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退出背景下农户生计转型问题及对策分析-以江西余江为例论文

宅基地退出背景下农户生计转型问题及对策分析-以江西余江为例论文

宅基地退出背景下农户生计转型问题及对策分析
——以江西余江为例

张蝶 赵磊 黄壬 朱勇全 黄雷

新农村建设过程当中,宅基地的退出会对农户的生计转型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江西余江宅改前后农户生计的变化进行分析总结,研究了宅基地退出背景下农户生计转型的问题。研究发现:第一,宅基地退出背景下农户生计转型的障碍主要包括金融资产增长萎缩、人力资产转型压力大和农户抵御风险能力弱。第二,为有效推动农户生计转型,政府应该建立健全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发展村集体经济,同时进一步深入多维发展第三产业。

一、引言与文献述评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增多,农村大量宅基地常年闲置,宅基地的盘活和利用是一项关乎乡村振兴和农民收入的重要问题。宅基地退出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城镇化发展的核心,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一种产物。宅基地退出涉及到数亿农民的生产、生活、社会保障以及财产权益,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其中宅基地退出后的农户的生计转型是一个应当重视的问题。宅基地退出后农户生计转型与农村的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生计的持续性影响新农村建设。

关于宅基地退出及退出后生计转型问题,国内不少学者已经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农户宅基地退出后的福利效应研究方面,高进云(2007年)提出福利差异系数的概念并通过实证研究得到流转后农民间福利差距拉大的结论。熊淑婷(2018年)利用森的可行性理论框架,研究发现农户福利水平在宅基地退出后得到了提升。在宅基地退出和农户生计转型机制研究方面,刘自强(2017年)认为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农户生计资本的存量和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对农户的生计转型有较大影响。赵立娟(2017年)通过构建农地流转对农户生计模式影响的分析框架,结合调研数据得出农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户的生计转型产生显著影响的结论。在农户生计转型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研究方面,信桂新等人(2012年)运用多种分析工具进行研究,发现农户在升级转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新居建设的功能趋于单一;政府的金融性资产支持难于促进农户金融资产的增长;在生计转型中生计脆弱的家庭难以在新居中维系原有的生计方式等。在农户生计转型规制方面,关江华(2018年)认为实施差异化宅基地退出方式、政策,实现对农户家庭瞄准补偿与资助,并建立和完善居民点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及社会保障体系,同时注重公众参与农户的生存发展可以有效保护宅基地转型中的农户权益。吴泽斌(2018年)从生态因子视角和生态位宽度视角两个视角下分别提出提升宅基地退出农户以及家庭发展能力的蕴含政策。

1) 对整个淮海经济区而言,全区的国内旅游收入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708 8和2.548 6,表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每变动1%,分别带动国内旅游收入同向变动0.708 8%和2.548 6%.可见,城市绿化建设对旅游经济的增长存在拉动作用,同时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对旅游经济的影响要远高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上述相关研究说明宅基地退出后的农户在享受其居住区位和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的同时,面临着物质资产减少、家庭负担加重、收入缺少增长的处境。国内外研究结果多倾向于帮助政府制定宅基地退出相关政策,在关于宅基地退出背景下的农户生计转型问题及政策建议方面研究比较少,基于此,本文在对江西余江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尝试通过对江西余江宅改前后农户生计的变化进行分析总结,以期提出能够加快宅改后农户生计转型并保证其可持续性的政策,强化农村经济发展,进而健全农村经济发展的组织、制度和机制建设,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各类人才培养。

二、宅基地退出对农户生计转型的影响

抵御风险能力是指农户利用自身所有的资产来抵抗外部风险的能力。当风险来临的时候,农户所拥有的生计资本是其抵御风险最重要的武器。在生计转型过程中农户可能遭受资本风险、收入风险以及福利风险。抵御风险能力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方面,宅基地退出后,生计转型过程中收入是不稳定的,由于建房或购房的需要,个人储蓄也处于劣势,这些都导致了农户在转型过程中抵御风险的能力变弱,生计的可持续性受到挑战。另一方面,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还与社会保障能力有关,宅基地退出后的政策决定社会保障能力,保障农户生活的稳定性以及可持续性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而"宅改"过程中,由于制度不健全、制度实施监管不力等原因往往使宅基地产权纠纷复杂化,农户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障,影响其退出宅基地后的生计活动。

第一,宅基地退出通过影响农户对耕地的依赖性以及使用权来影响农户的生计及转型问题。农户退出宅基地后,对耕地的依赖减弱,传统的农耕生产生活方式不再是其最佳选择。在退出宅基地的过程中,农户可以选择用拆迁补偿款购置到集中安置区内的公寓套房或者在规定可建设用地上建设标准样式的房子。宅改后,农户的住房质量得到提高,生活便利度、公共基础设施齐全度、交通便利度相比之前也得到了很大改善,给农户生计变化都带来了积极影响。但是宅基地退出影响着部分耕地的使用权,使农民原本自给自足的生活受到冲击,部分物品由自产自用变成必须购买,生活成本增加,这些因宅基地退出而增加的成本将影响着农户的生计。

