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建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应用论文_刘良静

浅谈土建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应用论文_刘良静

身份证号:23028119861130XXXX

摘要:我国城市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土建工程规模也越来越大。在土建工程当中,混凝土施工属于重要的一项工序,混凝土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土建工程的经济效益。在土建工程当中经常会见到混凝土裂缝的情况,如果混凝土出现裂缝,那么就会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性能,进而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水平。本文主要论述了土建施工当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主要为了提升我国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项目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土建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混凝土工程是土建领域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裂缝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一旦出现裂缝,不仅会导致工程结构的耐久性出现明显的下降,而且还会降低构件的承载力,从而对土建物的安全使用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要对诱发混凝土裂缝的原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然后为其制定有效的控制技术,从而有效改善混凝土裂缝现象,提高土建工程构建的耐久性和承载力。

1 混凝土裂缝的分类

裂缝产生的原因是设计、施工、材料、环境以及管理等因素综合产生的问题。常见的混凝土裂缝种类为:1)沉降收缩裂缝,多在混凝土浇筑后产生,硬化后停止;2)塑性收缩裂缝,大多发生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3)温度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浇注后的硬化过程中,裂缝宽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为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细;4)其他的某些施工引起裂缝,例如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注、振捣等缺漏产生的裂缝。拆模的方法不对及钢筋绑扎不恰当,水电管道没处理好等都会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2 土建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

2.1 设计问题

土建设计是实施工程施工的前提和基础,设计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单位起着规范和指导作用。但是由于设计中存在许多失误,造成施工单位有些细节问题不能达到技术要求,因此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比较重要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设计人员缺少技术规范,对待工作的态度不端正,导致设计中出现很多问题,造成各项指标不能达到规范要求,在施工中不能对施工作业起到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土建的质量。

2.2 材料问题

建设过程中,材料的选用是保证质量的重要前提,材料的选用直接关系到土建的工程质量问题,也关系着土建工程的成本。因而在土建过程中,导致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又一原因,跟材料的选择有很大关系。在土建企业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要求材料采购人员采购单价较低质量较差的材料使用。同时在土建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对选用材料缺少检验,将采购的材料直接用到施工过程中,导致不合格的材料流入施工工地。

2.3 温度引起的裂缝

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外界气温的变化极有可能诱发混凝土出现裂缝。通常情况下,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是由水泥水化热的绝热温升、浇筑温度和结构的散热温度等因素共同决定的。而且浇筑温度与外界气温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当外界温度比较高的时候,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也会随之升高,反之如果外界温度开始慢慢下降时,则会形成温度梯度。而当外界温度快速下降时,则会诱发温度应力,从而引起混凝土的开裂。同时,外界湿度的变化也有可能诱发混凝土裂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土建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措施

3.1 合理选择和配比混凝土原料

(1)在进行混凝土配置过程中,如果在其中添加了吸收率比较大的骨料时,在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混凝土的干缩性;对于级配良好、粒径较大的骨料,可以适当的降低混凝土中的水泥浆用量,从而有效的降低混凝土干缩率。通过在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水泥用量和水化热,而且还能够降低混凝土单方水泥用量和用水量,有效降低混凝土自身体积收缩。此外,将高效减水剂或粉煤灰添加到混凝土中,能够使混凝土具有比较好的可泵性、抗渗性、和易性、抗离析性能,避免发生泌水现象,降低裂缝的产生。(2)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要求设计人员深入施工现场,根据操作水平、浇捣工艺、构件截面等实际情况,来科学、合理的设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并且根据施工现场的石、砂原材料质量对其配合比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改善骨料级配,掺加高效减水剂或粉煤灰等可以有效的降低水泥用量和水化热。

3.2 温度裂缝的预防措施

增强混凝土的性能,增强抗裂能力,加强维护避免表层水流失的太快,尤其是用微膨胀的混凝土保湿,是防止裂缝的重要措施。控制温度做法:1)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必须按照规范规定的不同构件采用不同的拆除时间。在气温骤降时表面要进行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差梯度。2)搅拌混凝土时加水或者用水使粗细骨料冷却,以此来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也能用有冰块的水搅拌混凝土。3)在热天浇注混凝土的时候降低分层材料的厚度,使用浇筑层面来散热。4)在混凝土中预埋水管,通过凉水来降低温度。5)为了减少水泥混凝土的用量,通过提高骨料的等级,使用硬混凝土和硬混凝土,添加空气或增塑剂。

3.3 结构裂缝预防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首先应调整好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应控制好搅拌时间和水温的控制,运输距离不宜太远,浇筑完成后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措施,外界温度较高要进行洒水养护,如外界温度较低需做好保温措施。同时浇筑中要做好混凝土的振捣,振捣必须均匀,密实,提高混凝土强度,控制好抹压时间,初凝之前必须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抹压。在设计或施工中,要根据施工部位,考虑结构物的沉降问题,在防止沉降方式上灵活运用,选择恰当的材料和结构方案,制定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方案。

3.4 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

在进行混凝土土建完成之后,可以开展定位、测量、弹线等准备工作,但是严禁开展大宗材料的吊卸工作,避免对混凝土造成破坏。24h后才允许小型材料的分批安排吊运,从而更好的做到轻放、轻卸、分散就位。3d才允许从事楼面模板和楼层墙板的支模工作,并且还需要考虑选择加密横杆和立杆,从而有效提升模板支撑架刚度,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能力,而且还可以将旧木模或跳板铺设在新筑混凝土表面,从而达到保护和扩散应力的作用,有效的降低楼板裂缝的产生。

3.5 加强后期养护

混凝土施工的关键就是保温养护,主要就是为了降低混凝土浇筑块的内外温差值,从而降低混凝土的自约束应力,这样可以缓解混凝土的降温速度,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使混凝土块体的抗裂能力不断得到提高,避免发生温度裂缝的情况。适当提高养护环境温度,可以减少内外温差情况,减少温度应力,可以避免混凝土出现应力松弛的情况,还不利于混凝土出现表面干裂的情况,这样有利于降低塑性收缩裂缝产生频率。在养护过程中,混凝土表面温度和中心温度的温度差要始终小于25℃。在浇铸混凝土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风雨天气,需要技术搭设防雨条布进行遮盖,还要做好排水工作,避免雨水流入到基坑当中,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综上所述,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形式和种类很多,主要是是施工过程的各种因素组合产生的,要根本解决混凝土中裂缝问题,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混凝土土建结构的安全性能、整体性能与耐久性,提升土建工程整体质量,促进土建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恩震.桥梁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措施[J].交通世界,2017(36):112-113.

[2]刘柏军.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工程技术研究,2017(02):148+163.

论文作者:刘良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5

标签:;  ;  ;  ;  ;  ;  ;  ;  

浅谈土建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应用论文_刘良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