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_教育论文

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_教育论文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发展观论文,信念论文,理想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0)01-0009-03

当前,全党正在全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一个契机。高等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做好大学生培养教育工作,必须始终立足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形势,从全局的高度认识和把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性。高等学校的科学发展与大学生科学的成长成才紧密相关,更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密不可分。在复杂多样的国内外背景下,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站在“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略高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引导他们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实现全面发展,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结合社会发展实践,不断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共同的理想信念是民族凝聚力的根本源泉。一个国家和民族总要有一种信念、一种精神,把人民团结起来,把人心凝聚起来,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成为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伟大力量。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深化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逐步形成和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拓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历史最能教育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实践为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提供了最好的教材。在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把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与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发展实践紧密结合,帮助大学生明确自身的历史责任,珍惜和把握时代发展所带来的历史机遇,努力把个人的学业与国家民族的大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自觉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教育工作中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和成长发展规律,充分考虑时代背景与群体特征,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注意区分教育对象的层次性,着眼教育目标的长远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

1.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

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就是要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生主动参与和自觉探索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实现教育目标。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更加倾向于独立思考和选择。教育工作如果不能紧贴学生思想实际,不能充分调动其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教育成效将大打折扣。而教育者若能转变传统教育工作中“自上而下”的教育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参与性,更多地引入“自下而上”的工作模式,同时加强指导,将使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清华大学十分注重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在具体活动的开展上,主要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由各个基层组织和广大学生自行设计各类有益的教育活动,向学校进行申报,学校主动引导和提供资源并对重点活动给予支持,调动学生深度参与。

2.注意区分教育对象的层次性

教育的层次性是教育对象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具体体现。由于学习成长经历和所处环境不尽相同,学生群体的思想认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正是由于学生内部在思想水平上具有不同的层次,存在着一部分较为先进的骨干分子,如果能够合理调动这部分同学的积极性,通过先进分子带动其他部分,通过骨干分子团结凝聚学生整体,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清华大学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团支部生活、党课学习小组、党组织生活等多种形式,既保证了教育对象的全面覆盖,又体现了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层次梯度,因而使得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各得其所。团支部生活以全体团员作为对象,充分注意了全体团员“思想水平有高低、活动形式需多样”的特点,采用参观、座谈、讲座、电影欣赏等多种丰富的形式,寓教育实效于活动过程之中。党课学习小组面向一部分积极追求思想进步的同学,在兼顾形式多样性的同时,发挥骨干同学的榜样及带动力量,开展理论学习和研讨活动,以提升同学们的理论水平,为入党做好理论准备。党组织生活是党员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形式,大家结合时政热点和民生大事,反思经典理论和流行思潮,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认清形势,增强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深化对经典理论的认识。

3.着眼教育目标的长远性

教育目标的长远性要求教育者实现学生当前成长进步与未来长远发展的辩证统一。清华大学围绕学生全面成长的需要,创办了一系列大型报告会和论坛活动,比如时事大讲堂、人生财富论坛、文新论坛、紫荆青年论坛等,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和成才观教育,通过邀请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知名校友来校做报告,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有效调动了学生了解时事政策、关注社会发展的积极性。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是培养学生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的有效载体。围绕“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育人目标,组织中美大学生赴国家级重点贫困县联合支教、“循环经济零距离”等一批实践精品项目,使国家社会的发展现状、劳动人民的民生疾苦为同学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增强同学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更加自觉地将自身发展与国家社会的需要联系起来。志愿服务是一种有效调动同学参与,使同学树立服务理念与意识的教育形式。“朝夕相伴”关爱空巢老人、“星星雨”关爱孤独症儿童、黄金周校园义务讲解等活动,使同学们通过公益实践,逐步将服务与奉献内化为自身的品质与个性。

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贯穿到学生培养的各个阶段和环节

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必须坚持当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理想信念教育渗透到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之中。

新生教育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阶段。在新生入学伊始,学校通过学校传统教育、党课思想教育、形式政策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并发挥广大教师的作用,把教育工作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清华大学在坚持以往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基础上,于2008年启动了“新生导引项目”,通过选聘一批有思想教育工作经验和热情的教师,包括离退休教师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等组成项目指导教师团队,每人指导约10名左右的新生,给予新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帮助和学业规划、人生发展的指导。大学生入学之初处在思想发展进行选择和定向的阶段,教师们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指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奠定思想、行为和心理积极变化的良好开局,养成良好的学风和学习习惯,继承和发扬学校优良传统和精神,树立长远的人生目标。“新生导引项目”是学校进一步促进全程育人工作的一种有益探索,也成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新的有效途径。

