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比色法提高酯水解的直观性_水解论文

用比色法提高酯水解的直观性_水解论文

利用着色法,增强酯水解现象的直观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直观论文,现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中化学有一个验证乙酸乙酯水解规律的演示实验(高二课本第175页实验6-11)。课本要求通过闻气味来判定水解程度的大小。但在实验操作中效果不理想,原因有两点:

①直观性太差。只能通过几个学生闻到气味,或观察到现象,然后再转达给其他同学,而大部分的学生既看不到,又闻不着,实验效果大打折扣。

②气味的大小难分辨。将乙酸乙酯倒入试管,就必然会挥发并部分粘到试管内壁上,即使用氢氧化钠做催化剂水解彻底的试管也能闻到强烈的乙酸乙酯气味,加入稀硫酸和水的试管就更难分辨。

为解决实验直观性差的问题,就想到既然乙酸乙酯和水互不相溶,如果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让其中的一层有颜色,另外一层没有颜色,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浮在上层的乙酸乙酯剩余体积的多少,进而判断出其水解程度的大小。

具体作法如下。

a.将水层着色

在3支试管里各加入1mL乙酸乙酯。向1号试管里加蒸馏水5mL;向2号试管里加稀硫酸(1∶5)1mL、蒸馏水4mL;向3号试管里加入30%的氢氧化钠溶液1mL、蒸馏水4mL。振荡均匀后,把3支试管都放入70~80℃的水浴中加热。几分钟后,向3支试管中分别加3~5滴CuSO[,4]溶液(或FeCl[,3]溶液),振荡后静置,可以看到3支试管中的液体都分层。1号、2号试管下层为蓝(黄)色溶液,3号试管下层为有少量的蓝(红褐)色溶液。3支试管的上层均为无色透明的乙酸乙酯。

通过观察上层液体,3号试管里的乙酸乙酯最少,甚至消失;2号试管里的乙酸乙酯大量减少;1号试管乙酸乙酯没有多少变化,最多。

b.将乙酸乙酯着色

在3支试管里各加入1mL乙酸乙酯。向1号试管里加蒸馏水5mL;向2号试管里加稀硫酸(1∶5)1mL、蒸馏水4mL;向3号试管里加入30%的氢氧化钠溶液1mL、蒸馏水4mL。振荡均匀后,把3支试管都放入70~80℃的水浴中加热。几分钟后,向3支试管里各加2滴浓碘水(勿振荡,滴加时应垂直加入,尤其是用氢氧化钠做催化剂的试管,防止氢氧化钠与碘水反应)可以看到3支试管中的液体都分层,上层都是紫红为乙酸乙酯。通过观察上层紫红色液体的体积可以看出,3号试管里乙酸乙酯最少;2号试管里的乙酸乙酯大量减少;1号试管里乙酸乙酯没有多少变化,最多。

c.优点

实验操作简单,试剂易得。由于采用了对比、参照的方法,实验现象一目了然,增大了实验现象直观性的感知范围。

标签:;  ;  ;  ;  

用比色法提高酯水解的直观性_水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