第二,宅基地的退出后农户的就业机会影响农户生计转型。宅基地退出后,生活成本上升,农户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会寻找新的生计方法。农户的文化水平程度不一,非农户已经放弃农业生产并主要依赖务工收入,其拥有的文化水平和工作经验使得其寻找工作的范围较大,获得稳定工作的机会较大,因此其生计问题受到宅基地退出的影响较小;对于兼业农户和纯农户,常年在田务农,大部分农户文化水平较低,非农工作经验不足,很少受到正规的就业培训,获得稳定非农工作机会的难度较大,只能从事一些临时工作,收入来源也无法得到保障,影响其生计转型以及转型的可持续性。

第三,宅基地退出后农户资产的变化影响着农户的生计及转型。宅基地退出后,农户不仅可以得到宅基地退出补偿费,还可以获得一定的的土地流转费用及国家补贴,这些都增加了农户的资产,但是这些资产大多被用于购买城镇住房或者建房,农户手中实际可流动资产增加较少。而“宅改”带来的水费、垃圾管理费、物业费等新支出以及原先可以自给自足而现在却需要购买的部分物品,大大的增加了农户的生活成本,农户手中可的流动资产进一步减少,农户面临的生存压力不断增加,生计转型能够使用的资本减少,生计转型受到阻碍。

根据染色算法,可设因此点u12,um3的色集合与其他点都可区别。当s=3,5,…,m-1时,C(us2)均不同,当s=1,3,…,m-1时,C(us(2n+1))也互不相同,而又ust,us′t′(s≠s′或s=s′时,|t-t′|>1)均满足S(ust)≠S(us′t′),于是C(us2)(s=3,5,…,m-1)与C(us(2n+1))(s=1,3,…,m-1)均不同,因此,此种染色方法满足3度点的可区别正常边着色,进而满足H(m,n)的点可区别正常边着色且⎤

三、宅基地退出背景下农户生计转型的障碍

在微观层面,生计转型是指农户生计方式由纯农业向非农就业逐步转变的过程;在宏观层面,生计转型是指农户的生计多样化。生计转型是宅基地退出后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生计多样化的一种形式。宅基地退出后的生计转型存在很多挑战,这些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金融资产主要是指农户可以支配以及能够筹措到的资金。目前农户可获得金融资本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家庭现金收入、从正规渠道或非正规渠道获得的贷款以及政府救助。家庭现金收入来自于农业收入、非农业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宅改前,农户生产生活资金不足时,难以享受到政府贷款或政府资金救助,所以当农户面临资金困难的时,多以私人借贷的方式筹集资金。宅改后,政府实施一系列经济补偿以及信贷支持政策,缓解了农村金融资产匮乏的困境。但这些政府借款多仅限于新居建设,不能转移到农业生产中,加之宅基地退出后农户需要购买原先可以自产自销的生活资料,导致生活成本上升,生活压力增加。农户家庭收支平衡受到冲击,金融资产增长滞缓。

(一)金融资产增长萎缩

由于迟播小麦难以培育壮苗、抗逆能力弱,导致产量不高不稳。因此,适期播种是小麦实现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苏麦188”在宜兴市应掌握在10月底至11月上旬播种。在适期内播种宜早不宜迟,以充分利用冬前温光资源,争取早发壮苗[1],为实现高产稳产奠定季节基础。

(二)人力资产转型压力大

人力资产包括知识、技能、健康状况以及劳动能力。农户的生计策略选择和适应能力取决于人力资产的数量与质量。农户普遍学历较低,受高中以上学历的人较少,掌握一定技能或手艺的人较少。宅改后,面对新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方式,依靠纯农业生产生活的农户意愿降低,但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以及技术水平的限制,导致农户在生计转型方向的选择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时,受自身知识和经验等因素的约束,无法正确的分析具体的市场的需求变化,在转型过程中缺乏生存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即使向非农产业转型,也无法摆脱体力劳动的束缚,影响着生计的可持续性。

(三)农户抵御风险能力弱

在城镇化工业化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农户分化越发激烈,农民的职业趋于多样化,农户分化环境下农民逐渐由农业职业型向非农职业型转变并且形成了多种职业并存的一种趋势。农户在农村居住时间、思想观念、恋土恋乡情结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宅基地退出对农户生计及其转型的影响不同。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总结,本文认为宅基地退出对农户生计转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农户对耕地的依赖性、农户的就业机会、农户所拥有的资本。

