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后听力随访结果分析论文_顾瑾

顾瑾

(江苏省滨海县妇幼保健所 224500)

【摘要】 目的: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后听力随访结果的分析。方法:收集滨海县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45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治疗资料,作为观察组,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450例患儿分为两组,观察A组385例采用光疗,观察B组65例采用换血治疗;同期选择45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治疗后的听力随访结果,并与对照组听力筛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月龄听力学诊断时,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可见,观察组患儿听力损失发生率为4.67%,明显高于对照组听力损失发生率0.44%,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进行比较可见,观察B组听力损失发生率为12.31%,明显高于观察A组听力损失发生率

3.38%,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是导致新生儿发生听力损失重要因素之一,胆红素浓度越高,听力损失程度越严重,临床需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对策干预。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听力;随访;听力损失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2-0182-02

相关的研究资料表明,先天性听力障碍在高危新生儿中的发生率高达2~4%左右,其中高胆红素血症作为新生儿听力障碍的主要高危因素之一,总胆红素越高,患儿发生听力障碍的几率也就越大[1]。因此,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长期的听力监测与随访,也很有必要。本文就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后的听力随访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旨在论述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早期干预及听力监测的重要性,现详细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4年6月45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治疗资料,作为观察组,男女比例225:225,均已确诊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出生后48h血清胆红素浓度>205.1μmol/L)。450例患儿根据胆红素浓度不同采取不同的干预治疗措施,并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A组与观察B组。观察A组385例,男女比例188:197,日龄在1~18d之间,平均日龄(7±

3.25)d,血清胆红素浓度在208~572μmol/L之间,平均浓度(284±32.61)μmol/L;观察B组65例,男女比例37:28,日龄在1~20d之间,平均日龄(8±3.07)d,血清胆红素浓度在358~1127μmol/L之间,平均浓度(478±3

2.26)μmol/L。观察A组与观察B组在一般资料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儿在接受本次研究前,均已排除有颅内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颅内出血、耳毒性及镇静药应用史、家族耳聋史、出生窒息者。同期再选择45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19:231,日龄在1~22d之间,平均日龄(8±2.93)d;血清胆红素浓度17~182μmol/L,平均浓度(57±12.53)μmol/L。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日龄等一般资料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观察A组385例患儿采用光疗法治疗:包括采用蓝光箱照射治疗与毯式光疗法治疗;观察B组65例患儿采用换血治疗(换血治疗主要针对血清胆红素浓度过高,伴有新生儿重症感染、伴血症、ABO 溶血等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及时备好血液,备血量在150~180ml/kg,室温预热,及时建立动静脉通路,常规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以静脉端输血与动脉端抽血同步的方式进行换血治疗,换血时根据患儿的生命体征监测情况合理调查输血、抽血速度,以保证出入血量相等。换血时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时采用肝素液冲管,以防止堵管,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置管肢体皮肤颜色与局部温度。行换血治疗的患儿均获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血清胆红素迅速下降,未见明显输血反应。

1.2.2 听力筛查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均是采用丹麦尔听美听力筛查仪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测试,唯一不同的是,对照组450例新生儿在出生后2d便可实施听力筛查,而观察组45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均是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听力筛查。针对听力初筛未通过者,均在出生后42d内进行复筛,复筛还未通过者,则在出生后3个月内进行听力学诊断。

1.2.3 听力诊断与测试方法

听力学诊断方法为:采用IHS诱发电位仪与耳声发射仪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测试,声导抗测试则采用美国产GSI tympstar中耳分析仪进行。两组新生儿在进行听力诊断前,均先给予10%水合氯醛0.5ml/kg口服,然后于新生儿睡眠状态下,于听力诊断专用的隔声屏蔽室内(室内环境噪声需≤19dBA)进行听力测试。具体的听力测试方法包括有:⑴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采用交替短声作为刺激声,刺激重复率为19.3次/s,叠加次数1024次,最大输出强度100 dB nHL,带通滤波在100~3000Hz之间,行ABR测试时,采用插入式气导耳机。将记录电极置于小儿前额发际,参考电极置于小儿耳后乳突处,鼻根部接地,极间阻抗<7kΩ。2~4kHz范围听力正常:ABR波V反应阈≤30dB nHL;听力损失:ABR波V反应阈>30dB nHL。⑵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测试。两个初始纯音信号的强度为L1=L2=70 dB SPL,频率比f2/f1=

1.22,测试信号频率范围0.7~6kHz,每个测试频率点叠加24次。DPOAE判定标准为:在所有测试频率中2、3、4kHz三个频率点的信噪比均≥3dB,且超出其1倍的标准差,则为引出DPOAE,反之,则表示未引出。判断蜗后病变时,则以DPOAE正常而ABR异常或未引出作为参考依据。⑶声导抗测试。探测音为226 Hz,针对6月龄以下的小儿,需加做1000 Hz的声导抗检查。226 Hz探测音声导抗的正常标准为:鼓室声导抗图为A型;而1000 Hz探测音声导抗的正常标准为:鼓室图为单峰[2]。