全员育人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理念,在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更是发挥出良好的效果。清华大学不仅将专业教师视为授业解惑的老师,更将他们视为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理想信念的传道者,明确要求专业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重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对于意识形态性较强的人文社科类课程,注重用马克思主义统领授课内容,做到导向正确、内容充实、形式生动;对于理工种类课程,则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并遵循客观规律来改造客观世界,使学生掌握自然辩证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1998年起,清华大学在全校研究生中开展“良师益友”评选活动,迄今已有十年。十年来,共有931人次的研究生导师走上这动人的领奖台;2008年起,又开始在本科生中开展“清韵烛光——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一批多年来辛勤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两个活动通过树立师德典范来营造学校将“培养人”作为大学根本任务的校园文化氛围,挖掘宣传研究生、本科生心目中理想的导师和教师形象,这些榜样也成为清华学生为人为学的楷模。

着眼于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清华大学始终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在毕业生中倡导“国家至上,事业为先”“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的成才观和择业观,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觉把个人的发展同为国家和人民建功立业结合起来,踊跃到国家经济、科教和国防建设的重要行业和领域以及国家重点发展地区就业。通过开展“启航计划”系列活动,唱响了新时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主旋律。活动中,学校充分重视发掘校友资源,发挥优秀校友先进事迹给广大在校学生带来的巨大示范引导作用。截至2007年11月份,在“我伴祖国共辉煌”主题教育及“启航计划”开展过程中,各级研究生团组织共组织“启航”系列活动600余场,5.5万人次参加,引发了许多毕业生对择业标准的深入思考,并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就业方向。扎实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年来清华大学毕业生到国家重点行业和领域就业的比例以平均每年4%的速度在增长。

四、做到统筹兼顾,理顺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各层关系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充分认识并遵循教育规律,妥善处理好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的各种重大关系。要从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出发,既总揽理想信念教育全局,统筹发挥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校内教育和校外实践的各自优势与协调配合,统筹发挥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载体与工作队伍的合力作用,又要着力改进理想信念教育中的薄弱环节,重点突破,注重实践,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要积极促成“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结合。不断加强和完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两个课堂”有机结合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第一课堂”,是对全体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学生树立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途径。要切实加强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强化课程体系建设,从教材到教法,从学科到课程,全面推进精品课程建设,不断创新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同时,在促成“两个课堂”有机结合上要积极加强长效机制的建设,突出体现在:一是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又红又专”的政治辅导员,为学生成长成才树立榜样;加强党团班集体建设,积极发挥基层集体的自我教育作用,统筹协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辅导员和党团组织“三支队伍”密切协作,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发挥最大合力。二是注重日常教育和以重大事件为契机的主题教育相结合,紧抓学生思想特点、结合专业实际、紧扣时代脉搏、积极寻找契机,开展系列或专题性的主题教育活动,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加强形式政策教育、促进学生思想进步、并帮助其树立崇高理想等。三是积极拓展课外教育活动的内容与载体,开辟网上理论学习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寓理想信念教育于情于史。

其次,坚持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结合。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知识分子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没有同实践结合的时候,他们的知识是不完全的。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注重教育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大学生立足本专业,对自己在中国各行各业中所担负的历史责任进行理性思考。清华大学特别注重引导大学生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当中,充分挖掘社会大课堂这个教育资源。“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入社会,在政治觉悟、思想道德等方面接受熏陶,健康成长;在社会实践中通过认知社会,将所学书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相印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素质;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国家和社会。近年来,清华大学持续推进了本科生生产实习、研究生就业实践、博士生必修课实践、博士生实践服务团、志愿者活动等多种实践活动。

再次,坚持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结合。在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既要坚持那些长期以来为实践所证明了的、切实有效的传统教育方式,又要积极顺应网络时代的潮流,认真探索利用互联网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渠道、新方法。在清华大学的教育实践中,从1999年全国高校第一个网上德育阵地——“红色网站”的推出,到以“新闻传播的新媒介、集体建设的新途径、信息发布的新窗口、事务管理的新平台”为主要功能的校内学生门户网站——“学生清华”的建立,从学生党员网上理论自测的年年开展到为各院系配备网络辅导员、加强对网络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动走进网络。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建立网上德育阵地,积极探索对网络的监管和利用,在网络宣传教育工作中突出实效性和群众性,尽可能发挥网络优势、抑制负面影响,形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体策略与框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实践证明,在开放式的环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认识中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比较、选择能力,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教育,通过启发引导努力实现学生对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在参与中发挥主体性作用。

实习生 郝新春

标签:;  ;  ;  ;  ;  ;  

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