四、江西余江宅基地退出背景下农户生计转型案例分析

(一)江西余江宅基地退出现状

经过近四年的改革实践,余江共发生宅基地退出案例32491宗,累计面积达4537亩,收回村庄规划用地480亩,复垦330亩,80%的村庄已储存农房建设用地,可满足未来10-15年的建房用地需求;支付的退出补偿款共1397万元,农户平均收入增加4230元,共发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1500万元;在宅基地退出的农户中,有312户选择进城购房落户。“宅改”让村容村貌发生了变化,村内新修道路478公里,沟渠490公里,新增绿化面积860亩,进村道路、供水供电、信息通信、文化休闲、教育卫生、幸福楼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让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助推了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四年试点工作的开展,余江政府围绕宅基地建立了一系列包含退出、使用以及分配的有效机制,解决了一户多宅、宅基地面积超标、粗放用地等问题,既保障了农村住有所居,又保障了土地的使用效率。截止2018年底,余江宅基地改革已在90%的自然村开展,成果显著,为其他地区推行农村宅基地改革提供了参考借鉴。

美的以委托代销方式进行结算。在委托代销方式下,委托方在将货物移交给受托方时并不确认收入,而是等待受托方货物销售并开具代销清单,委托方收到代销清单的当天才确认收入。如果美的就2017年7月的销售业务与某公司签订委托代销合同,由该公司来销售这批商品,美的按销售额的一定比例支付佣金,该批货物于2017年8月1日移交给代销公司,美的在2018年1月1日收到代销公司开具的代销清单,金额300万元。在这种情况下,2017年7月签订委托代销合同,2017年8月1日发出货物,均不是美的的收入确认时间,所以美的在2017年度并不确认该批商品的相关收入,暂不针对该笔业务计算缴纳所得税。

RCS仿真模型如图3所示,图3(a)为空客A320型飞机模型,图3(b)为F-15C型战斗机模型。以目标到接收机的雷达视线方位角为90°、俯仰角为125°为例,4种极化方式的静态RCS数据分别如图4、图5所示,其中,图4为目标是空客A320型飞机的RCS结果,图5为F-15C型战斗机的RCS结果。

(二)江西余江宅基地退出后农户生计模式

第三,进一步深入多维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不仅可以有效推进地区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而且有利于扩大就业领域,增加就业人数,实现农户生产方式由纯农业生产方式向兼农业或非农业的转变。结合地区特色,发展旅游业,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的同时,还提升了农业产业的附加值,为农民的增收创造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乡村旅游使得传统文化得到活化再利用,让人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利用区位优势,构建物流中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全物流信息网络,提升物流水平,从而吸引企业到当地投资建厂,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户收入。

针对污泥浓度过高的现象,将部分污泥泵改为手动排泥,经过一段时间后,污泥的浓度明显下降,出水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出水SS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但是脱水机出现了严重跑泥的问题,不能絮凝,通过检查其内部的药箱制备装置,其制药浓度正常,但是脱水进泥的污泥比较稀。经过检测之后,处理过后剩余的污水含水量比较高,这样连续排泥时会将清水带至泥渠,使得污泥含水量升高。将排泥时间设置为自动运行时,污泥浓度处于正常的范围,并且泥渠中的污泥含水率也得到了降低。

1.村集体经济为农户带来更多就业机会以及收入。余江以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为契机,以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等要素的有效利用为基础,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模式。农村种养大户、经验能手经村集体鼓励,依托当地特色,建立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贫困户+村集体”等分红形式,带动村内贫困户以及村集体的经济发展。农户以土地使用权、资金、资产等形式参股,加入村级合作社,获取收入;村集体对闲置村办公用房进行改造出租,获取租金收入。成功“盘活”土地,化“死资产”为“活资本”,提高了资产的利用效率,农户人均收入增加。村党组织积极发挥作用,与当地企业以及合作社签署劳务协议,不仅给农户带来经济收入,也使农户的就业机会变得多样。

2.乡村旅游成余江农民致富新渠道。“宅改”让余江农村换了新面貌,也为农户带来更多的可能性。红瓦白墙的精致楼房整齐排列,四通八达的道路,生活设施的有序分布,民宿这本“生意经”被余江农民念了起来,闲置空房变民宿,农户年增收五万元左右。红糖小镇的传统制糖手艺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徽式建筑结合拆除旧房留下的木材以及青石板独具特色,游客亲身体验古法制糖技艺,在推广本村的红糖品牌的基础上还使古法制糖技艺得以传承,更进一步推进红糖小镇的经济发展。灵溪小镇利用地理位置优势,打造水上乐园、果蔬采摘基地、特色养殖等一系列设施,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带动了杨溪乡的经济发展。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余江区接待游客145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1亿元。