1.3 评价指标

对观察A组与观察B组3月龄、24月龄时的听力诊断结果进行统计比较,然后将观察组(A组+B组)与对照组(正常组)3月龄、24月龄的听力诊断结果进行统计、比较与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率(%)、标准差( ±s)表示,用t进行检验,组间比较资料用x2检验,将P<0.05作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治疗结果分析450例高胆红素血症分析A(光疗组)、B(换血组)两组进行治疗,治疗后采用自动分析仪对患儿总胆红素浓度进行测定,测定结果显示患儿的总胆红素均<20.5μmol/L,均下降至正常范围内,由此可见患儿均获得了理想的疗效。

2.2 3月龄时听力诊断损失发生率分析

对3月龄时所有小儿的听力诊断损失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⑴观察组听力损失21例,发生率为4.67%;对照组听力损失2例,发生率为0.44%;可见正常足月新生儿(对照组)听力损失发生率要明显低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观察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再对观察A组与观察B组的听力损失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观察A组(光疗组)听力损失13例,发生率3.38%(13/385),观察B组(换血组)听力损失8例,发生率12.31%(8/65),可见行换血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听力损失发生率要明显高于行光疗治疗的患儿,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见表1所示。

2.3 观察组A、B两组24月龄听力损失情况分析

观察组21例光疗与换血治疗患儿在3月龄诊断为听力损失时,均采取积极、有效、对症干预措施进行治疗,并于患儿24月龄时随访观察听力恢复效果。结果可见,观察A组13例听力损失者有10例转为正常,观察B组8例听力损失者有2例转为正常,两组24月龄听力损失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剩余听力损失者分析可见,观察B组听力损失程度也明显较A组严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所示。

2.4 两组病情、治疗与听力诊断结果综合分析

结合观察组中A、B两组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分析其与患儿听力诊断结果的相关性。观察A组3例听力损失患儿的胆红素浓度分别为230、266、324μmol/L,观察B组6例听力损失患儿的胆红素浓度分别为396、636、685、711、802、1107μmol/L,由此可见,高胆红素症患儿的胆红素浓度高、采取换血疗法,发生听力损失的几率越高。再观察患儿的听力损失类型,观察组所有听力损失患儿中,以双侧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最多(77.78%,7/9),且患儿的听力损失类型主要为蜗后病变(66.67%,6/9)。

3 讨论

临床大量的研究资料已证明,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时,由于胆红素浓度过高所带来的神经毒性,会对患儿的脑干听觉通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从而使小儿发生听力障碍,严重影响小儿正常的语言发育。临床研究还发现,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胆红素首先聚集于神经末端,从而降低膜电位与神经传导,此时的神经元损伤是可逆的,若此时不干预,胆红素会继续聚集,与神经鞘磷脂、神经节苷脂等细胞膜成份联结,使神经元受到较为严重的损伤,使物质转运、线粒体功能与神经递质合成功能受到损害,但此时也在可逆转范围内。若病情还得不到有效干预,致使神经元胞体逆行吸收胆红素,出现神经细胞肿胀、固缩、崩解及补吞噬,则有可能给患儿听力留下永远性的损害。基于上述特点,临床需高度重视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听力检测与复筛,以便能尽早发现与干预,降低患儿的听力损失发生率[3-4]。

通过本次研究也发现,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听力损失发生率也明显高于正常足月新生儿,由此也进一步证明胆红素浓度高是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之一。此外,通过研究还发现,胆红素浓度在600μmol/L以内且行光疗治疗的患儿发生听力损失的概率以及听力损失严重程度,明显要低于胆红素浓度过高行换血治疗的患儿,由此也论证了对高胆红素血症及时、早期治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总而言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容易发生听力损失,临床在积极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同时还需做好患儿的听力筛查工作,以便能早期采取对策防治干预,降低不可逆性听力损害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何霞,张洪,徐群,谢朝红,金露.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及高胆红素血症多因素影响的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4,10(10):114-115.

[2] 夏芳琴,朱小芳,傅晓丹,谢微微,留佩宁.高胆红素血症对早产儿听力筛查结果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9):3235-3236.

[3] 杜志方,刘芳,李建红,吕朝霞,郭志梅,周春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听力损伤的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11,9(15):28-29.

[4] 张怡,唐瑛,张璐,朱进秋.603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1,18(2):159-160.

论文作者:顾瑾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6

标签:;  ;  ;  ;  ;  ;  ;  ;  

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后听力随访结果分析论文_顾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