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Ⅲ技术在地铁轨道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王允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丰台 110106

摘要:近年来地铁建设已成井喷式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对地铁列车运行的舒适、平稳性要求越来越高,而与上述两方面最为重要的就是轨道的铺设质量,高铁能够高速平稳的运行就必须有高平顺性的轨道作为基础条件,而高铁轨道铺设施工都采用的CPⅢ控制网测量技术。由于地铁曲线半径小、速度较低所以轨道铺设施工采用CPⅢ测量技术的线路不多,文章结合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轨道施工CPⅢ技术的应用,阐述了CPⅢ技术需大力引入地铁轨道铺设施工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CPⅢ技术地铁轨道铺设应用

1.CPⅢ在地铁轨道施工应用的优点

(1)由于目前国内地铁大多数采用铺轨基标作为铺轨的基准,其优点是轨道铺设施工应用方便、简单,对轨道施工人员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缺点是轨道浇筑后,位于隧道底板的基标以及初始导线点被埋于道床内,后期轨道精调缺少依据,后期轨道精调只能靠轨道施工人员的经验,人为操作因素较大。

(2)而在铺轨基标的基础上加入CPⅢ控制技术则消除了上述缺点和短板,由于CPⅢ设置位置位于隧道侧壁,可常年保留,因此道床浇筑后,仍然可以供后期轨道精调达标以及后期运营工务人员维护线路所用。

2.CPⅢ布设施工方案

(1)CPⅢ控制网测设:①控制点交验;②依据交接的控制点作为首级控制点沿线路布设CPⅢ控制网,CPⅢ控制点按设计单位发布的限界图中CPⅢ控制点位置沿线路成对布设,直线段纵向间距布置为50m~60m,曲线段纵向间距布置为30m~40m。CPⅢ控制点成对埋设于隧道侧墙、中隔墙或站台廊檐上。同一对点里程布设在同一管片上,点位布设高度按照设计值;③CPⅢ控制网数据采集及平差;④上报CPⅢ网测量成果;⑤依据专业单位评估合格的CPⅢ控制网数据测设线路中线控制基标及加密基标;⑥整体道床浇筑前使用轨检小车及配套设备进行轨排定位测量至合格;⑦道床浇筑前上报轨排精调结果;⑧道床浇筑施工完成后复测轨道几何尺寸;⑨长轨放散调整完毕后用轨检小车进行轨道精调。

(2)CPⅢ控制网测设技术要求:平面控制点的复测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程》(GB50308-2008)中精密导线附和导线进行校核,如下图所示,导线从已知控制点B和已知导线点A出发,经过1、2、3等一系列导线点,最后附和到导线点C和D,见图。导线观测角度和导线边长,每一个测站角度观测3测回,导线边长多测回观测,沿导线前进方向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满足下表精密导线点要求。

附合导线复测示意图及精度要求

水准点采用附和水准路线和闭合水准路线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程》(GB50308-2008)中二等水准测量进行检核,采用有效的软件平差,高程成果保留到0.1mm。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控制在±2mm;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MW控制在±4mm。

3.CPⅢ控制点在调轨和精调中的应用

⑴准备工作

①复核轨道线路数据,包括曲线表、坡度表、断链表等,并将其输入电脑,输入完成后,再次复核输入数据是否有误。

②检查全站仪、轨检小车各零部件是否完好,充电电池电量是否饱满。

③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施测人员进行交底,明确测量范围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⑵CPⅢ的应用方案

①全站仪自由设站:在自由设站时,站间距一般为120m左右,如受通视条件影响,可缩小到60m,每次设站后视8个CPⅢ点,相邻两站保证4个CPⅢ点重复后视。

②检查设站精度:全站仪自由设站后须检查CPⅢ控制点误差,剔除残差大于2mm的CPⅢ控制点,当CPⅢ控制点残差≤2mm,设站中误差≤1mm时,认为设站成立。

③采集轨道数据:轨检小车的测量精度受测量距离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利用轨检小车采集轨道数据时,每站测量范围为5~70m,曲线测量时,轨检小车基本轮置于曲线外侧,示意图如下:

④现场指导调轨

A当轨排人工调整至5mm误差之内时,利用轨检小车进行数据采集和调整。

B现场指导调轨时,由于调轨范围为100m左右,因此后视点个数应尽量多选,通过一次设站完成。

C在每个调轨架处测量,轨排的起拨道量均在轨检小车电脑上显示,测量人员指导施工人员按照显示的数据进行轨排调整。调整后误差控制在2mm以内。

⑤线路精调

A整体道床施工完成后,采用轨检小车对每根轨枕处的轨道数据进行采集,采集的过程中应对每根轨枕进行编号。轨枕编号按每100m归为一段,现场每5根轨枕进行标识。

B采集完成后,将资料提交工程技术人员,根据采集数据,采用软件进行调整方案的编制。

C调整方案主要在满足高低和方向的前提下,提供每根轨枕处的调整量。根据调整方案按照轨枕编号所对应的调整量,进行调整。

D调整完成后,对线路进行再次采集,确保满足“验标”要求。

4.在轨道竣工测量中的应用

(1)长轨数据采集:在长轨精调测量完毕后,对本工程轨道工程进行自检,自检时,仍以轨道控制网(铺轨CPⅢ网)为基准,采用轨检小车进行测量,主要测量中线平面位置、轨面高程、轨距、水平、扭曲、左轨轨向、左轨高低、右轨轨向、右轨高低。

(2)轨道竣工测量:轨道竣工测量的测量步长根据运营维护需要确定,测量步长不宜大于1.8m(约3根轨枕),现场在道床上做好检测点点号标记。

①将全站仪在靠近线路中线位置进行设站,后视轨道控制点,由机载软件解算出测站三维坐标。全站仪自由设站时,平差后东坐标、北坐标和高程的中误差应在1mm以内,方向的中误差应在2″以内,否则应重新设站。

②每个测量区间全站仪自由设站时需要8个控制点,下一个区间设站时要包含6个(困难地区不少于4个)上一区间用到的控制点,以保证轨道线形的检测精度。

③设站完成后,轨检小车由人推着在轨道上缓慢移动,由远及近地靠向全站仪。轨检小车和全站仪的距离控制在70米以内。

④全站仪搬站后前后两个测站需至少搭接3个检测点,搭接点限差2mm。

(3)形成施工测量成果报告:轨道竣工测量完成后,形成施工测量成果报告,上报专业单位进行验收和备案,作为后期CPⅢ维护的依据。

5.结束语

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轨道采用了CPⅢ技术,实现了轨道铺设施工期间0误差,有力的确保了后期交验过程中的轨道精调整改工作量,更是为运营提供了维护的可靠依据,地铁轨道施工引入CPⅢ技术虽在成本上有一定的增加,业主投资每公里约3万,一条线基本不超过120万,但是轨道工程质量作为列车平稳运行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值得提倡的。

个人简介:王允(1983),男,工程师,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2006年毕业于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工学学士。

论文作者:王允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  ;  ;  ;  ;  ;  ;  ;  

CPⅢ技术在地铁轨道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王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