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研究论文_胡玉娟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425700

【摘 要】目的:探究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4月期间采集的90份进行免疫检验的血样,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份。对照组,采用常规ELLSA法对血样进行免疫检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质量控制,对比两组对象免疫检验效果。结果:对比两组对象免疫检验平均变异指数,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检验过程中,实施质量控制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平均变异指数,提高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研究

目前,免疫检验结果逐渐成为医院诊疗工作的重要依据,然而,免疫检验质量是影响诊断结果的重要因素。免疫检验质量,即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工作涉及内容多,程序繁琐,加之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免疫检验结果受到影响。因此,强化免疫检验质量控制,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显得尤为重要[1]。为探究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本院以90份免疫检验血样为对象,通过质量控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相关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4月期间到本院进行免疫检验的人群,收集90份血样,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份。观察组,包括25例男性和20例女性,21岁至47岁为年龄区间,(30.5±8.42)岁为平均年龄。对照组,包括23例男性和22例女性,23岁至45岁为年龄区间,(29.1±7.49)为平均年龄。两组对象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ELLSA法对血样进行免疫检验,具体而言,应用反复洗涤的玻璃试管,采用真空分离胶采血管、一次性塑料管和普通抗凝管,放置于室温环境下,以临床生化指标为依据,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CA400),进行免疫检测。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质量控制,具体而言,采用分级管理模式,明确提出检验质量高低判断指标,基于冷藏条件下,对甲功、INS、Iab、C-P、CEA、AFP进行统计。与此同时,免疫检验过程中,一旦发现采集血液标本产生溶血现象,需立即告知免疫检验科室,分析血液标本溶血原因,采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造成标本溶血的因素,确保免疫检验正确率。另外,质量控制中,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血液标本免疫检验工作,提高免疫检验质量。

1.3观察指标

以免疫检验诊断标准为依据,利用平均变异指数(VIS),以甲功、INS、Iab、C-P、CEA、AFP为指标,分析免疫检验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予以卡方(χ2)检验,而计量资料则用均数()表示,予以t检验,以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结果

对比两组对象免疫检验平均变异指数,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不断进步,临床免疫检验技术随之发展,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然而,基于多方面因素作用下,免疫检验质量受到影响[2]。可见,强化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十分有必要,是提高免疫检验准确率的重要保障。

临床免疫学检验系统包括细胞因子及受体、免疫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等检测方法和计数,主要制备抗血清、抗体抗原反应、免疫原,同时,还包括放射免疫、酶免疫、化学放光免疫等新型免疫技术。质量控制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检测结果准确性、科学性存在直接联系。临床免疫学检验,不仅有需手工操作的定性或半定量的试验,而且以各类先进技术、新方法为前提条件的自动化仪器定量实验,流程具有复杂性,影响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涉及面较广,例如,检验人员综合素质、标本采集和保存、试剂因素等。

3.1质量管理作用

免疫检验时,实施质量控制干预措施,控制样本因素,定期或不定期检验仪器,以临床免疫检验工作需求为依据,保证仪器设备能够满足需要,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购置大型自动化和小型半自动化检验仪器,为免疫检验工作有序开展奠定基础,提高分析仪器精密准确度,达到提高免疫检验质量的目的。冯晓丽通过实践研究认为,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有助于发现免疫检验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免疫检验系统误差,为免疫检验积累有效资料,准确评估免疫检验数据,分析检验结果准确性[3]。

3.2质量控制措施

(1)完善培训考核制度:检验人员是开展免疫检验工作的主体,是影响免疫检验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相关部分应完善培训考核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指导检验人员学习免疫检验相关的理论知识,经由实践操作,将理论转化为实践,高度融合理论与实践,熟练掌握检验操作技巧,提高工作效率。与此同时,落实考核制度,引导检验人员自主学习,充分调动检验人员工作积极性,促使检验人员秉承着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树立较强的责任意识,为构建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检验人才队伍奠定基础[4]。

(2)加强对标本采集和保存的控制:血清(浆)是免疫检验常用的临床标本,有时,因特定的检验目的,可采集腹水、尿液、胸腔积液和脑脊液等作为标本。标本采集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其中,采集时间、采血姿势、稳定剂、消毒剂种类等均可能影响标本质量。尤其注意激素类和治疗药物测定血清标本的收集,一般而言,早上4:00-6:00会出现一个峰值,促黄体激素、促卵泡激素和生长激素均会以阵发性方式,进行释放。因此,此类激素测定时,在密切相连时间的间隔内,采集几份血样本,测定值以样本中间值为标准[5]。同时,针对不同标本,需采用不同的保管方法。对温度较敏感的样本,需冰冻送检,例如,维生素B12、叶酸等,对于内皮素、心钠素和血栓素等血样待测物质,需添加特殊的抗凝剂。

(3)仪器设备与试剂控制:仪器设备和试剂是免疫检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时,试验仪器设备性能、试剂质量均可能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定期核定、校正水浴箱、恒温箱、冰箱、温度计、酶标仪、分光光度计、比浊仪等仪器设备,确保其与试验要求相符合,达到提高免疫检验质量的目的。定期检查吸量管、稀释棒、微量加样器等用具,避免产生误差。针对免疫检验所用试剂,需慎重选择,避免频繁更换不同生产厂家的试剂盒,若需更换,应进行对比试验[6]。

本次研究以90份免疫检验样本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份。对照组,通过常规ELLSA法对血样进行免疫检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质量控制干预措施。结果显示,观察组免疫检验平均变异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免疫检验过程中,实施质量控制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免疫检验项目的平均变异指数,提高检验准确率,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许军海.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问题研究[J].中外医疗,2013,07:173+175.

[2]温洪周,章翔.150例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评价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13:91-92.

[3]杨雪梅.探讨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性措施[J].当代医学,2013,12:25-26.

[4]杨晓萍.论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与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3,28:170-171.

[5]郑赫.74例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评价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3:192-193.

[6]洪雁.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和具体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4,30:378-379.

论文作者:胡玉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9

标签:;  ;  ;  ;  ;  ;  ;  ;  

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研究论文_胡玉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