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档案价值研究综述_科技论文

科技档案价值研究综述_科技论文

科技档案价值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论文,档案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技档案价值理论是科技档案管理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技档案管理具体环节——科技档案鉴定工作的理论依据。科技档案价值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本文简要回顾我国科技档案价值研究的历史过程,并对其主要成就进行评述,提出今后开展研究的建议。

一、简要历史的回顾

我国对科技档案价值的系统研究,开始于50年代中期。档案界对科技档案价值的认识,最早表现在科技档案对社会主义生产建设、科学研究等工作作用的认识上。如吴宝康同志提出:“在大规模建设时期,无论是重工业、轻工业、地质部门、水利部门以及建筑工程部门等,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任务中都可以利用档案文件材料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1]曾三同志也强调指出:“各工厂、 矿山和其他企业有关基本建设和安装工程的设计资料和底图都是宝贵的档案资料,把它们科学地整理和保管起来,对于今后社会主义建设是非常重要的。”[2]基于这些认识,一些单位开始有意识地选择、鉴别和保存有价值的科技档案、资料,这为科技档案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此后,我国科技档案价值理论研究,在立足于我国科技档案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借鉴一般档案价值理论和原苏联科技档案价值研究,也取得了某些重要成果。如1962年,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技术档案管理学教研室编写出版的《技术档案管理学》一书,提出了科技档案的“科学、历史和现实的价值”认为:“技术档案首先对形成单位本身和在形成的当时,有它实际意义和作用,同时,它对整个国家当前和今后的生产建设和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仍有着凭证依据的作用和查考研究的价值”;[3]论述了科技档案价值鉴定的基本原则,以及从内容、来源、 时间、外形特征等四个方面分析科技档案的价值。此外,还对基本建设、生产技术、科学研究等档案价值鉴定中一些自身特点的有关问题,作了初步分析和研究。这表明,在科技档案价值研究的初始阶段,注意到在借鉴一般档案价值理论的同时,对科技档案价值特殊性进行探索和研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科技档案对经济建设、科技发展等各项工作的价值日趋显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实践以及科技档案工作的实践,为科技档案价值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80年代初期,档案界就科技档案与生产力、科技档案与经济效益问题,以及80年代中期科技档案商品化、商品价值问题的研究,以及这一时期哲学领域主体价值论的波及和影响,使科技档案价值的研究拓宽了视角和范围,迈出了较大的步伐。如科技档案的价值因素和价值量[4],如何划分科技档案保管期限[5], 科技档案价值的“寿命周期鉴定法”[6],科技档案价值鉴定标准[7],等等。

上述科技档案价值研究从单一定性研究转向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其中定量研究,目前主要采用模糊数学理论和数理统计方法,一些同志进行了有益的尝试,[8-11]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而王传宇、 李统祜同志主编的《科技档案管理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版)一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吸收哲学价值论和档案价值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科技档案价值概念、内涵、价值形态、价值因素以及价值鉴定原则、价值表征、价值鉴定方法的类型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全面的尝试性探索。

二、几个主要问题的评述

(一)关于科技档案价值概念和价值观。

科技档案价值概念是科技档案价值理论的元概念,是构建科技档案价值理论体系的基石。对科技档案价值概念理解和认识不同,从而导致科技档案价值观的不同。目前,我国档案界根据研究目的和角度的不同,对档案价值概念大致有三种观点:一是传统的档案价值观。这种观点认为,“在档案学和档案工作实践中,通常所说的档案价值,指的是档案的利用价值”或“使用价值”。还有认为档案价值是指档案的“保存价值”。这种档案价值观,比较注重档案对社会的使用价值,主要是从档案的属性以及从鉴定工作的角度认识档案价值。二是从价值哲学的角度来研究档案价值。这种观点认为,档案价值是档案与主体对它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是指档案的存在、属性及其变化是否满足主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这种观点可称为主体价值观,目前较为流行,它从哲学角度使档案价值的研究更具一般性,对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也有指导意义。三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档案价值。这种观点认为,档案价值就是凝结在档案之中的人类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结晶”,为档案价值的实体。它所反映的不是档案的属性与人类利用需求的关系,而是反映了档案价值的创造者和利用者之间的一种社会的、历史的“交互关系”。我们认为,从商品价值角度研究档案价值是一种新的视角,为档案信息交流,特别是科技档案信息的交流、商品化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但是,它无法全面、本质地反映档案价值这一概念的内涵,对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也没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因为档案价值鉴定时并不是以档案商品价值的大小为依据的。

