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城市道路立交设计要点论文_姜海峰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长春分公司 吉林长春 132000

摘要:文章介绍了城市道路立交设计的特点与原则,立交的方案、立交的选形,下穿与上跨的形式选择等内容。

关键词:城市道路;立交设计;节地;人人为本

一、城市道路立交设计的特点与原则

(一)城市道路立交设计的特点,主要有:

(1)计算车速较低;(2)交通组成复杂,非机动车与行人交通大量存在;(3)用地紧迫,周围建筑物密集,地下管线成网;(4)路幅较宽,断面形式多样。

(二)城市道路立交设计选型的基本原则

(1)立交的形式首先应与相交道路的性质和交通功能相一致,选定的类型应确保行车安全畅通和车流的连续。

(2)立交的形式必须与当地的条件相适应,在满足交通要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工程营运费用经济,并与环境相协调,融进美学要素。

(3)造型要注意近远期结合,全面考虑。

(4)主线和匝道的布设要分清主次,全面安排。

(5)类型的选择要从实际出发,有利于施工。

(6)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城市立交设计中应体现出来。

(7)节约用地地理念应充分体现城市立交的设计中。

二、城市立交方案设计

(一)笔者根据近些年来的经验总结,得出了城市优秀的立交桥设计方案如下:

(1)方案设计前要详细了解道路交叉口位置以及总体规划,要充分的考虑到地形地质,地下管线以及交通流量,道路等级等因素,在这些因素充分考虑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2)通过对以上因素进行分析之后,设计人员还要做到统筹兼顾,保证交通线路的畅通,方便,满足交通功能需求。

(3)设计人员需要保证采用先进的桥梁技术,施工时要尽量避免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同时,做好桥下空间的设计,做到桥墩设计要合理,桥梁跨度要合适。

 

(二)城市立交桥设计盲点

(1)在实际的城市立交桥设计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较多的盲点,这也是立交桥设计中设计人员往往忽略的问题。减少城市立交桥设计盲点,需要设计人员将曲线技术指标与前后段指标相结合。

(2)除此之外,城市立交桥设计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匝道上曲率半径与车辆行驶特性配合问题。

三、立交的选形与程序的结构

(一)立交的选形

立交的形式有多种。按相交道路跨越方式划分可分为上跨式、下穿式;按交通功能划分可分为分离式立交、互通式立交,其中互通式立交根据车流轨迹的交叉方式和几何形状的不同,又可分为完全互通式、部分互通式、交织型立交三种类型。按其它方式划分还有很多种类型。

(二)通常立交形式选择的程序

(1)确定立交的形式即确定立交是完全互通,部分互通或是二层还是三层等。

(2)立交线型及结构的选择

立交线型及结构对于行车速度、运行时间、行车视距、通行能力等影响较大。在立交基本形式的基础上通过仔细研究,对立交的总体结构进行安排。

(3)立交方案的比较

一个好的立交设计,必须经过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合理的立交形式和适当的规模,以满足交通功能要求,适合现场条件,工程量小,投资经济。

(三)立交的结构型式

立交的结构型式有很多种,但就我们常用的有这样几种:(1)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2)适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3)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四、上穿和上跨的形式选择

(一)节约能源方面,从车辆克服高差上讲,道路与道路立交、下穿和上跨相当,都有约7米(计及桥下净空间和构筑物的建筑高度)的高度,道路与铁路交叉时则下穿比上跨略小,现在道路上跨时铁路部门往往要求桥下净高要大于7.5米。

(二)既有道路利用。下穿方式往往要在原有路面上开槽,减少了既有道路的使用面积,尤不利于原路的横向交通,而上跨立交因桥下空间可以利用,对原路面交通出行影响不大。

(三)地下管线动迁。下穿方式要截断地下管线,由于道路红线限制,管线动迁困难,而上跨方式只要桥墩能逼让管线就可以了。

(四)城市景观方面。从最观效果上讲、下穿视野闭塞,道路潜行地下,有街市中断之感。而桥式跨越,线路诱导视线向上,有“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的壮美感。

五、上跨立交的形式设计要点

(一)立交方案优化。按运筹学原理,在给定交通量正常行驶的情况下,使整个立交的车千米数量小为最优。

(二)桥跨和路堤的接续。在城市中桥下净高在2米以上时,桥下空间就可以有效利用,一般认为净高2米以上建桥,2米以下填筑路堤。现在中国城市都在不断膨胀发展期,建筑弃土和建筑垃圾多,垃圾处理又占用农田,因此可以适当增加路堤量。

(三)既有路面和桥下空间的利用。上跨立交案要考虑桥下空间的利用,最好能维持原交叉路口的正常能行,相当于在不改变原交通条件的基础上扩大了道路的通行能力,有利于非机动车,行人以及附近街区出行。

(四)加减速车道连通。立交设计常认为匝道交通量小,没有将加减速车道连通,形成集散道路。这样往往造成侵入加减速道的直行车辆,直撞护栏引发交通事故,甚至人车翻落桥下。

(五)桥面排水。立交桥下因要通行行人和车辆,不能采用泄水孔直接下泄的排水方式,这样雨天时泥水飘洒,污染桥下环境,小型立交,短桥可直接沿路面纵坡将雨水引至路堤,经雨水口或急流槽排出。

六、下穿立交

(一)坡顶截水。下穿立我交要在坡顶设计反坡,防止立交外雨水进入地道,坡顶截水带两侧要有横坡过渡,道路横坡逐渐过渡到坡顶为0,以防止雨水由横坡最低处窜入立交地道。

(二)下穿立交的纵坡设计。下穿式立交通常引坡上纵坡大,地道内纵坡小,陡坡和缓坡的交接处会形成积水区,地道短时(一般10米外设一个变坡点,洞内可不设排水沟,这样地道的整个建筑高度可适当降低)。

(三)人行通道和农用道路立交设计。在干旱地区是否可采用渗水路面和积水渗坑的办法解决通道积水,雨水较多的地区可否采用积水塘排水,由于积水塘有较大的调蓄能力,可以不建泵站采用潜水泵排水,这个题目很有科研价值 ,管养简单的设计。

结束语

城市立交设计在保证功能使用的前提下,推行节地的理念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今后立交设计发展的方向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可、胡国强,浅谈城市道路立交的方案设计,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8.第17卷第4期

[2]王晓伟、李春茂,对城市立交设计的探讨,北方交通,2011.05

[3]王武、邓涛,九江市市政道路交叉口改造设计要点,交通世界?工程技术,2015.10(29期)

论文作者:姜海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0

标签:;  ;  ;  ;  ;  ;  ;  ;  

刍议城市道路立交设计要点论文_姜海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