细胞介素8是一种局部上皮源性炎症趋化因子,主要是激活中性粒细胞释放超氧化物和溶酶,介导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过程,白细胞介素8对先天免疫系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许多慢性炎症和癌症相关的炎症的发病中作用显著[4]。肿瘤坏死因子是由脂多糖刺激巨噬细胞而分泌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可引起患者高热,并进一步诱导细胞凋亡,通过一系列炎性反应引起局部或全身炎症。另外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肿瘤坏死因子可与其他细胞因子相互作用而介导一系列炎性反应,还可诱发肿瘤病可至肿瘤坏死,是目前发现的抗肿瘤活性较强的炎性细胞因子之一[5]。

本组研究发现,IL一8和TNF-α在各种官颈炎症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均参与疾病的致病过程。

参考文献:

[1]张景洪.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变化及意义[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10):27-28.

[2]李明生,卢明友,史利亚.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流受限及分期的关系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3):69-71.

[3]李锦华,黄晨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51-52.

[4]孟杰,张静静.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在不同时期胰腺炎的表达和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3,(19):71-72.

[5]张金,郭军红,严澎等.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4):440-443.

论文作者:铁小菊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9

标签:;  ;  ;  ;  ;  ;  ;  ;  

白细胞介素8与肿瘤坏死因子α在宫颈炎症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论文_铁小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