科技档案价值概念的上述不同认识,说明了科技档案价值内涵的丰富性和结构层次的多维性。孤立地将科技档案价值看作只是某一种价值形态,是不可取的。而三种不同的科技档案价值观实质上是构成了科技档案价值体系的不同层次或侧面,相互之间并非完全排斥,经过调整、补充可以组成完整、丰富的科技档案价值体系。科技档案价值研究应走向对科技档案价值体系的研究。

(二)关于科技档案价值因素和价值量化。

科技档案的价值量与科技档案价值因素是紧密相联的。一般认为,科技档案的价值量是由几种重要的相关的价值因素规定或制约的。科技档案价值进行量化计算,使鉴定工作实现定量化,虽然实践中还缺少普遍运用和检验,但其探索方向是可取的,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这种方法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以价值因素为基础。科技档案价值的综合评判,离不开对科技档案价值因素的具体分析,价值因素是综合评判的依据和基础。鉴定工作不仅要分析和确定影响科技档案价值量大小的价值因素,而且要把它们在构成科技档案价值中的重要程度进行量化,即确定不同价值因素的权重,从而设立评判因素集。二是经验和判断仍具有重要作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没有也不可能完全脱离开实践经验和在此基础的分析判断。定量计算必须建立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之上。三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考察,提高鉴定的准确性。模糊综合评判法,通过数学方法,将科技档案各种价值因素及其权重系数,各种价值因素及其得分,所有参加鉴定人员的不同意见等等,进行综合评估和合成运算,接近于科技档案价值实际,提高了精确性和可靠性。四是可以而且必须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模糊综合评判法较复杂,单凭人力手工计算有很大局限,必须借助计算机进行工作,才能提高它的适用性。

在对科技档案价值进行量化时,似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辩证分析科技档案价值因素。各种价值因素对科技档案价值量都具有规定或制约作用,但作用的大小和角度有所不同,应全面、辩证地分析。同时,某些因素有时相辅相成,某些因素有时却相互抵消,交错性地影响着科技档案价值量的大小。因此,在建立数学模型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性。二是必须认识科技档案价值的特殊性。科技档案价值量受价值因素的影响,因科技档案不同于其它科技文献,会有明显的差异。如时间因素对科技档案价值量的影响,同其它科技文献受时间因素的影响方面,有的论者援用一般科技文献的平均寿命(如图书10—20年,期刊3—5年)与之作简单类比,认为“它们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基本是相同的”。这种论断显然是忽视了科技档案特殊的本质和某些特殊情况。时间因素对科技档案价值量的影响也因科技档案种类的不同而大相径庭。如对于天文、气象、水文、地震档案来说,时间越久,价值越大;而对于一般设计档案、产品档案,则价值的大小同时间的久远基本上呈相反的趋势。

(三)关于科技档案价值与其商品化。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后,科技档案商品化和技术市场等问题再度成为档案界研讨的热点。科技档案商品化的理论前提,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科技档案商品价值观。目前,关于科技档案能否成为商品存在着三种认识:一是科技档案具有商品性或商品价值,可以成为商品。其理由是:科技档案是劳动产品,其中凝结着科技工作者和科技档案工作者的一般劳动,具有价值;科技档案是有用的劳动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具有使用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档案作为一种知识形态的产品,应该进入市场实现其价值。二是科技档案复制品可以成为商品。这种观点认为科技档案虽然具备商品的某些性质,但不能直接用于交换,不能直接成为商品,在技术市场上只能以其替代物——科技档案复制品作为特殊类型的商品进行交换。三是科技档案不能成为商品。这种观点认为:科技档案形成的本来目的是为了科技档案形成者日后查用,不是作为商品生产的,因而科技档案不能成为商品;根据马克思商品价值理论,商品所有者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而科技档案首先是为形成者利用的;科技档案劳动不能用社会一般劳动标准来衡量。

