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论文_何君,苏倩

还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论文_何君,苏倩

何君 苏倩 龙泉驿区同安小学校 龙泉驿区航天小学校 610100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010-01

每到开学季,经常报出学生晕厥、休克的情况,这样的状况不得不为国人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漠然敲响了警钟,也引起了教育部对目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极大关注。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作为基层小学体育教师,深感责任重大。

一、造成小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教育影响。笔者认为,家长的溺爱是造成小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的孩子在长辈们的溺爱下,养成了怕吃苦怕受累的骄娇之气,在家里好逸恶劳、好吃懒做,在学校不愿意上体育课、劳动课,甚至有的学生由家长出具假证明来逃避锻炼。家长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孩子缺乏锻炼会影响体质健康,这样,不仅对孩子身体健康发展起到了副作用,对孩子的意志品质和思想道德成长也起到了反作用。

(二)重结果轻过程。目前,尽管有些教育行政部门在对学校考核的过程中增加了体质健康量化的分量,但远不及教育业绩在学校和家长心目中的地位。有些学校为了“抓特色”、要政绩,只搞花样文章,却不重视学生的实际锻炼效果;有些学校领导只要竞技体育成绩,而忽视了群众体育的质量和广度。因此,学校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边缘化,体育教师在学校教师群体中的地位也被边缘化。

(三)体育课堂务虚。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清晰,受民间组织的“新教改”理念冲击,从而导致了体育课“游戏化”、“快乐化”,却忽视了体育课的质量和密度,而导致体育课锻炼效果甚微。体育锻炼,本来就是一件苦差事,“苦中作乐”,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才能达到锻炼健全体魄的效果;如果快乐化、游戏化,哪来的“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这一教学目标呢?也是导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提高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措施

(一)重视运动锻炼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1、学校重视。学校要积极开展阳光体育一小时活动,给孩子锻炼身体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活动场所。作为体育教师,要认真钻研业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一至两项适合自己的终生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在授课过程中,体育教师要重视课的质量和密度,提高课的效率。

2、家长重视。支持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在一些家长的观念中,在学习很紧张的情况下,应该把时间都用来学习,家长应当了解到体育锻炼对于学习的促进作用,不要阻止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反而应该支持和鼓励孩子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

(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1、转变学生观念是关键。把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真正实现“要我练”向“我要练”的转变。学生养成优良的运动习惯将是他们一生的财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身体健康是第一生产力。临床心理学家、美国纽约蒙蒂菲奥里儿童医院助理教授哈希姆认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只会有益处,身体好的孩子更快乐、自尊心更强、人际关系更好,还有益于学生的认知力和学术表现。因此,无论是出于对孩子身体健康的考虑,还是为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着想,参加体育锻炼都很有必要,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

3、培养兴趣是基础。小学生最乐意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凡是主观上不愿意做的事情他就很难做好。所以,培养他们体育锻炼的习惯也应当从培养兴趣入手。好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体育老师可经常给学生讲名人锻炼身体的轶闻,与学生一起跑步、做操、打球等,都是促进小学生体育兴趣的有效途径。

(三)学校体育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做何思考

1、帮助小学生制订体育锻炼计划

(1)了解常见运动项目的知识和技术,指导学生正确的练习。

比如,锻炼前应做哪些准备活动,体育运动后应做哪些整理活动,又比如跑步的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弯道跑、终点冲刺等;打篮球的传接球、带球突破、投篮、防守等。

(2)学生明确各种体育活动的特点和意义

如田径类的活动主要靠力量和速度,球类活动对灵敏和弹跳的要求较高,体操活动对柔韧和协调的要求,使孩子能够逐步地了解一些常见运动项目。

(3)学生明确自己适于从事哪些运动项目

由于孩子的身体发育水平较低,心脏承受能力差,因此不宜做长跑、举重、吊环、长时间倒立等运动项目,而应当选择那些负荷较轻、欢畅活泼的运动项目,如短跑、游戏、简易体操、小球类等。

(4)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体育比赛规则

如起跑时要听口令,打球时不能撞人,游戏时不能出线,这些是保证体育比赛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要让孩子有所了解。

2、实现锻炼形式多样化,培养孩子兴趣

(1)大课间多样性。如象征性的呼啦圈、短绳、长绳、篮球、踢毽子、拔河等丰富有趣,有益身心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2)体育课实效性。做好整体教学设计,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练习密度、次数、负荷的连续性采取锻炼的过程性评价与锻炼的效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体育课堂进行整体设计。

(3)课间合理利用。除了课堂时间,可利用课间的碎片时间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打乒乓球、跳绳、追逐跑等。

(4)体育活动频繁。学校要多开展体育各项活动,如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亲子运动会,还可以举办以运动项目为题材的各类文化节活动。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经常运动会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促进身体各系统的新陈代谢,运动对维持生命过程的作用是异常重要的。小学生正值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一定要上好体育课,掌握体育运动知识技能,参与各种体育项目的身体练习,在运动中让生命之花怒放,才能真正做到少年强则国强!

论文作者:何君,苏倩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还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论文_何君,苏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