本文在对江西余江实际走访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学者对宅基地退出以及生计转型的研究,对江西余江宅基地退出后生计转型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宅基地退出对生计转型的影响以及生计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障碍,结合江西余江生计现状,提出了科学推动生计转型的政策建议,以期能加快宅改后农户生计转型并保证生计的可持续性,强化农村经济发展,进而健全农村经济发展的组织、制度和机制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三)江西余江宅基地退出后农户生计转型的经验借鉴

1.健全农村扶持政策。在财政上,宅基地退出后农村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从金融扶持、税费优惠、涉农资金等方面保障农民的资金来源。制定一系列激励政策,吸引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在技术上给予农户帮助,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对农民种养方面的技术进行培训,同时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技能培训,使农民自身的技能变得多样化,拓宽了农户转型的渠道,降低其转型的压力,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2.健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健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投入机制、激励机制和分配机制,形成良好的规模经济;落实集体资产管理责任,管理宅基地退出后村集体共同资产以及村集体经济中的资本,形成资本积累。着力培植与资源特点、区位优势相适应的支柱产业,抓住特色,扩大规模,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全面提高余江的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3.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余江区大力发展“一改促六化”,建设美丽乡村。余江建立了宅基地退出、使用以及分配的有效机制,宅基地的有偿退出、有偿使用,一方面提高了农户的节约用地、有偿用地意识,另一方面为乡村规划建设提供资金,促进各项改革间的联动性,降低新农村建设的成本。余江政府通过实施村庄道路硬化、村内建筑规范化、生活设施标准化、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化四个方面来打造美丽乡村,为余江乡村旅游带来了可能性。

五、科学推动农户生计转型的政策建议

第一,建立健全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环境。围绕宅基地的一系列政策制度既保障农户的合法权益,又将宅基地“盘活”,将“死资本”变为“活资本”,增加农户的收入。在“盘活”宅基地的基础上,不断给予农户资金、技术支持,为农户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降低贷款门槛,使农民“有款可贷”,为生计转型的持续性提供保障。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使其多样化,解决民营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高山”。在提供资金的基础上还需要保证效率,简化信贷流程,避免贷款流程多、手续复杂影响贷款积极性。用政策吸引人才、企业,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机会,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干部行为。在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干部要牢记纪律,积极主动服务群众,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第二,进一步发展村集体经济。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节流”与“开源”齐头并进,逐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发展打好经济基础。健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投入机制、激励机制和分配机制,形成良好的规模经济;落实集体资产管理责任,管理宅基地退出后村集体共同资产以及村集体经济中的资本,形成资本积累。成立合作社,将闲置土地集中流转,土地入市,转化为集体经济。建立产业链,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为农户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增加附加值。支持有带动作用的村集体合作组织,发挥农合作经济组织的引领、辐射、带动的优势。

宅基地退出后余江政府充分发挥村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淘宝等新兴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营造创业氛围,带动农民就业、创业,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随着寺庙文化、祠堂文化、民间信仰与祭祀文化的兴起,雕刻艺术作为这些特殊场所的有机组成部分被广泛地应用。从其艺术所表现的题材内容上看,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相对稳定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产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和教育科技等多层面的内容。它是时代、思想、感情、审美观念的结晶,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形象化的记录。因此,无论是作为大型建筑附体的装饰性雕刻,还是作为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个体雕刻作品,它与传统书画类作品所承载的民族文化信息具有同等的历史和时代价值。而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们所拥有的共同文化渊源。

在整个余江区,“宅改”后的农村已焕然一新,农村退出宅基地得到规范管理,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多规合一等政策相互融合,有效的发挥了政策的叠加效应,促进余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带给余江人民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作者简介:

张蝶(1999年10月),女,汉族,云南省昆明市人,江西财经大学17级经济学专业在读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三农问题。

赵磊(1999年11月),男,汉族,江西省抚州市人,江西财经大学17级经济学专业在读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三农问题。

黄壬(1998年1月),男,汉族,江西省瑞金市人,江西财经大学17级金融统计专业在读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三农问题。

统计结果显示,零零后高职新生总体状况良好,总分正常的人数为1 509人,占比64%,总分中等以上的比例为96.4%。总分为极高和较高的人数为85人,占比为3.6%。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人格特质和社会支持得分在性别上差异显著。总分及各分测验得分状况见表1。

朱勇全(1999年4月),男,汉族,江西省瑞金市人,江西财经大学17级经济学专业在读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三农问题。

黄雷(1999年8月),女,汉族,江西省宜春人,江西财经大学17级经济学专业在读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三农问题。

基金项目: 江西财经大学第十四届学生科研课题

项目编号: 2019061423033093

本文受到江西财经大学第十四届学生科研课题《农村宅基地退出背景下农户生计转型现状问题及对策调研分析》(编号:2019061423033093)的资助,感谢课题指导老师张鹏博士的细心指导。

标签:;  ;  ;  ;  ;  ;  ;  ;  ;  

宅基地退出背景下农户生计转型问题及对策分析-以江西余江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