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策略论文_修淑玲

初中化学教学中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策略论文_修淑玲

修淑玲 吉林省东辽县安恕镇第一中学校 136600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粗放式制造业的大力发展,伪劣假冒产品大量泛滥,工厂废气无节制的排放,2012年冬天全国性的雾霾天气明确地显示了中国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以及生态的极端脆弱性。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蓝色的天空,曾经是人们生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必需物质资源,如今却被我们自己糟蹋成了奢望品。污染的严重程度,已经逼着人们想办法解决人类生存的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迫在眉睫的地步。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从小就有环保意识,让学生在初中化学课上就知道环境污染的可怕,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知道怎样避害为利,让化学手段为减污、治污服务。我们要为子孙后代灌输“青山绿水”的理念,让他们知道“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一、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对污染源有深刻的认识

如在讲解空气的成分一节课时,不要只是为讲化学知识而完成这一节课的内容,可先让学生查资料看空气中各气体的比例。学生很容易查到资料:空气中氮气、氧气、二氧化碳以及其它气体的含量各是多少。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一个结论:你们查到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占0.03%这个比例应该是在地球的南北极测到的数据,而现在我们生存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已经远远超过这个0.03%。教师可通过补充新的数据,对学生再加以引导、点拨。学生共同分析之后得出结论:越是人口稠密的地方和工业发达的地区,污染就越严重,二氧化碳的含量就越高。我们看到的现象就是:空际间整日白茫茫的似雾非雾的烟尘在飘荡。为了加深学生对当今空气污染的深刻印象,教师给学生留一份作业:调查本地的空气质量。允许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并写一份报告给老师。通过学习、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了比较全面的理解,关键是树立了环保意识。

二、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保护环境的自觉行动

学化学知识,不是为了应付完考试就忘在脑后,而是要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能力转化为行动。在讲解酸碱中和反应时,学生知道了工厂排出的污染物可以用PH试纸检测,以确定该厂排放的污染物含有酸还是碱。教师可启发学生:如果你是老板,你的工厂排出来的污水呈酸性,被环保部门确定不合格,为污染物,判罚款,你该怎么办?很多同学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设计出了治污方案。其中最集中的想法就是:利用碱性物质来中和反应,达标后再排放。如果呈酸性就加碱性物质中和,如果是碱性就加酸性物质中和。学生们想象的空间不断扩展,创新精神得到了提高,同时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中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当学生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结束时,可引导学生讨论实验废液怎么处理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家形成一致意见:把实验用过的废液都集中起来,倒入专门的盛纳废液的器皿中,除了能回收的加以回收外,其它集中处理,确保不造成污染。通过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要从小事做起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把环境保护的知识转化成一种随时随地的自觉行动。

三、关注家乡污染情况,树立环保意识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联系实际,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的应用。教师可让学生做家乡环境污染情况的实地调查。有个学生的调查报告是这样写的:我的家乡六七十年代的环境是这样的:小河沟的水清澈见底,鱼虾成群,林蛙在雨中的道路上成群结队出行,土地都使用的是有机农家肥。而现在见到的却是臭水沟、死鱼塘,烟囱冒黑烟,小河流污水,农药化肥种庄稼。畸形动物、植物出现了,癌症村出现了。图门一带的河水常年泛着白沫,偶而飘浮着死鱼、死虾,有的河段流的是粘稠的黑水。而这样的水域旁却有人工木耳袋一排一排地在等待浇灌,真不敢想那些袋子里长出来的木耳都卖给了什么人……天不再那么蓝了,空气日渐污浊起来,戴口罩的人越来越多了。农村种植业,单纯依赖使用化学农药治理土地和庄稼,每年都有因农药中毒伤亡的事例发生。由于缺乏生态、环境意识与农药常识,滥用有毒化学农药的现象相当普遍。给黄豆打封闭药,错打成了重茬药,打错了怎么办?没事,农药商店里还有“解药”,蔫巴几天的黄豆苗本来就要死掉了,不几天饱浸农药的豆苗死去活来,它们又渐渐“茁壮”起来了,这样长成的庄稼、这样产出的粮食都是见怪不怪的。还有更可怕的是,培植的青菜,特别像韭菜、菠菜、白菜、油菜等食叶类青菜,上面附着的农药不是用什么方法就能轻易洗得掉的。人们常常说“做什么、卖什么的就不吃什么”,可见人们在利益驱使下对食品安全极不负责,这样做的结果最终是害人害己。来自身边的污染问题和触目惊心的数据,不能不触动孩子们的心灵,他们痛心,继而沉思:怎样让我们身边的污染状况得到改善?怎样才能让我们过上放心安全的生活?怎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为环保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这些问题在过去都是罗列在书本上的,是他们遥不可及也不需要触及的,但是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让这些问题、这些忧患进入了学生的心中。家乡被污染的实际状况让学生的环保意识越来越清晰、具体,让学生感觉到环境问题就在身边,保护环境自己也有一份责任,自己也应为保护环境做点贡献。

怎样才能寻找到一种平衡,达成环境的良性循环,让化学多为人类美化、净化环境服务,从而减少污染、减少隐患,对人类的生存有利?这应该是我们努力追求的,也应该是我们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潜移默化渗透的。只要我们教师有一份环保责任感,共同努力,就一定能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起点上就开始有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意识。这样,化学才有可能更好地服务于治污、净化。

论文作者:修淑玲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6月总第2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9

标签:;  ;  ;  ;  ;  ;  ;  ;  

初中化学教学中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策略论文_修淑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