我们认为,科技档案商品化问题实质上是科技档案中所记载和反映的科学技术商品化。应该承认,在科技档案商品化研讨中,一开始就走进一个误区,即“科技档案商品化”概念提法不够严密,没有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忽略了科技档案实体和信息的不同及其可分离性。那些认为科技档案可以成为商品的同志,在强调科技档案信息是商品的同时,忽视了科技档案实体对形成者作为历史记录物的价值,科技档案仍应由形成者保存;那些认为科技档案不能成为商品的同志,在强调科技档案是形成者应保存的历史记录物的同时,却忽视了科技档案信息的商品属性。因此,对这一概念的准确提法应为“科技档案信息商品化”,也就是说,载录科技档案信息的科技档案复制品可以成为商品的观点是比较恰当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技术市场日益成熟和发展,这就为科技档案信息商品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一些单位的“闲置技术”迅速走向市场,既能使自己得到价值补偿,又有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科技档案信息商品化,是实现科技档案价值的重要途径。

三、几点建议

当前,丰富和发展科技档案价值理论的研究,似应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握正确的研究方法。

科技档案价值研究,是一项复杂的认识活动,要求我们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为指导,掌握科学方法,全面认识其本质和内在规律。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要避免理论脱离生动的实践而晦涩、玄奥,又要防止只是对实际工作作简单的“复制”,成为一堆没有经过理性升华的感性材料。要处理好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关系,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强化定量研究。要正确处理继承和批判、发展的关系,积累研究成果,逐步形成我国科技档案价值研究的理论体系。

(二)加强对科技档案价值理论体系的建设,进一步研究其特殊规律。

我国科技档案价值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大成果。但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来看,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发展。当前,它突破了仅为确定保管期限的鉴定工作领域,已从不同角度研究科技档案价值,形成不同的科技档案价值观;科技档案价值理论所涉及的相关问题也越来越多,如经济效益、生产力、技术市场、资产评估,等等。因此,综合研究科技档案价值,建立科技档案价值理论体系,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同时,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科技档案价值特殊性的研究。一是要区分其它科技文献和其它种类的档案;二是要对不同种类的科技档案加以分别研究,探寻科技档案价值的特殊规律。

(三)尽快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科技档案价值及其运行规律的影响。

市场经济给科技档案价值研究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如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过程中,对企业资产评估包括科技档案这种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问题;企业成为独立法人参与市场竞争对科技档案的保密要求是否或怎样影响科技档案价值及其实现问题;技术市场的孕育和发展对科技档案价值的影响,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尽快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科技档案工作的要求以及对科技档案价值的影响,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档案价值的表现形式、特点以及科技档案价值实现的条件和运行规律,以适应时代要求,进一步发展科技档案价值理论。

注释:

[1]载《档案工作》1954年第10期。

[2]载《档案工作》1957年第4期。

[3]《技术档案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62年4月版。

[4]王传宇:《科技档案价值论》,《档案学通讯》1983年第5期。

[5]陈作明:《对科技档案划分保管期限的探索》,《档案工作》1985年第8期。

[6]苏万生:《科技档案的寿命周期鉴定法》,《档案工作》19 86年第12期。

[7]钱俊时:《科技档案价值鉴定标准探讨》,《档案学通讯》1989年第4、5期。

[8]于斌:《科技档案价值的综合评判》,《档案学通讯》 1987年第1期。

[9]辛炳胜:《科技档案价值鉴定的模糊综合评判》, 《辽宁档案》1987年第6期。

[10]俞晓影:《科技档案价值鉴定的定量化》,《档案与建设》1988年第2期。

[11]霍振礼、上官萍、王青丽:《科技档案现行作用衰减规律的研究及其应用》,《档案学研究》1993年第3期。

标签:;  ;  ;  ;  

科技档案价值研究综述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